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关系问题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关系问题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在一切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端正认识,做好各项工作。(四)哲学的党性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正确坚持哲学的党性是密切相关的。所谓哲学的党性也就是哲学的派别性,即承认哲学自古以来就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关系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十分广泛。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地球上就出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三个领域。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又把世界上的事物分为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而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样,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真、善、美等根本问题的总的看法,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那么,在众多的哲学问题中,什么是最基本的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讲的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那么,这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由来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就开始思考做梦和死亡现象,认为人做梦和死亡时灵魂就离开人的身体而单独活动。他们不得不思考灵魂的我与肉体的我的关系,也就是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欧洲的中世纪,神学占据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哲学基本问题以神学的此岸与彼岸、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形态显现出来。

近代科学和工业兴起,如何认识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要求使哲学更加自觉地以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形式。黑格尔早就意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费尔巴哈也认为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围绕着该问题而展开的;恩格斯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为系统而深入地认识人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尽管哲学的发展千姿百态,但其基本问题都不过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表现形态。

(二)基本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本体论,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的惟一标准。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精神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相反,凡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哲学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分。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是一元论。而多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多个,如印度以地、风、水、火为本原的“四大说”;二元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两个,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者互不影响。二元论观点的错误在于:它主张精神独立于物质,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虽然它也承认物质为独立本原,但在论及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又把精神说成是惟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并企图用神(上帝)把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因而这种世界观最终会倒向唯心主义。(www.xing528.com)

第二方面是认识论,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根本不可认识的事物。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属于可知论。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不可能认识世界,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即只能认识世界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休谟和康德是不可知论的代表,他们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多层面的,但上述两个方面最为重要,而第一方面是决定性的方面。

(三)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与它们本身在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不开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世界上的所有现象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体现着这一关系。(2)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并制约着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具有出发点和理论前提的意义。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最高问题。(3)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斗争的焦点,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只有牢牢把握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斗争中辨明哲学阵营,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性。(4)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在一切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端正认识,做好各项工作。

(四)哲学的党性

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正确坚持哲学的党性是密切相关的。所谓哲学的党性也就是哲学的派别性,即承认哲学自古以来就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任何哲学派别都不可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些所谓的二元论哲学,那些所谓既非唯物也非唯心的第三派哲学,实质上不过是折衷主义哲学的杂拌。

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具有阶级性,哲学理论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一般说来,先进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致的,因而总是需要并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而反动、保守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相违背,他们出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因而总是利用唯心主义为自己的统治进行辩护,不愿意承认或歪曲社会发展规律。但不能简单地说,唯物主义必然是革命阶级的哲学,唯心主义一定是反动阶级的哲学。哲学的派别性与阶级性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哲学党性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无党性、超党性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把哲学的党性简单化,不能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政治上的革命和反动简单地等同,需要审慎地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对待唯心主义,需将其整体上的错误和具体内容上的合理因素加以区分,剖析其在基本观点上失足的根源,从中吸取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