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思维方法之形象思维的优势

战略思维方法之形象思维的优势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实际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性思维相互交织着的情形。当人类只有形象思维来引导行为时,我们无法提出形象思维的优势和劣势这类问题。现在看来形象思维有四大优点。此时,问题的解决只能求助于形象思维方法的整体形象比较。

战略思维方法之形象思维的优势

第三节 形象思维的优势

可以确定的是,形象思维的产生要远远早于我们后面要详细介绍的抽象思维等概念性思维。这种思维方法似乎更接近天然,更接近人的本能。每个人似乎天生就能毫不费力地用这种思维方法趋利避害。即使在抽象思维日益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这种古老的思维方法还在被人们“有意地”使用着和“无意地”使用着。绘画艺术、哑剧、舞蹈、无声电影等等是人们“有意地”使用这种思维方法的例子;看见一个人穿着入时就以为他富有,看见一个人慈眉善目就认为他不会干坏事等等,是人们在“无意地”使用这种思维方法的例子。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实际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性思维相互交织着的情形。当人类只有形象思维来引导行为时,我们无法提出形象思维的优势和劣势这类问题。但如今人类进入形象思维与概念性思维相互交织的时代已经那么久了,并且我们天天怀着精卫填海的热情,在一次接一次地探究数不胜数的具体思维结果的对错,难道我们不应该花些须时间探究一下产生那数不胜数的思维结果的思维方法的优劣?也许正是思维方法的错误漏洞已经从根源上导致许多具体思维结果必然出错!我们天天在关注各个具体领域的思维,但我们对共同性的思维方法的关注实在太少了!我们什么时候是在用形象思维方法?什么时候是在用抽象思维方法?我们什么时候应该用形象思维?什么时候应该用抽象思维?我们该怎样运用形象思维?我们该怎样运用抽象思维?我们还有哪些思维方法?难道不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把这类问题从潜意识上升为显意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人类力量突显的时代,我们无法继续回避这些问题了。我们猛然发现我们所犯的越来越多的无法挽回的错误原来都与思维方法相关。

要完全回答和理解这些大问题,尚需要读完后面的内容才能完成,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通过比较几种人类思维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来完成的。现在就让我们从总结形象思维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开始吧。

我们当然清楚,下面列举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而言的,形象思维在某些领域、某种条件下的优点,在另一些领域、另一种条件下则可能变成了缺点,反之亦然。

现在看来形象思维有四大优点。

一、学习成本低

如上面所说,天然性是形象思维的一大特征,任何人每天都在毫不费力地进行着形象思维。虽然我们也掌握了形象思维的少量知识,虽然形象思维也有一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方面,但是形象思维的更加深刻的机理人们至今知之甚少。仅仅就人们已经发现并能主动掌握的思维程序而言,形象思维比起后面要讲的抽象思维等方法,在复杂程度和掌握的难度方面,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学习那少得可怜的关于形象思维方法的知识,学习的成本会很低,几乎不用花费多少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

当然,不要把学习形象思维方法与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去掌握具体知识混为一谈,也不要把学习如何进行形象思维与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形象思维过程混为一谈。后者经常是代价高昂的。

目前人们所总结出来的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还只是有限的几条简单规则,即前面已经讲过的多观察、多体验、梦幻沉思、形象比较、模仿训练。这些规则几乎都在强调进行形象思维时的认真态度,而不是什么涉及精细操作过程的复杂知识。至于更精确的关于形象思维过程的机理,我们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有说服力的通用知识,我们只好把它归于本能。

二、快速灵活

首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不给我们留任何思考时间的事件。此时,一切需要进行概念推理的思维方法都要让位于具有闪电般速度的形象思维方法。例如,面对迎面扑来的猛兽,我们没有任何计算距离和设计逃跑方案的时间。我们唯一的生还希望只能寄于形象思维。只要我们的感官足够灵敏,只要我们记忆的形象足够多,形象思维就能在瞬间完成对行为的指引。

其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真的会出现一些极端复杂的事件,复杂到如同需要解一个百元方程组、千元方程组,而我们手头又没有用概念推理方法解决这些极端复杂问题的工作条件。此时,问题的解决只能求助于形象思维方法的整体形象比较。例如,你往水塘的一边扔一块多大的石头,就刚好能把漂在水塘另一边的精心折叠的小纸船掀翻?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在概念性思维的流体力学看来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精确地计算出结果可能要涉及一个数百元的方程组的求解,并且还要借助巨型计算机。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无事生非的问题,它在造船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如果我们只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个案,不打算找出隐藏在个案中的通用知识,我们就用不着大量的推理和计算。我们就从小到大往水塘里扔石头,直到小纸船掀翻为止,这时我们记住了那个石头的样子和大小。古时曹冲解决称象的难题,也不用预先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需要这样用快速灵活的形象比较方法来解决的个案问题。

再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更加复杂的事件,复杂到我们现有的概念推理性思维方法对发现可能存在于其中的知识或规律性完全无能为力。例如,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场射击比赛中,前九枪以高达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因脱靶而无缘金牌;还是这个埃蒙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场射击决赛上,前九枪以高达3.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只打出不可思议的4.4环,又一次无缘金牌。为什么会这样?概念推理性思维试图用心理障碍等概念加以解释,但这种解释的全面性、精确性、可应用性一点也无法令人信服,一点也不能有助于埃蒙斯摆脱不幸和重新建立自信。于是,我们用形象思维来解释:微笑的上帝想给埃蒙斯开玩笑,也许下一次这个玩笑就会停止。这样的解释可能会被讥讽为不科学或儿戏化,但它的确更有助于埃蒙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问题无法用理性知识解释和解决,至少无法用当前已经掌握的理性知识来解释和解决。但记忆中的图画比较却能帮我们把它们作为个案来解决,虽然无法作因果解释。这在涉及人类行为规律的领域尤其突出。

三、易触发情感

一个完整的和感觉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有爱恨情仇,他有喜怒哀乐。我们目前还真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情感能让人自我感觉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无法解释一点也不妨碍这个事实本身的存在。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坚持压抑情感,时时刻刻都冷眼看世界,那他就和一台精密的机器人相差无几了。所幸的是,我们从未发现绝对如此的真实个案。但是,因为较长时期的“薄情”和专注于概念性思维而导致精神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异常的真实个案,我们却是屡见不鲜。当然,因为较长时期的“多情”和专注于形象思维而导致精神狂躁等精神异常的真实个案,我们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有些人情感丰富而另一些人则感情枯竭?

人们的精神状态通常也是他长期所看、所思、所行的副产品。也就是说除了个别案例属基因作用以外,多数人的情感多寡应该和他长期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接着又进一步发现,极端偏好概念性思维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情感缺乏的概率和情感缺乏的程度要大;极端偏好形象思维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情感过盛的概率和情感过盛的程度要大。通常人们送给前一种人的是一个好听的词——理性,而送给后一种人的则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情绪化

我们目前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形象思维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但无法解释同样也不妨碍这个事实的存在。例如,你对一群人讲述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时,他们做得最好的情况顶多是静静地听着。但你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时,常常能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www.xing528.com)

就幸福的人生而言,极端理性和极端情绪化都是我们竭力想避免的。为了情感和理性的协调,我们的建议是:当你情感匮乏时,就多做容易唤起形象思维的事情,如游历名山大川、劲歌劲舞、陶醉于音乐等,让自己的感官直接面对图画、声音;当你情感过盛时,就多做需要概念性思维的事情,如数据推演、侦探推理、文章推敲,让自己的感官远离具体的形象。

四、具体真实

形象思维的元素本身就是一幅幅现场观察到的或者记忆中的事物的完整图画。除了人头马身这样的故意错位想象的图画以外,形象思维的图画总是当前正在显现的或过去曾经显现的具体事物的真实映射。一个图画直接对应一个真实事物。换句话说,形象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都是由我们的五官可感知的一个图画构成,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这一幅幅图画在人脑中先后登场的过程。只要看得清、记得准,那一幅幅图画就是具体真实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形象思维具有真实性。换句话说,形象思维的误差仅仅是感官感知的误差和头脑记忆的误差,而不是形象思维方法本身的误差。“眼见为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概念性思维则不同,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在现实中找不到直接一一对应的物,或者说概念性思维的概念无法直接在现实世界找到准确的映射对象。

例如,“红”这个概念,你在现实世界就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可以被称作“红”的具体事物,“红”只是一大群事物的颜色特征。

再如,“马”这个概念,现实中与其相对应的是一大群事物,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事物。马的概念在张三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白马,在李四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黑马。同一个马的概念却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

这样的判断有人会不以为然:人的名字不就是与现实事物是一一对应的吗?一个名字代表的就是一个具体的人。其实到第三章我们就能知道,人名已经不是严格意义的抽象概念,它只是事物的图画的语言符号标记。例如某一个人的样子的图画,我们给一个李强的符号,另一个人的样子的图画,我们给一个王刚的符号,等等。李强、王刚等不是严格意义的抽象概念。退一步讲,即使你差强人意地把人名也算做概念,细究起来,李强、王刚也不是一个人的符号,而是一群同名人的共同符号,一个“人名”仍不能仅仅与一个五官可感知的具体对象一一对应。

的确,与形象思维相比,概念性思维天然地就有一种远离现实场景的倾向。后面我们就要讲到,概念性思维的这种缺陷需要一套严密的规则或者需要一种全新的进化才能有所弥补。

在人类社会早期,形象思维几乎是唯一的思维方法。遗憾的是,我们从少得可怜的历史遗迹中,无法找到更多的能描述当时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的例证。到了产生语言的时代,历史的记录多了起来,但这时人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形象思维,而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性思维相互交织、混合使用,并且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形象思维的分量逐步减少和概念性思维的分量逐步增加。在进入近代以前,人们的思维仍是多形象思维而少概念性思维。同样遗憾的是,从丰富的历史记录中,也难以找到更多的能直接描述当时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的例证。因为那时的历史记录多是用语言概念完成的记录,而语言概念本身大都是概念性思维的结果。

为了寻找例证,聊胜于无的办法是将人类社会早期的语言概念与现代语言概念做比较,比一比语言概念的抽象程度或者说远离具体事物的程度。结果发现,早期的语言概念比现代语言概念的抽象程度或者说远离具体事物的程度要低许多,思维的具体化特征仍处处可见。

例如,早先人们没有抽象的时空概念,谈时间、空间都要联系到具体事物。有一句话现在被人们当作戏谑用语: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这句话实际上是祖先们比较年龄的正规用语。那时真的没有40岁、60岁这样的概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浩研究员收集的资料,直到50年代初期,在云南怒族地区,询问一些老人哪年生的,他往往回答说“我是茶花开花时生的”等等。傈僳族老人回答自己的岁数时都说:“像门前那棵树一样大。”因为他们的习俗是生孩子时就在门前种一棵树。如果外来人不知情想砍掉或毁掉这样的树,他们会跟你拼命。不要以为这仅仅是迷信(树代表他们的生命),主要因为你使他无法再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了。

直到现在,文学语言还鼓励这种时空概念具体化的倾向:时间如流水、时间如白驹过隙、寿比南山、弱冠之年、花甲之年,等等。

还有,概念性思维的语言追求简单化和精确化,形象思维的语言则讲究具体化和形象化。例如:有些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受伤”的概念,但有“小刀割伤”或“牙齿咬伤”的概念;没有“战斗”的概念,但有矛战、箭战、拳战、舌战的概念。再看名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浩研究员收集的资料,我国古代汉语经常使用很具体化的名词,2岁的牛称为“牛市”,慢慢走的牛叫“牛岁”,3岁的牛叫“牛参”,白色的牛叫“牛崔”,生口舌病的牛叫“牛今”,等等。《诗经》中有一首诗,其中马的名称达16个之多。欧洲北部的萨阿米人有41个词代表不同样的雪,却没有“雪”这个抽象名词。

我们知道形容词比较抽象,红、高、热、凶等等都用来表达事物某一方面的属性。文学语言表达这些抽象属性,比如“凶”,要写成豺狼般凶狠。如果再能具体些,写成如何咬牙切齿,如何横眉立目,就更具有“文学性”了。学生学作文,必须会一种叫比喻的修辞手法,否则一定不会得高分。姑娘美,要写成美如水;小伙壮,要写成壮如山。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正是由形象思维的具体真实性所决定,当人们出于特定目的而试图编织虚假规律时,形象思维的图画作假成本一般都高于抽象思维的概念作假成本!

例如,魔术师的大变活人让我们目瞪口呆,因为即使它是假的,也假得“具体真实”。但魔术师作假的道具成本、获得技巧的成本都高得惊人。再如,古代的巫师要让人们相信他的权威来源于他与神的对话,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奏效的。他要用隆重的仪式来形象具体地表现他与神的对话过程,有时还得借助他秘密掌握的化学技巧在恰当的时机造出神秘的烟雾等。巫师作假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学习完后面的内容我们就更能明白,概念性思维的概念作假,其成本就要低得多了,随便什么人只要会利用复杂逻辑过程中的漏洞,不花一分钱就能轻而易举地从真实的现象推出令人迷惑的虚假结论。

形象思维的具体真实性还使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牢牢记忆。

例如,我们讲述抽象的国家概念,费尽口舌也不如国旗、国徽、国歌这些简单的具体形象更能唤起一大群人对国家的归属感

再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在做制度设计时的聪明之处在于,不管多么复杂的制度规则,都用具体形象的礼节和仪式来诠释。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该如何交谈,该如何举手投足,都要遵循礼仪;你要想区分一品大员和七品芝麻官,你只需看他们的轿舆、服饰、宅邸的区别便可一清二楚。将人际规则形象化是儒家系统传播广泛和久远的原因之一。

再如,有些部落没有东南西北这样的表明方向的空间概念,但他们对空间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对比具体的参照物。他们对具体空间参照物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不管多么幽深广袤的森林,他们只要走过一次,以后随时都能穿行过去而不会迷路。他不会用概念告诉你路该怎么走,但即使在迷宫里你也可以放心地让他带路。相反,人们对自己记忆抽象概念的能力就没有那么自信了。如果引导你寻找目的地的方式是向东300米,再向北400米,再向西100米等概念指标,你敢相信大脑的记忆力而不把这些数据预先写在纸上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