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局好,管理优秀-管的少才能管的好

开局好,管理优秀-管的少才能管的好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章开局做得好,管理才能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众所周知的俗语。一个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开诚布公至少可以赢得一段时间来好好磨合。有的人到了新岗位不但没“砍”好前三板斧,弄不好自己“点火”还把自己给烧着了,尽管自己有满腔抱负和热情,也不得不悲壮地出局。新官上任做好首次亮相,可以是一招开局,但切忌草率行事。“火”烧起来了,借助一定的风势越烧越旺才能保持住前面的成果。

开局好,管理优秀-管的少才能管的好

第4章 开局做得好,管理才能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众所周知的俗语。其实,新官上任到底烧不烧“火”,或烧几把“火”,并无一定之规。领导上任,大都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应该迅速打开局面,在同事和员工心目中建立起最佳的初始印象,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做好首次亮相,成功营造自我

新官上任难免要细细准备一番。一个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开诚布公至少可以赢得一段时间来好好磨合。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同样是新官上任,有的人三板斧“砍”得大家服服贴贴,人心归顺,连那些保守派、顽固派、特殊人物也刮目相看,俯首称臣,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有的人到了新岗位不但没“砍”好前三板斧,弄不好自己“点火”还把自己给烧着了,尽管自己有满腔抱负和热情,也不得不悲壮地出局。

我们到了一个新的领导岗位,大家眼睛都瞪得老大在猜测我们葫芦里卖什么药,会拿出什么锦囊妙计,管理上有什么高招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究竟要把企业引向何处?通过我们管理究竟能提升企业多少业绩,等等。等待和观望以及评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工作,仿佛他们是监督新官工作的人,说不准有人就会给我们来个下马威!

因此,刚上任的领导者“三把火”未必一定要急着“烧”,管理是有效地控制过程,控制是为了更好的疏通,疏通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我们还没找到控制方法的时候,抡起斧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砍”,一定会“砍”出问题、“烧”出毛病!不理出障碍如何疏通?先找到工作开展的切入点才是最重要的。

新官上任做好首次亮相,可以是一招开局,但切忌草率行事。因此,这个紧迫任务应得之于实地调查,要仔细分析和权衡。

开局亦即领导者走马上任。这时的领导者无论在感受上和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主观与客观的吻合程度降低。一方面,面临着全新的人际关系和陌生的工作环境,虽然自己有诸多抱负,但要经过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才能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新官上任,往往自尊心很强,锐气很盛,求成心切,很少抽时间与周围人进行情感的沟通,而是谋求尽快地取得领导成就。正确的开局艺术应该是先圆后方,着眼于人际沟通,增进相互了解,着力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既要保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工作的连续性,又要积极改变前任领导遗留下来的各种消极关系,建立管理基础,逐步在领导活动中扩大职位权的使用,使软权硬化,由圆而方。

那么,作为新上任的领导者们,这“三把火”到底该如何“烧”才好呢?

首先,作为领导者,我们要尽其所能充分透彻地了解我们所在的企业,以及有关企业的一切情况。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熟悉要从事工作的行业特征吗?我们是否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的状况?我们了解老板吗?老板选我们来作为领导者的目的是什么,对你的期望值又是多少?通常老板选择一个领导者肯定是希望领导者能给部门带来绩效,带来提升,带来新的变化。或者就是部门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希望新领导者能临危授命,力挽狂澜。总之,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使命,从而来明确自己的目标。

了解我们员工的心态、能力如何。员工中有没有特殊背景关系者的存在?我们的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前任是为何离开的?员工们对前任的评价如何?认真总结学习前任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及时收集好相关方面的资料,在我们的头脑里整理分析。知己知彼,才能让我们在新的环境里游刃有余。

其次,“点火”要从关键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一些最敏感的问题最能体现我们的能力,树立我们在企业中的威信,但处理不好也会引火烧身,导致自己“先下课”。

正因如此,新上任的我们,一定要尽快了解部门各方面的情况,找出最迫切的问题点,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及时拿出解决方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就一定要注意解决问题要彻底,切不可遭遇阻力就半途而废,否则很容易给人留下笑柄,令威信丧失。新的领导者,往往因为根基未稳,遭受的阻力也可能会比较多,所以,贵在坚持和魄力。

再次,解决问题要适当借助外力和环境因素。例如,老板的支持、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关系资源,等等。如果能及时取得老板或者关键人物的充分支持,有他们的推波助澜,或者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各类社会关系等,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火”烧起来了,借助一定的风势越烧越旺才能保持住前面的成果。

每个新上任的领导者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可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想在自己的职位里发光、发热、发出能量,甚至大放异彩,就一定要做好第一次亮相,成功营造一个崭新的领导者形象。

认识自己是领导者永恒的话题

孔子说:“即使不见知于人而心里毫不怨恨。”一个人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需当心自己不能知道别人,而在知道别人之先,必须认识自己。因为知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知人。领导者重在知人更在知己,所以要由认识自己开始。

作为领导者,健全而独立人格魅力将成为管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要诚实就要认识自己。管理学上有个比德原理:大家都不断地往上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认为自己是不适合的,一直升到上面实在是不想升时为止。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能走到什么地步,能坐到什么位置上。认识自己是为了自我发展,自我要发展为正为大,必须谨慎控制自己。领导者各有所长,亦难免各有所短,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职责,正确认识自我,才是领导者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名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正确地认识自我呢?我们可以借鉴下面的步骤来初步了解自己。

(1)经由性向测验,了解自己的倾向或潜在能力。对于自己所能胜任的活动,切记不可大意,以免“阴沟里翻船”;对于自己所不能胜任的活动,务须多多尊重他人,但要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判断力,以免错判误事。

(2)经由智力测验,明白自己的一般智力或特殊智力。不过,我们建议领导者把智力测验的功能放在“知道自己的智力有多低”而不是“知道自己的智力有多高”,因为“人上有人”,高低是比较的结果,谦虚才是美德。

(3)经由定期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使自己知所警惕。岁月不饶人,一方面要把工作做好,一方面也要珍惜自己,这才是重视正确方法的选用和调整,形成“轻松愉快地把工作做好”的中国式管理气氛,以取代“紧张忙碌地把工作做好”的韩国式管理或“辛苦劳累地把工作做好”的日本式管理。

(4)经由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是视员工为机器呢?还是视员工如同手足?是绩效高于一切呢?抑或是尽人事以听天命?是“把一辈子的钱两年内赚完”呢?还是“细水长流”,年年有得赚总比“暴起暴落”好?领导者所作所为,系于他的价值取向,不可不知。

了解了这些,也就会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评价,接下来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在初步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认识自我,才有做好管理工作的可能。

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领导者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推行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和培训者。这就要求领导人员要充分认清自我,在要求员工的同时更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一个企业里面,每一个人的分工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职责也是有所差异的。就像是“胃”和“四肢”一样,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职责。“四肢”不能苛求“胃”去做不在他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与他人职责的差异性,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使自己的角色发生错位的现象。

只有每一个职位上的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个整体才能有机地运作起来,每一个人的利益才能够从整体的运作当中获得。如果各司其职的人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他们会尝到自己种下的后果,就是由于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一来,受害者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更是连累了全部整体。

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当中,刻着一句影响人类几千年命运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他管理他人之前,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而准确的认识。认清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位置,刚从事管理的人往往会一下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学会自我定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上任后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对自己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定位。

领导者的目标定位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能力,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弊端。所以,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与责任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

明确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管理职位,绝非仅仅意味着一种荣耀、一种待遇、一种回报,它更多地意味着责任和挑战!领导者不但肩负着企业的兴衰,而且还影响着员工的前程和命运。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明确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力基础。如果不给我们相应的权力,我们是很难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的。所以,权力是管理的外部基础,这个观点与德鲁克的思想有所违背,但却是实际存在的。而责任则是管理的内部基础,一个成功的管理组织一定是权责分明的。责任与权力并存。

许多领导者尽管十分用心、用力,也学习并采用了许多领导艺术和管理艺术,仍是业绩平平,为什么?对此,领导者大都是归因于外,认为是客观因素影响了权力效用的发挥,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领导者自身。

在某些“有权人”的心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意识像顽疾一样无法根除。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还是“私利”在作怪,有对“私利”的渴望,加之有权做保障,“以权谋私”就顺理成章了。领导者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个权力是领导者永恒的主题。

首先,权力是董事会给的,是与责任休戚相关的,责权明确不是让我们只要权不要责,而是告诉我们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对权力负责,对企业的利益负责,这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的。

其次,权力也是员工给的。员工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是希望我们能率领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更快地发展,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权力还包含着员工的希望,对于领导者本身应当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

再次,给我们权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凭此向企业索取更多的“装备”来招摇过市,随意炫耀。关键在于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绩效,展现迷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才干。武装到牙齿的稻草人依然是一个稻草人,再靓丽的枕头还是枕头。

总之,运用好权力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企业的话多说,有利于企业的事多做,有利于企业的权多用。

领导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有“权”之人,这是事实。但作为领导者本人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力基础,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结构,否则,就会出现不能够正确对待权力的现象。(www.xing528.com)

任何组织或团体的领导者,都具有一定的职位,都要运用和行使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力和责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定的权力又总是和一定的责任相联系的。当组织赋予领导者—定的职务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权力时,相应地,领导者同时也就担负了对组织—定的责任。在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责和权都必须相称和明确,没有责任的权力,必然会导致领导者的用权不当,没有权力的责任是空泛的、难于承担的。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人,都难以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许多领导者在行使权力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知道自己有管理权和领导权,不知道有被管理权和被领导权,也就是说,在执行管理权和领导权时只想到管理和领导员工,把自己置于权力的约束之外,责任的制约之外。其表现,就是俗话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员工违反了制度,立即板起面孔处罚;自己违反了制度,就当事情没发生一样。这样有个一两次以后,制度就成了“橡皮筋”。

事实上,领导者要想用好权力,一定要在使用自身拥有的权力同时,更要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树立领导者的权威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来管理好员工,让员工能接受管理。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的权威。领导者的权威指的是作为领导者使人信服的权力和威望,具体表现为领导者对周围环境和员工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所谓权威,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各种人才和广大员工都会被吸引到领导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权力是支配他人行为的制度性力量,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组织中担任某个职位,就可以获得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而权威则是一种不依靠权力就能够使人心甘情愿追随我们的能力。

作为领导人员,在工作中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员工承认自己的地位,乐于接受自己的指令,并遵照执行。在这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领导者的领导权威。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如果领导者发出的指示得到员工的执行,在员工身上就体现了领导者的权威;同样的道理,如果员工违抗命令,也就说明了他否定了这种权威。因此,领导者是否具有权威性,检验的根本标准是接受其指示的员工,而不是发布指示的领导人员。一些领导者之所以不能在组织内部树立自己的权威,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建立起这种体现权威的“秩序”。

有威慑力的领导者一般决断力强,办事爽快果断,常常是一字千金,凭这就可使人折服。员工也会因为佩服领导者而不自觉地向领导者靠拢。

日本有位企业家在总结他的管理经验时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意思是对员工施威,批评或者责罚,使他惊醒于自己的错误,待他的愧疚心平息下来,又要恰当地给他一点甜头,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走。

古今很多用人实践早已证明,刚柔相济远远胜于刚柔相偏废,如同人的身体构造,有坚硬的部分——手、脚、骨骼等,也有柔软的部分——肌肉、软组织等,两者有机结合,人才能灵活自如地从事各种活动。

南越王赵佗,原来是秦朝派到广东、广西管理南方的地方官,秦朝灭亡后,他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不愿再动刀兵,对他实行了安抚政策,仍任命他管理南方,并给他一些赏赐,这种怀柔政策使汉朝的南疆和偏远地区长期得以安宁稳定。可是当吕后执政时,却将南方视为蛮族,并制定一些民族歧视或压制的政策,激起赵佗造反闹事。吕后派兵征讨,结果因南方气候潮湿酷热,瘟疫流行,汉军作战屡屡不力。汉文帝即位后,重视恢复推行安抚政策,除给赵佗许多赏赐外,还给他的亲属加封官职,使赵佗深受感动,自动废除了王号,并上书请罪,发誓永远诚心向汉称臣。

领导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依赖于组织赋予其的权力,更有赖于其个人能力的体现和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所谓做任何事首要的就是先做人,只有个人权威建立起来了,他才有能力去感召别人,才能组织开展一项活动。在要求好自身的同时,就需要去引导员工。要正确引导员工,首先需帮助其设置适当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有赖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组织绩效评估系统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对员工的知人善任和分配难度、适合的工作任务对于引导员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简单地打个比方,领导者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使员工在进行活动过程中,能感到自己的价值,拓宽知识面和看到自己尚存的不足和应奋斗的方向,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并使个人目标有效地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领导的良好行为、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力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权威是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领导者良好的行为具有权威性,使员工很快受到良好影响。模仿领导者的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综合模仿,员工对领导的模仿造成了良好的激励氛围。

所谓“仁之所在,天下归之”。领导者人格上的魅力才具有最巨大的影响力,也最持久。在今天,人性化管理大行其道的时候,企业领导者更要深明此理。

领导者应懂得适时的高调

低调是不是一种美德,要看企业能力如何,有些低调的企业往往并非自愿,而是出于无奈。企业如此,人亦如此。

领导者最不合格的表现就在于:把简单搞复杂、做太多无用功、事情有结果却没效果。

领导者做人可以低调,但做事要高调,用科学、专业、精确的标准和手段去实现它,便会提高我们所管理的企业的业绩。

做人要脚踏实地,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尾巴也不能翘到天上,无论地位多么显赫,也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否则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做人的本分,终将倾覆于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做事则像扬帆出海,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就像高高的桅杆上鼓满风帆一样。

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而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并不容易。

高调不是喊着口号让别人都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看得透彻,把握根源和关键,漂亮地把每件事情做好做成功。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

高调也是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以积极的心态和敬业精神去钻研业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接受监督、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以高昂的精神面貌状态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

正当全球都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时候,却有一家仅有60名员工的小型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创造了美国金融历史上的赚钱记录——2007年整整1年狂赚150亿美元。而他们的领导人是一位并不知名的小人物——约翰·保尔森。

保尔森成名后,却极少接受采访,对个人生活守口如瓶,甚至给自己的邮件加密。对于保尔森的家庭,人们只知道他已婚,有两个女儿,个人爱好包括滑雪、航海和跑步,他的家已经搬进了纽约东郊一幢价值4 000万美元的湖边别墅,他总会在傍晚6时左右下班回家吃晚饭。他的低调,很难让人想到他的名字会和美国富豪联系起来。

据统计,保尔森自己在2007年的收入达到了37亿美元,成功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首,并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排第165位。

低调的保尔森懂得适时的高调,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2007年前,保尔森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小字辈,他的公司仅管理着1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但如今,保尔森这个名字已经被华尔街奉若神明,“赚钱之神”“对冲基金第一人”等头衔已被挂到他头上;金融大鳄索罗斯请他吃饭;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只好委屈地被称呼为“另一个保尔森”。

在2006年年初,华尔街的借贷专家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蒙蔽了眼睛。对房地产借贷市场,华尔街发明了两种新型的投资工具:债务抵押债券和信用违约交换。这两种产品的关系是,债务抵押债券的风险越高,为其担保的信用违约交换价值就越高。但在房地产繁荣时期,由于大多数人都不认为债务抵押债券会有什么风险,所以信用违约交换的价格非常低。

在分析了大量数据之后,保尔森确信投资者远远低估了抵押信贷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他赌这个市场会崩溃。

于是,保尔森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基金操作模式,开始大胆地进行债券交易赌博:一边做空危险的债务抵押债券,一边收购廉价的信用违约交换。

可是,房地产市场依然繁荣,保尔森专门做空抵押债券的新基金一直在赔钱。一位好友问他是不是准备止损,他回答说:“不,我还要加注。”为了缓解压力,保尔森每天去中央公园长跑5英里。低调的保尔森在朋友的质疑声中高调了一把。

保尔森“加注”就是做空ABX,一个在2006年年初才被创造出来的反映房产次贷市场状况的指数。因为ABX下跌,2007年2月,保尔森的基金仅在2月份就升值了60%。

2007年年中,贝尔斯登公司投资次贷的两只对冲基金垮了。一夜之间,投资者开始抛售次贷抵押债券,保尔森的基金随之暴涨。

最终,在2007年的次贷风暴中,保尔森的第一只基金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

事实再次证明,机会总是留给低调做人,但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适时的高调是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勇气的表露。

勇气铸就辉煌,勇往直前总比坐以待毙要高明得多。成功的领导者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去做、去尝试、去改变,直到成功。

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高调地去开始他的梦想,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创造条件赢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的一生就是拼搏的一生,拼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通过奋斗才能得到。低调是一种境界,但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要低调地为人处世。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有了机会,我们就得去拼一拼、搏一搏,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

低调要适时适度,机遇是不会自动找上家门的,它只会青睐那些懂得高调做事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