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做完美主义者,岂能尽如人意

不做完美主义者,岂能尽如人意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做完美主义者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他把完美主义看成了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完美主义者也是可能会获得一些成功,但成功的到来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些完美的标准。研究表明,强迫性的完美主义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受到损害。另外,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广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誉为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

不做完美主义者,岂能尽如人意

不做完美主义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刘伯温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这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人意,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要做到于心无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就可以了。

人活在世上,总要与人交往,总要有所活动,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的评论。世界这么大,社会这么复杂,人的修养水平又不相同,不同的人对自己所作所为有着不同的评论和看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不必太在意。但有些人却因此而非常烦心和苦恼,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无愧于心”,让人去说吧。

许敬宗是一个有才的人,他博文广识,长于修史,由他倡导的“颂本诗文”对初唐文坛影响颇大。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起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听到有人对许敬宗的德才有怀疑,就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呢?臣虽然愚昧,但知道凡事不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www.xing528.com)

许敬宗接着说:“我没有山珍海味和好酒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皇帝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无辜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作为父亲听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

唐太宗李世民听后从中悟出了道理,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著名影星刘德华踏足演艺圈20多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是他贯穿始终奉行不悖的理念。

常有人问刘德华:功成名就后,有没有感到厌倦或萌生退意?他总是回答:“目前的工作是我钟情的事,我不会轻言放弃,我相信只要无愧于心,坚守岗位,尽到一己之力,生命就有价值了。”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主要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毕竟人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结果肯定是岂能尽如人意。只要你所做的事合乎你自己的原则就好。

国外有句名言:“在真相定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显示出他的品格。”古人说:“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无愧于心,是一种处事的原则,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养生之道。只要个人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心,自己才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无愧于心”是消除心理障碍、宽松处事、保持心平气和的有效措施。无论是从人的道德修养和和谐人际关系上,还是从自身的身心健康上来讲,我们都应该无愧于心地做人。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才知道人间的美好!

一个终日消沉的历史学家说:“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那我只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谁愿空活百岁,碌碌无为呢?”他把完美主义看成了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惟一途径。可是实际情况怎样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做事如履薄冰,工作效率远不如他的同事。完美主义者也是可能会获得一些成功,但成功的到来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些完美的标准。研究表明,强迫性的完美主义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情绪紊乱,工作效率低呢?原因之一是他以歪曲的,非逻辑的思想方法看待生活。完美主义者最普遍的思想方法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另外,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广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誉为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另人却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在人的一生中,取得最佳成就可能只有一次。如果你的目标客观又现实,你会常常感到自己富有创造性,工作效率很高,因而充满自信。当你为自己远大的目标切实地奋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干得多么出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