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以素质推应试:我的实践

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以素质推应试:我的实践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术是眼、脑、手三者结合并用的艺术活动,在美术高考教学中,我力求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入手,夯实基础、注重感受、鼓励个性,为此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以素质推应试:我的实践

三、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以“素质”推“应试”中我的一些尝试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一下子改变生源,改变社会偏见,但我们可以从教学入手,尽量做得更好,用事实和成绩慢慢改变现状。美术是眼、脑、手三者结合并用的艺术活动,在美术高考教学中,我力求回归美术教育本质,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入手,夯实基础、注重感受、鼓励个性,为此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兴趣、强调个性、注重个人体验感受

美术是情感的艺术,我在高考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视渗透情感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尽量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体会到一般人认为枯燥的画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原动力。让学生能够自愿、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常对学生说:“整个中国、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只有独一无二的你,你是不可替代的。最了解你的人是你,最知道你的感受的人也是你。所以,你的作品你说了算,别人的意见、建议你可以参考,但一定不能盲从。包括老师给你指出的问题也不能盲目服从,一定要经过自己考虑、反思理解后才能修改调整。”学生有了这样的观念后,作品的个人倾向明显增强,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殊印迹,虽然还不一定成熟,但鲜活生动,充满质朴灵魂的美!(如图1~图4的速写及色彩作品,个人风格及表现语言初现。)

图1 色彩静物写生

图2 速写写生

图3 速写写生

(二)结合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训练,注重美术素质的培养和积累

美术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除了兴趣、个性等以外,扎实的针对性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我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及美术培训的基本规律,把线描、速写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表现力。再辅以结构、明暗、色彩的有关知识,将美术中绘画的多个门类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将科目孤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还阅读大量书籍,购买大量名家作品范画,引导学生打开眼界,科学训练。如我借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材中一些构图、色稿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图4 色彩静物写生

图5 风景写生

我还强调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并要求学生及时将自己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用画笔记录下来。同时,我还参照中央美术学院的王华祥教授、现代青年画家李昌龙教授讲授的北派的一些心理及技能训练方法,如素描中的以线描为主的严格的造型训练、分色训练、触摸式画法、全光影训练、素描基调训练等,从“试错教学”、压抑感性到释放感性,使学生全面了解素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素描方法论。在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光,学会分析色彩,并进行指定色调色训练、高级灰调色训练、彩色黑白画训练、黑白彩色画训练、色彩构图分割几何训练、笔触表现、色层理解、色彩的景观训练等。在速写中强调多观察、多练习,“速写本不离手”,并将线速写与色块速写交叉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理性、感性都得到锻炼、提高,为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为美术素养的积累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图5~图9所示)。

图6 色彩静物写生

图7 人像写生

图8 人像写生

图9 自画像

(三)营造心理情境,注重创新与自我总结、突破

我经常在学生作业完成时,让学生集体来评价作品,就像一次艺术沙龙,在良好的心理情境中,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自我感受。让学生敢评、敢说,勇于突破自我。同时,我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艺术大师的故事,或让他们欣赏大师作品,如夏尔丹、米勒、莫奈、修拉、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米罗等著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让他们体会大师的“心灵”,了解大师们的艺术表现风格与技法,更让他们明白美术的技法只是一个载体,美术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无招胜有招”。要将技法融入自己的血液中,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表现,自然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就像李小龙一样,从学习咏春拳到学习拳击柔道泰拳等,最后这些招式全部不要了,创立了截拳道,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美术也是如此,现在我们学习技法,是为了以后突破技法(如图10~图16所示),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要善于不断自我否定,让自己“归零”,然后才会超越自我。

图10 色彩静物写生

图11 色彩静物写生(www.xing528.com)

图12 色彩静物写生

图13 色彩静物写生

图14 色彩静物写生

图15 色彩静物写生

图16 色彩静物写生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了反思,将我的教学思想落到了实处,自我学习意识提高了。“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美术境界明显提高,并举一反三。我还时常让学生写自己的美术心得或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反思文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成维嘉在绘画反思中这样写道:“……画素描头像一定要注意几点(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一定的基础,但又容易出现的毛病)。(1)不管是写生还是临摹,一定要去感受人物的气质和眼神(切记不能只管外形,不用心去画),这样画出来的人物才生动,有灵气,更能打动人。(2)要熟悉头部的结构,并要在画面理清。(3)整幅画面最黑的是头发,脖子其次,面部最亮,但是五官底部也很暗,必须强调。(4)要记住‘黑中黑、灰中灰、白中白’,黑中还有更黑,白中还有更白,灰也要分深灰、浅灰,反正一定要让画的黑白灰关系分明。(5)最黑的地方也是有反光的,不能一味的黑,不然会使画面死板,不透气。(6)人物的面部不能画得太黑,否则会减弱皮肤的质感,但是必须要把结构找明确。(7)一定要掌握好画面的虚实关系,老师常说,‘如果一幅画,处处都画得精彩,那这幅画就没有精彩的地方了。’处理好了虚实关系,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才会更强烈……”

再比如张茜同学这样写道:“……我认为画画时心情与心态的好坏对画面有很大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对比是否深入,以及和自己的感知程度,都有很大关系。很多人都说画画是感性的、直观的,所以我认为首先是要对你所要画的画有感受,有一种强烈想画的冲动。如果这样说明你已被这幅画打动,有了感情,带着这种冲动运用你的绘画技法一气呵成,即使最后这幅画不够精美,但富有感情,又是另一种境界,这样的画就能打动他人。”(如图17、图18所示)

图17 速写人物

图18 色彩静物写生

虽然这些同学的反思总结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们善于总结、敢于表达、勇于突破的精神却为以后的不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以身作则,心理辅导,在关爱中严格管理

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或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非常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爱,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在心理上尽量与学生接近,并辅以一定的心理引导。我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同时,我在出勤、课堂纪律、行为习惯上又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学画先学做人”、“细节决定成败”,使学生既画画又修心,同时也“亲其师信其道”,使我的美术教育思想能够切实贯彻下去。

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及专业考试前,我还辅以一定的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及考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比如,我在学生专业考试前,要对学生进行考前讲座,部分内容如下:(1)考时有些紧张很正常,应将紧张转变为激动,让画面更生动。如紧张一时无法消除,可默念该科考试准备要点,进入画画状态。同时要相信自己,我能行!(2)认真审题。不能遗漏题签上的每句话、每个字。遇到自己有准备的题,勿得意忘形;遇到自己觉得生、难的题,勿心慌意乱。想想该科考试准备要点,冷静应对,不要迫不及待急于动笔。(3)考试中要自信,按照平时训练的方法自己画自己的。遇到比自己画得好的,勿气馁,高手毕竟只是少数,切忌自乱阵脚,盲目抄袭他人画法。遇到比自己画得差的,勿骄傲,你不只是跟他一个人比。(4)控制好画画时间,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不清楚时间,可向考官询问。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都应冷静应付。通过这些辅导,学生多数能有效避免紧张,能在考试中出色地发挥。

郑板桥说过一句话:“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画画不只是动手,还要动眼,更要动心。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现,这样的作品才充满灵气,才能够打动人。而美术高考培训,也应该以情感促技能,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入手,以“素质”推“应试”,让学生“用心”去画画,用“心灵”去表现,而不被技法所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高考美术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我们的美术高考才能够冲破目前的瓶颈,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关玉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北京:中国中小学美术,2008(5)

3.苏海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造型基础教材静物写生组画.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