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详解

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详解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7章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题西湖图完颜亮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金人派使者到临安,正式挑衅。使者当面辱骂高宗,明确提出要求南宋割让淮南地区给金朝。南侵的完颜亮面临困境,疯狂南侵,决定由采石渡江。宋孝宗组织的北伐因符离之役失败而告终。隆兴和议北伐失败,主和派乘机攻击张浚,张浚降职,孝宗起用汤思退为相,抗金热情低落。这就是“隆兴和议”。

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详解

第37章 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

西湖

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

立马吴山第一峰。

完颜亮(1122~1161)是金朝的第四代皇帝,金太祖之孙,完颜宗斡次子,字元功,女真名为迪古乃,多才华,有诗词传世,谋杀熙宗称帝,在位十三年。金世宗年间降封海陵郡王,史称海陵王。

【注释】

西湖图:指金使到杭州出使时,暗地带画工画的一幅杭州湖山风景图。完颜亮在此图上题诗。

“万里”句:指秦一统天下时,“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这里暗指完颜亮要吞并南宋,统一天下的野心。

别疆封:指南宋小朝廷。

这首诗清楚地表述了完颜亮想消灭南宋、一统中国的心迹,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巨大野心。他雄心勃勃,满脑子是秦皇“万里车书一混同”的壮志,哪里能容得在江南还有一个小朝廷封疆裂土?他恨不得马上提兵百万,直奔杭州,“立马吴山”。这首短诗,预示着金宋战端又要开始了。(www.xing528.com)

完颜亮拥军南下

完颜亮刺杀金熙宗篡夺皇位后,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并迁都燕京。为消灭南宋,他不顾人民的死活,狂热地进行战备。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完颜亮举兵南下,企图灭宋。宋戍守淮西的建康郡统制王权闻讯而遁,致使金军顺利渡淮。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金人派使者临安,正式挑衅。使者当面辱骂高宗,明确提出要求南宋割让淮南地区给金朝。主和派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主张抗金,组织防务:任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让成闵率军三万前往武昌防守长江中游;又任命著名抗金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抗金重任。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领战船一百二十艘,弓弩手三千,于山东胶州湾袭击金朝水军。九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南下,一路准备由海道直奔临安(杭州),一路由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襄阳和荆南,一路由凤翔(今陕西凤翔)出发向蜀口进军。完颜亮亲自率领主力渡过淮河,攻入淮南。西路金军首先南侵,吴璘随即出兵抗击;宋军张超在通化军杀退中路金军;王权在庐州(安徽合肥)不战而南逃,全军溃败,刘锜只得退守江南,向扬州退兵。

金兵兵临长江,宋高宗又想出海避敌,遭到陈康伯的反对,于是表示要“亲征”。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把妻、子从镇江接到瓜州以安定军心,天天与金军作战。宋高宗命令刘锜专守长江,此时刘锜病重,只得退回镇江。两淮全部为金军所占。此时金东京留守完颜雍夺权称帝,下诏废黜完颜亮。南侵的完颜亮面临困境,疯狂南侵,决定由采石渡江。

采石之战

十一月八日,南宋文臣虞允文到采石犒军。当时王权被罢,新任将帅李显忠还没有到任,从淮西败回的士兵,毫无斗志,形势危急。虞允文毅然负起重任,组织军队,鼓舞士气,激发将士斗志,使宋军将士重新回到江边布防。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兵自采石渡江,少数金兵已经到达长江南岸,虞允文亲自督战,一边组织军队迎击金兵,一边命当地民兵驾船冲击敌人船队,南宋军民奋勇杀敌,一举击败渡江的金兵。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领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再次把金兵打得大败,并烧毁金军其余船只,完颜亮从采石退回和州,又转向扬州。这就是著名的采石之战。

宋军李宝部在海上大败金水军,金军六百余艘船舰大部分被烧毁;宋军吴璘部迎头痛击进攻川陕的西路金军,先后收复秦、陇、洮、兰、商、虢等州;中路金军先进攻通化军、樊城时,都被宋军击败,所积粮草也被烧尽,宋军乘势收复邓州新蔡平舆等地。完颜亮强迫金军将士冒死过江,企图占领江南地区。金将完颜元宜发动兵变,杀死了完颜亮,金军全线溃败,宋军收复两淮。

张浚北伐

金军南侵失败,南宋主战言论高涨。绍兴三十二年三月,金使臣到达临安,陈康伯等强制金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南宋君臣。高宗传位给太子赵昚,就是宋孝宗。孝宗立即起用抗战派首领张浚为枢密使,为岳飞昭雪,把秦桧的党羽驱逐出朝,由张浚负责出师北伐。

隆兴元年(1163)五月,张浚开始北伐,李显忠等迅速攻占灵壁、虹县,接着又攻占宿州。李显忠又先后打败了纥石烈志宁、孛撒军的进攻,击败敌人援军。邵宏渊因妒忌李显忠之功,按兵不动,散布流言动摇军心,而金朝抢在宋军之前已做好准备。当金兵向宿州反扑时,李显忠不敌,被迫乘夜向符离撤退,但为金兵尾追,宋兵在符离溃败。宋孝宗组织的北伐因符离之役失败而告终。张浚在失败的情况下,布置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集水军于淮阴,马军于寿春,以防金人南侵。

隆兴和议

北伐失败,主和派乘机攻击张浚,张浚降职,孝宗起用汤思退为相,抗金热情低落。宰相汤思退坚持“议和”,孝宗不得已罢张浚相;虞允文被撤职。金世宗也因内部未稳,也愿意与南宋议和。隆兴二年十二月,宋金达成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宋皇帝正皇帝号,不再向金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二、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分别为二十万两匹;三、宋割商、秦地,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即南宋把完颜亮南侵失败后由宋军占领的州郡通通还给金朝。这就是“隆兴和议”。通过和议,南宋对金的关系有所改善,但这仍然是个屈辱的条约,是以宋高宗、史浩、汤思退为首的主和派和以宋孝宗、陈康伯为代表的主战派的妥协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