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惯于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习惯于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惯于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命题:武松在景阳岗显神威打死吊睛白额老虎之后,名震天下。10年后,景阳岗虎患再生,受乡人邀请,武松再度欣然出山。二是武松成了打虎英雄之后,趾高气扬,把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的成功,不思进取,结果在第二次打虎时丧失危机意识,掉以轻心,落入虎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国熙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能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也就是他所说的不安全感。

习惯于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习惯于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命题:

武松在景阳岗显神威打死吊睛白额老虎之后,名震天下。10年后,景阳岗虎患再生,受乡人邀请,武松再度欣然出山。喝了三碗景阳岗牌白酒之后,踌躇满志地上山了。那么这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细想一下,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是武松在第一次打虎之后,仔细分析了老虎攻击的特点,勤奋练习,发明了一套打虎拳,结果三下五除二再次为民除害。

二是武松成了打虎英雄之后,趾高气扬,把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的成功,不思进取,结果在第二次打虎时丧失危机意识,掉以轻心,落入虎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要想在事业上不断发展,就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危机迟早都会来的,危机意识是发展的原动力

职业经理人马国熙的职场经历,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最不安全的环境,才能促成最安全的发展。(www.xing528.com)

作为环球资源的一名职业经理人,马国熙成功创办了《多伦多商业》。但4年之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自己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还不成熟,他没有选择继续坚持,而是顺应发展,跳槽到了《时代周刊》公司。这是一步绝妙的好棋,跳槽的结果不仅使他免去因原公司不景气而产生的身价下跌,成功保值以外,还使他能进一步学习到更多的业界知识,掌握更多的资源,为今后的大展拳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国熙能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冒险精神,在面对尚未开拓的中国市场时大胆尝试。不了解杂志的专业知识怎么办?和一些国际性的出版公司建立战略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其编辑队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马国熙的经历印证了成功的性格要素,那就是勇于进取、敢于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奋斗精神。在离开环球资源,进入荣格创办杂志的时候,马国熙已经40岁出头了。照理保证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首选,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到荣格,从头做起。这是对现有状态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马国熙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能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也就是他所说的不安全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不安全感,使得他能始终坚持不断壮大自己,始终考虑各种负面东西。面对新的挑战、新的目标能主动出击,开拓新的疆界。

事实证明,越是成功的人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多。所谓“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保持着这种不安全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在价值。相反若处于舒适安全的环境中,也许我们就很难全力打拼,也就难以取得相应的成就。有鉴于此,我们向大家建议:适当给自己施加一些不安全感能促进我们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