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思维方法:形象思维解析

战略思维方法:形象思维解析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什么是形象思维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思维过程的大步骤或大程序总是从观察已经发生过的现象开始的,通过对已经发生的现象的大量观察,我们就会或者本能地或者借助一些思维技术记住这些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我们论述的重点是怎样在同样的器官条件下通过训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我们的祖先进行的是比较纯粹的形象思维。并且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概念性思维能力的进化是与形象思维能力的钝化相伴而生的。

战略思维方法:形象思维解析

第一节 什么是形象思维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思维过程的大步骤或大程序总是从观察已经发生过的现象开始的,通过对已经发生的现象的大量观察,我们就会或者本能地或者借助一些思维技术记住这些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当这样的先后顺序被我们记得足够多、足够细致以后,我们就能预测一些现象出现以后接着会出现什么现象,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发现了知识或创造了知识。我们观察了已经发生过的现象,那么我们是以什么方式记住这些被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呢?

形象思维过程与我们下一章要开始讲述的各种概念性思维过程在起点阶段都是相同的,都是从用感官观察实际现象开始的。两者的本质区别仅仅在于思维过程的后半部分,在于大脑对已经观察到的实际现象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形象思维直接将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记忆下来,概念性思维则先对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进行压缩处理,记忆的是代表压缩处理结果的符号。

形象思维直接将眼睛看到的图画、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品到的口味、皮肤碰到的触觉这些感知形象记忆在头脑中。我们不但记忆了一个个的感知形象,还记忆了一些感知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当我们感知到新现象时,记忆中与新现象类似的感知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感知形象就会被激活,这种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变幻就能引起人们的行为(注意:不只是眼睛看到的图画才叫形象,我们把眼睛看到的图画称作视觉形象,耳朵听到的声音称作听觉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称作嗅觉形象,舌头品到的口味称作味觉形象,皮肤所接触到的感觉称作触觉形象)。

例如,当我们在路途中看见一匹狼时,记忆中的与狼形象类似的视觉形象就会被激活。最先被激活的可能是我们见过的大狗的图画。如果我们少不更事,头脑中没有狼与狗相区别的视觉形象,我们可能会迎上去向它打招呼。如果我们记忆的感知形象足够多,紧接着被激活的可能是我们过去听说的狼尾巴与狗尾巴的区别:狼尾巴又长又粗拖在地上,狗尾巴则短小一些且摆动自如。这些新见到的和记忆中的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快速变幻足以让我们得出结论:我们遇见狼了!紧接着又被激活的感知形象可能是我们过去见过的或者听说过的狼撕咬人的画面。如果这时我们已经被吓傻,脑中的图画就会中断,即人们常说的脑中一片空白,此刻除了发抖不会产生任何行为。如果这时我们还没有被吓傻,过去听说过的爬树的感知形象又被激活,这就引起爬树躲避的行为。如果我们恰巧是见多识广的猎人,我们过去多次经历过的举枪射击的图画就在脑中激活,那倒霉的就不是我们而是狼了!

我们描述的这个思维过程表明,形象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生物性的感知器官的感知能力和大脑的记忆能力,没有先天性器官缺陷是优良形象思维的生理基础。如果我们视力模糊,眼前那个动物的尾巴的长短粗细根本看不清,后面进一步激活脑中图画的过程就不会产生了;如果我们患有失忆症,我们脑中就只有眼下映射过来的一幅图画,没有记忆中的多幅图画在脑中的变幻,也不会产生任何行为。

我们现在就更能理解,在形象思维是主要思维方式的时代,为什么武士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佼佼者。他们不仅肢体强壮,而且五官灵敏。他们不但善于格斗,而且见多识广。他们的头脑就是当时的主要知识形式——形象知识的主要载体

虽然我们对生理条件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微妙关系充满好奇,但遗憾的是,讨论形象思维的生理基础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我们在这个领域所能提出的见解仅仅是:形象思维能力与我们的身体器官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论述的重点是怎样在同样的器官条件下通过训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在人类社会早期,比如在二十万年前,人类的脑容量大约在800~1200毫升之间,形象思维几乎是引导人类行为的唯一思维方法,并且那时的形象思维几乎完全没有语言符号的辅助,进入大脑并被记忆住的完全是眼睛直接摄入的图像、耳朵直接听到的声音、鼻子直接嗅到的气味、舌头直接尝到的口味、皮肤直接碰到的触觉这一类直接信号。我们的祖先进行的是比较纯粹的形象思维。(www.xing528.com)

例如,古人打制石器时,最初将石头砸成某种尖锐形状,并不是因为他能够像现代人那样预先分析石斧的构造,而是他以前某一次偶然用过的非常好使的石头在他脑中留下的完整样子使他这样做。他力图将石头砸成那个样子。

后来随着语言和概念的产生,进入大脑并被记忆的除了感官接受的直接信号以外,还包括别人用语言传播的间接信号。从第三章开始我们就会知道,语言概念已经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后期人类的思维已经不是纯粹的形象思维,而是形象思维与我们后面要讲的各种概念性思维相互交叉和混合使用的状态。其实,我们把现代人真实的思维分为概念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化”,是为了便于人们区分和认识自己不同的思维特征。在现实中,这两种思维方法从没有截然分开过。形象思维往往是在一些“分类”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而概念性思维中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又往往是和具体形象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即使物理、化学这类典型的概念性思维的学科,也都不得不经常借助图形、图像来说明复杂的演绎过程;再如,最典型的运用形象思维方法的绘画艺术,对一些抽象派的作品,如果没有抽象演绎的帮助,我们就除了色彩什么也看不出来。甚至还有这样极端的情况:一位画家呈现给大家的一幅牛吃草的绘画居然是一张白纸,他的“抽象演绎”是:牛吃完草就走了,所以没有牛,而草被牛吃完了,所以剩下的只是一张白纸。

并且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概念性思维能力的进化是与形象思维能力的钝化相伴而生的。按照这种观点,现代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可能大大弱于古人,因为我们通过语言概念抽象地认识世界的能力要大大强于古人。古人的形象思维比我们强,因为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抽象概念来干扰他的形象思维。在当代,好多搞形象思维的画家就喜欢学古人:头发长长的,胡子乱乱的,衣服破破的,住得远远的,说话怪怪的。我们应该理解他们,这是形象思维的职业所要求的,因为这样可能有助于排除概念性思维的干扰。如果看见黄色的就想那可能是八两黄金,看见漂亮姑娘就想她可能十八岁了,估计还没有恋人,等等,这些抽象概念,就把形象思维打断了。人们很早就发现酒也有排除概念性思维的干扰的作用。文学艺术家们借助酒能留下不朽杰作,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普通人借助酒也能暂时挣脱抽象的条条框框,酒后吐真言。当艺术家说我们俗时,那实际上是说我们脑中不断出现的抽象概念,使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进行形象思维。

人类概念性思维能力的进化和这种进化对形象思维的干扰,给我们现在研究总结形象思维的规律带来了巨大困难,因为我们在当代人中已经很难找到纯粹的形象思维的典型个案,我们无法区分当代人的行为到底是形象思维引导的结果,还是概念性思维引导的结果。因此我们也就很难像通常那样从直接观察个案知识出发来获得形象思维的通用知识。

例如,画家通常被认为是最擅长形象思维的,他们不但进行形象思维,还能用图画把一部分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但从达·芬奇时代开始,图画已经不再单纯是画家脑中记忆的形象的再现,而是记忆形象和几何推理、解剖推理的共同结果。我们也不再能通过观察画家的行为和优秀的画作来确定无疑地总结纯粹形象思维的规律。

没有了纯粹进行形象思维的古人,就没有了我们赖以总结形象思维规律的典型样本。这的确是我们掌握形象思维相关知识的巨大障碍!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关于形象思维的知识如此匮乏,原因就在于此。

也有人试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分析大脑的生理结构出发来揭示形象思维的机能,但结果表明在这个方向的进展也极其有限。感知形象是怎样被映射到大脑,感知形象是怎样被大脑记忆的,记忆的形象是怎样被唤醒的,人们能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记忆过程,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学等等都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几乎是完全束手无策,尽管我们也在尝试从人类学历史资料和动物学的观察结果来推测优良形象思维能力的特征,可我们的进展也同样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这些进展似乎都停留在“外围”而没有触及“本质”,都只具有有限范围的解释力。我们在本章第二节给出的关于形象思维方法的一些建议就算是聊胜于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