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译]天地不仁,大道不行,万物都是像人眼中的刍狗不得珍重。[读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是天地起这不良之心,便自然是世间万物都不能免,如果只是人心为之,便自然只是不知所谓的百姓苦于其中了。

《道德经》: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冲。

[读译]天地不仁,大道不行,万物都是像人眼中的刍狗不得珍重。圣人不仁,就以百姓为刍狗肆意贱侮,整个人间就像一个风箱一般?空虚烦转无休无止,盲动挣扎丑态毕现,多说什么都是枉然呀,不如安守本心宁静下来!

[读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看过萧鼎那没完没了的《诛仙》,你就可以发现,这句话经常出现在这本书本里,萧鼎的意思想来是很明白,只要他一写出这句话,他便会竭尽全力来写一场大灾难,而且《诛仙》所描述的境界似乎就是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里面你能感受到,如果“天”对万物没有了关爱之心,便无端弄出些疯子来,疯狂的破坏虐待天下万物,刍狗,不用善待。    老子其实不讲天讲道,天地不仁,也许可以说是大道不行,万物即为刍狗.

我想这样理解,也许会理解多一些,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平衡世间万物的大道之路,那便谁都不是什么,最后便辱人者自辱,伤人者自伤,欺人者自欺,自以为统治了世界的人,其实已经为世界所唾弃。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便我想起《太阳之泪》最后出现的那句话:“邪恶要战胜正义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让好人旁观!”天下百姓,自然什么都不懂,人的邪恶本性经常吞噬人的善良本性,善良本性能战胜邪恶本性,便是人类意识好善良才是人应该追求的本性,要认识这个道德就必须穿破邪恶的给你的诱惑幻像,才能追求到人的善良本性,取得为人的成就,不然就跟刍狗一样吧!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个解释,是一个比喻,那就是说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动者风起,换言之,不争,可能还能得到些宁静安详,一动,便扰乱了空间运作,便有些疯狂起来。(www.xing528.com)

多言数穷,不如守冲。想起屈原的《问天》,如果天都问穷了,我想还是不问好,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吧!其实屈原也就是喜欢问天,不知道问已,虽然落了个好名声,但自己也空负了满腹经论,只有投江的份。屈原算是一个有为之人,但不懂得无为而有为之道,这便是有到无的悲剧吧。

本章老子还是试图进一步禅述无为而治,不过我感觉有些乱,如果我照白话来写,本章便是,这世间本来没什么事,人们安静生活,过日子,可是天地不仁呀,非得要搅起这风箱,人们便随之翻腾,就如活在这搅动的风箱之中。如果是天地起这不良之心,便自然是世间万物都不能免,如果只是人心为之,便自然只是不知所谓的百姓苦于其中了。事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其争争嚷嚷,不如静静思考,静守本心,自然而存。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呀,总是说不完,讲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只是觉得有些话要说出去呀,不能闷在心里。沟通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经阶段,可多言之后,不能守中,一味求个穷尽便会陷入一个死地,最终,说了多少也是枉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呀!

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个体考虑问题,不能从个体回到整体,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中一部分有问题了,就算没坏到自己身上,也终会有一天到自己头上,自己总是不知道去理解,这样子,他便离开了大道,独自去流浪了。

天道如果不往好处走,这世界没有什么会好的了,而圣人不尊天道,自把自是便终于被天道所弃而无所归。人,强自为尊不得尊位,何苦呢,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搞得像个风箱一般,闷入其中,动静都不能自控,那多可悲。多少豪杰生出身不由已的慨叹,是为天道所困还是受自己的所困,为天道所困,便是挣扎也枉然,人生本如此,何苦不顺之,若是强行为之,便为自己所困,一生挣扎孤苦还被大众所弃,不悲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