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秘诀:马里奥·普佐现实面对

成功秘诀:马里奥·普佐现实面对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里奥·普佐面对现实获成功马里奥·普佐,出生于纽约,第一代意大利裔美国人。1965年,45岁的作家马里奥·普佐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但此时,普佐已经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难。是不是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呢?任何艺术尤其是高雅艺术总是要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普佐和科波拉获得意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媚”和“俗”,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们先前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所积累的“雅”的底蕴。

成功秘诀:马里奥·普佐现实面对

马里奥·普佐面对现实获成功

马里奥·普佐(1920—1999),出生于纽约,第一代意大利裔美国人。二战时加入美军赴欧洲作战,战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一九六三年成为自由撰稿人,着手创作有关西西里黑手党的小说。一九六九年《教父》的出版,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他的其他作品,如《西西里人》和《拒绝作证》等也都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家族》为其临终遗作。

1965年,45岁的作家马里奥·普佐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

作为一个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他看起来还算顺利,作品受到了一些好评。如果照此写下去,他可能会渐渐地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纯文学作家。但此时,普佐已经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难。于是,他调转航向,放弃了创作的初衷,改写通俗类小说。3年后,《教父》一书出版,创造了当时的销售纪录。

1970年,30岁的艺术影片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遇到了与普佐非常相似的窘境。

他执导的几部艺术类影片票房几乎颗粒无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欠了哪些人多少债务。在走投无路之际,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一事。这位追求艺术的导演匆匆地看了几页原作,就觉得大倒胃口。但胃终究还是需要粮食的,为了生存,科波拉也选择了另一条路径。不久,电影《教父》问世,影片所取得的成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两个原本追求纯粹艺术的人,面对现实却创作出真正的经典作品。这样的结果,肯定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是不是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呢?这倒不一定。任何艺术尤其是高雅艺术总是要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普佐和科波拉获得意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媚”和“俗”,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们先前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所积累的“雅”的底蕴。(www.xing528.com)

现实与自己追求的艺术人生之间总会有落差。对自己目标的坚持、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是没有错的,但面对现实,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去更好的诠释生活,也是我们需要追求的。适时放弃,选择面对,或许会是一片新的天地。

生活必须永远面对现实,这是生活的真谛。

任何人都有三个时代:过去、现 在和未来。过去的永远是历史,历史绝对不会倒退或再来。它只能负载着我们的一切经历,永远留在我们的身后。无论是痛苦抑或是欢乐;无论是成功抑或是失败;无论是光辉抑或是黯淡;无论是正大光明抑或是污浊卑劣,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成为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远离,渐渐的淡化。我们有时凝眸回首,但那仅仅是为了应对现实生活而从历史经验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罢了。

未来的是希望,希望可以给我们激励,但不能替我们解决任何现实问题,如果你只是躺在床上想象美好的未来,那么它只是黄梁美梦,如果你只是眼盯着画出来的大饼,它绝对不能解决你眼下的饥饿,“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但她离你有千里之遥,如果你真的要娶她,那也只能一步一步向她靠拢。

没有希望是可怕的,但若有希望而止步,要比无希望更痛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对于我们的生存有真实意义的仅仅是我们的此时、此地。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你并可把握的时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