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护语林:共同防御非典盗贼

守护语林:共同防御非典盗贼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守望相助”的新生自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投入抗击“非典”的斗争以来,古老的成语“守望相助”便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以上四个“守望相助”,一无例外,都是共同防御盗贼的意思。在全国许多报纸和荧屏上,久违了的“守望相助”频频亮相,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对于“守望相助”的新生,我们应当表示热诚的欢迎。

守护语林:共同防御非典盗贼

“守望相助”的新生

自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投入抗击“非典”的斗争以来,古老的成语“守望相助”便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守望相助”一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众所周知,这段关于上古井田制度的描绘和论述,是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为地小民弱的滕文公开出的一张治国良方,充满着理想的色彩,因而经常为后世的学者所引用。

那么,这里的“守望相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人的旧注。汉代赵岐解释说:“助,察奸也。”察奸,就是伺察坏人。宋代朱熹集注说:“守望,防寇盗也。”防寇盗,就是防御入侵的盗贼。这两种旧注讲得都比较笼统,似乎“守望”和“助”等于同义重复。其实,在《孟子》以前的先秦典籍中,“助”字最常用、最普泛的意义是“帮助”。《说文·力部》说:“助,左也。”“左”是“佐”的古字,其本义就是“用手帮扶”,后来泛指“帮助”,根本无需像赵岐那样曲解为“察奸”。倒是“守”“望”二字应当略加训释。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说:“守者,防备所已知;望者,伺察所未形。”讲得通俗一点,“守”主要指“防备”,即防备眼前过往的人顺手牵羊拿走些什么;“望”主要指“伺察”,伺察那些隐伏的盗贼冷不防上门来抢劫。这种解释,有其训诂学上的依据(《玉篇·宀部》:“守,护也。”又《亾部》:“望,伺也。”),容易为后人所接受。我手头有一本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出版的《孟子读本》,干脆把“守望相助”译成“防守瞭望盗贼,也可彼此帮助”,显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不过,无论是赵岐、朱熹和焦循的旧注,还是白话文通俗读本中的新译,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这个古老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一直被局限在“相互共同防御”“以防盗贼”这个狭隘的范围之内(见1985年版台湾三民书局《大辞典》和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释文)。请看以下四条书证:

宋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于本置保甲之意,委曲备具,亦古者井田守望相助,后世置乡亭徼巡盗贼之遗法也。”

史可法《止逃民谕》:“行文各府州县,俾劝尔乡士民,各训练本乡子弟,以自固其圉,此古人守望相助御寇之良策也。”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四:“使人人能如尔辈之守望相助,则盗贼不足平也。”

杜文秀《誓师檄文》:“窃思滇南一省,回汉夷三教杂处,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尝有畛域之分?”

以上四个“守望相助”,一无例外,都是共同防御盗贼的意思。旧时的文言文是如此,现代的白话文著作又怎样呢?根据我多年来编撰词典所收集的资料,使用“守望相助”这一成语的作家,真可谓寥若晨星。建国以前的,只找到两例;建国以后(截止于2002年底)的,连一个也没有。现将仅见的两条书证抄录在下面:(www.xing528.com)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我凝望天空,有三颗明亮的星星……那两颗紧紧挨着,是我的二弟弟和小弟弟……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常常是守望相助。”(写于1924年)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回:“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写于1945年)

前一例的“守望相助”是用来描写星星的,其实星星只能“守望”而无法“相助”。这仅仅是一种诗的比喻。后一例的“守望相助”并非独用,而是与后面的“疾病相扶”紧连成句,可以认为是对《孟子》原文的直接援引,其意义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窠臼。这说明,直至上个世纪的40年代,使用这一成语的人,仍然是恪守旧义,到后来,连这种用法也杳如黄鹤,似乎它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2003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人间。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凶恶的病魔困扰着无数的心灵,但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同舟共济、互相关爱、天下一家、有难同当的深情厚谊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全国许多报纸和荧屏上,久违了的“守望相助”频频亮相,又重新焕发了青春。请看下面这些令人鼓舞和动情的话语:

休戚相关,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共抗“非典”;

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守望相助中,我们知道有一种力量比病毒强大,那就是人间的温暖。

这里的“守望相助”,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沿用,尽管我们也可把“非典”病毒比作入侵人体的恶魔。它的内涵和力度,显然要广泛、深刻、厚重、强大得多。人们过去“守”的是自己的家产,“望”的是入侵的盗贼,而现在这两个字已经紧密结合,守望的是跟自己未必有血缘、友情或隶属关系的病人。过去的“相助”,只要大家一拥而上,奋力将盗贼击倒或赶走就行,其中还多少含有一点利己的动机,而现在的“相助”,在许多情况下,不存在利益的驱动,都属于无私奉献,特别是站在挽救生命最前线的广大白衣天使,还承受着自己被感染、病倒或牺牲的危险。可以说,是灾难发生以后的严峻形势,是这场抗击“非典”斗争的需要,才使我们的作家和宣传工作者灵感突发,想到了这个古老的成语,把它从记忆深处召唤到前台,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守望相助”的新生,我们应当表示热诚的欢迎。

看来所有的成语词典,都需要为“守望相助”增补一个新的义项:在巨大灾祸出现时,人们同舟共济,互相关爱和帮助。

(原载2003-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