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码头曲:昆曲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南码头曲:昆曲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什么是南码头曲元末明初经顾坚加工整理的是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由魏良辅等人改革创新的“水磨腔”是昆曲;由梁伯龙创作传奇剧本《浣沙记》,用昆曲演唱于戏曲舞台的,称作昆剧。南关就是南码头,即今天太仓南郊,元代时为“六国码头”。南码头曲与昆曲的关系,犹如太仓与昆山的关系。显然,南码头在昆曲发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然而,称南码头是昆曲发源地,将南码头曲等同于昆曲,是有失偏颇的。

南码头曲:昆曲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12 什么是南码头

元末明初经顾坚加工整理的是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由魏良辅等人改革创新的“水磨腔”是昆曲;由梁伯龙创作传奇剧本《浣沙记》,用昆曲演唱于戏曲舞台的,称作昆剧。这是昆曲发展的三个阶段。

那么,何为南码头曲?

明代昆山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记载:“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南关就是南码头,即今天太仓南郊,元代时为“六国码头”。张采、钱肃乐《太仓州志》卷十五“逸事”中也记载:“魏良辅居南关,善声律,转音若丝,昆山梁伯龙效之,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谱行世,天下谓之昆腔。张进士新乃取良辅校本,偕赵瞻云、雷敷民辈,传板度节,又号南码头曲。”

这正是南码头曲的来历。

南码头曲与昆曲的关系,犹如太仓与昆山的关系。太仓原来属于昆山。元代元贞元年(1295),因人烟稠密,昆山县上升为州。二十年后的延祐元年(1314),昆山州迁治到太仓。张士诚在苏州称吴王后,为了屯兵驻防,将原来的屯兵城池支塘城(今属常熟市)拆除,改在娄东屯兵,又将州治迁回昆山城内玉峰山麓。明洪武二年(1369),改昆山州为县。海运发达,贸易兴盛,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促进了宴饮集会、歌舞伎艺的活跃。这是南曲在娄江沿岸演变成昆山腔的主要原因。明弘治十年(1497),因为刘家港漕运发达、人口众多,划昆山县的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县的双凤乡及嘉定县的乐智、循义二乡建立太仓州。今天太仓市的城厢镇和新湖、双凤的一部分,原来属昆山县的惠安乡。但昆山依然是一个田赋浩繁的大县。(www.xing528.com)

魏良辅寄居太仓时,南码头是他活动的重要“据点”。他的女婿兼助手张野塘,当初就是南码头的一个戍卒。太仓自元代延祐三年(1316)后,很多以海运起家的官僚富豪,纷纷蓄养声伎,醉心歌舞。连州城的士兵也终日整歌选优,宴饮作乐。据《太仓州志·风俗志》记载,州民每年四五月间要在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设立高台,由优伶表演台戏,狂欢终日。至于官府、富豪的宴饮集会,更是离不开歌舞。显然,南码头在昆曲发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

然而,称南码头是昆曲发源地,将南码头曲等同于昆曲,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南码头是昆曲的一个支派。当年,进士出身的太仓人张新,是魏良辅的学生。在魏良辅死后,他发觉后人的唱法不对头,所以用魏良辅的校本“传板度节”。这位“出青于蓝”的学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当时附从他的,有赵瞻云、雷敷民、张小泉,张仁茂、张靖甫,以及再传的陈元瑜、谢含之等人。他们的主张是和梁辰鱼相同的,“其实禀律于梁,而自以其意稍为均节,昆腔之用,勿能替也”(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昆曲姓昆。她的原根不仅伸向魏良辅,更伸向黄幡绰、顾阿瑛、顾坚,伸向许许多多南曲的传承者。昆山腔——昆曲——昆剧的发展史是不可割裂的。将世界文化遗产的诞生地局限于南码头,未免功利心太强,以偏概全了。千灯镇、傀儡湖、绰墩山、玉山佳处、片玉坊、梁家宅基等等,又该如何解释呢?

更何况,在本世纪初,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并没有以“南码头曲”的名义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没有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牌子授予“南码头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