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书抵万金:教育名家朱永新的新作助力回归教育本质

家书抵万金:教育名家朱永新的新作助力回归教育本质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马上与谢湘联系,希望读到她的家书。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我一直对家书与家谱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甚至认为,在家书和家谱浸润中成长的孩子,肯定会有良好的素质。谢湘为这本家书写了一个很长的序言,题目就叫《家书抵万金》。谢湘告诉我们,170万字的家书基本上是她们自己打字录入的。在通讯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远离家书了。但是,电话是永远不能代替家书的。它永远没有家书的空间与价值。家书何止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教育名家朱永新的新作助力回归教育本质

谢湘是我非常尊敬的名记者,我的许多媒体朋友都尊敬地称谢湘为“大姐”,我也跟着后面喊,其实,她大我不了几岁。

谢湘效力的《中国青年报》是最早关注新教育实验的媒体。在新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她就对我们充满着信任与期待。她的正义感与教育激情让我们一直对她心存敬意。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教育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她问我:北京实行招生电脑派位,你敢评论吗?我说:你敢登,我就敢说!结果,《中国青年报》真的发表了我关于反对电脑派位的意见。

2007年3月初,《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记者来采访我,谈到了在《人民网》上看到了我与儿子通信的“家书”,非常感动。他骄傲地说,我们谢湘社长的“家书”也很感人。我马上与谢湘联系,希望读到她的家书。

前几天,谢湘派人把这些三卷五大本170万字的《慕兰家书》送到了我的手里。我马上开始了阅读,断断续续,今天匆匆读完,感慨万千。虽然这些家书的文字与《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家书》还不好相比,但是,它的真实性与生活性,却比这些家书更加突出。这是一个家庭的历史记录。

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我一直对家书与家谱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甚至认为,在家书和家谱浸润中成长的孩子,肯定会有良好的素质。

人的成长是需要指导的。透过这170万字,我们可以看出谢湘姐妹四人的成长历程。在她们人生的关键时刻,父母的信几乎及时到达。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没有母亲在谢湘参加高考前的“决断”,可能中国就多了一个下岗女工,而少了一位著名记者。(www.xing528.com)

人是需要亲情的滋润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游子像风筝,家书是一根长长的线,把游子的心与家人紧密相连。几年前,费孝通季羡林等文化名人曾经呼吁保存这个伟大的传统,他们写道:“不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家书都让我们与亲人心贴心,情牵情。期盼和思念,激动和喜悦,痛苦和忧伤,苦涩和酸楚,家书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轨迹,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寄托着你我曾经的梦想。”

读谢湘的家书,我们看到了她们姐妹之间以及她们与父母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

谢湘为这本家书写了一个很长的序言,题目就叫《家书抵万金》。谢湘说,在12亿人口的中国,她的家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父亲刘克正曾是武汉一家中学的校长;母亲谢慕兰,曾经是武汉长江日报社一名普通的干部,二老已退休多年。姐妹四人分别在新闻、医务界工作,都已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作为平常人家,她的家书不过是记录了“平常人家的平常故事”。但是,不就是这些“平常人家的平常故事”,写就了中国的历史吗?

谢湘告诉我们,170万字的家书基本上是她们自己打字录入的。因为重新输出的过程,就是重温一次这种历史。“读了这些信啊,往事一幕一幕地重新浮现。感受到一种亲情,就是说把它认为是一种承载着父母之爱,儿女之情的心血之作。我们家把它称为是这样的,因为那里头父母给我们的信,都是对我们无限的爱,而我们对父母的也是无限的情。”对此我深有同感。每年的元旦假日,我几乎都会整理老师、亲人与朋友们的来信,重温那种甜蜜。

在通讯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远离家书了。但是,电话是永远不能代替家书的。电话虽然方便,但它的瞬间性质,永远不可能成为历史。它永远没有家书的空间与价值。家书何止抵万金?她是无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