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生活的依赖与改进:结绳的原料探索

人类生活的依赖与改进:结绳的原料探索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在生活中发现、在生存中依赖、在生长中选择、在生产中改进结绳的原料,结绳的原料一般可归纳为草、竹、葛、麻等。草的种类很多,作为结绳用的多为茅草。脱胶的苎麻,因其纤维细而长,是较好的搓绳原料,现名之为麻绳,在结绳的利用上是理想的原材料。

人类生活的依赖与改进:结绳的原料探索

18.结绳的原料

古人结绳于石器时代,在人兽逐渐分离、近期一次冰川时期后,人类开始认识自然界,以自然物为生活资源,又以天然物为工具。人类在生活中发现、在生存中依赖、在生长中选择、在生产中改进结绳的原料,结绳的原料一般可归纳为草、竹、葛、麻等。

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先于人类的存在,蔓生于世界水陆各地。象形文字为草。《广韵·皓韵》:“草,《说文》作草,百卉也。经典相承作草”;陆贾《新语·道基》:上古“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五谷”;《淮南子·修务》:“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些文字记载说明:旧石器时代古人已经用草搓绳,早于神农尝百草上万年。

草的种类很多,作为结绳用的多为茅草。茅草是禾木植物,多年生草本。全草作牧草、造纸和结绳,还可以盖屋防风雨,其根茎叫茅根,入药。《楚辞·离骚》:“芷变为不芳兮,荃惠化而茅”;《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乃西向攀茅蹑坡,二里,登领”。都说明长江流域普遍生长茅草。古人充分利用自然的赐予,“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尤其是楚国的草更是闻名,品种多,质量好,用途广。《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籍也”,以茅草为神物,可作祭祀用的垫子、卜卦用的耆草(详见《周易》),还可以“缩酒”。《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565年):管仲代齐候斥楚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禹贡》:荆州“包匦菁茅”;孔安国传:“其所包裹而致者。匦,匣也。菁从为菹,茅以缩酒”。楚成王不向周王朝进贡包茅,齐国就可借口带兵讨伐。[26]

1978年,第二次发掘浙江河姆渡6 000多年前的居民遗址时,曾出土一些带芯的植物茎皮捻成的线和一段草绳,就是使用搓合方法。

在文献上,也有“绳锯木断”的记载。《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草级之绠断于;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又罗大经《鹤林玉露[27]:“绳锯木断,水滴穿石”,其意虽为防微杜渐,但更说明绳子锯木断,是绳的又一用途,自古有之。

竹:通称竹子,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有本质化的长或短的地下茎。秆木质化,有明显的节,节间常中空。主秆上的叶与普通叶有显著的区别,通称竹箨(音拓,俗称笋壳)。普通叶片具短柄,且与叶鞘相连处成一关节,容易与叶鞘脱落,不常开花,性喜温暖、湿润、偏酸性土壤。我国有各种竹25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每年“谷雨”前后,竹笋出土,经过六七十天的生长,就长成一株新竹。竹子的用途极广:秆可供各种建筑和造纸用,又可纺织日常生活各种用具,如缆绳、篓、篼、弓、箭、簟(竹席)、笼和乐器等。考古工作者发现,至少在28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弓箭了。

竹材的耐久性较差,采伐的竹材暴露于风雨中,日晒夜露,菌、虫等侵入,容易腐朽,如保持在一定的干湿度的恒温中,时间可以延至一两千年。如湖南长沙的左家公山、杨家湾和马王堆等三处所发掘的战国至西汉时的古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随葬品中的竹筐、竹弓、竹签、竹片、竹筒等,形状完整,尚未腐烂,以后还可能发现深埋土中时间更长的竹器。

葛:植物,属豆科,学名为Pueraria Lobata。有块根,复叶,夏季开紫色花。产于我国各地,茎部纤维可织葛布。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挖取葛的块根当做食物,并用葛的藤条攀越山岩或捆扎东西。在长期的使用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藤条在水中煮过后皮就会变软,并逐渐分离出一缕缕洁白如丝的纤维来。这种纤维经过手搓,可以搓成长绳;或者用最原始的工具——纺锤,加工成纱线,用来编织成纺织品。(www.xing528.com)

据上海市纺织科学院统计,“《诗经》中涉及到葛的种植和纺织的有40多处,表明在商、周时代,葛纤维仍是主要纺织原料之一”[28]

1972年,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三块葛布鞋残片,比较粗糙。但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六千年前就能纺织出可以用于衣着的葛布来,确实不容易,这中间一定花费了巨大的劳动。

韩非子·五蠹》中尧“冬日麂裘,夏日葛衣”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人早就用葛结绳的方法纺织葛布,做成衣服。

麻:植物,麻属桑科,一年生草木,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而坚韧。麻是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古代专指大麻。原为野生,后经驯化种植,称其雌株为“苴麻”,称其雄株为“牡麻”。

苎麻的茎和葛藤一样,外皮也有一层纤维和胶质粘结起来的韧皮。葛皮的胶质经水煮大都脱去,而苎麻纤维的脱胶不能用水煮。在新石器时代,古人通过生活实践,在野生苎麻的自然腐烂中得到启示,开始采用自然发酵脱胶。《诗·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又《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这两首诗的《陈风》释家各有不用解释,我们存而不论,只说明前七世纪时古人就已经在东门沤麻脱胶了。当时池塘聚集雨水,不能流动,在阳光照射下池水吸热,水温逐渐升高,细菌迅速繁殖,分解了苎麻皮的胶质以为营养,客观上起了脱胶作用,现代科学对这一现象名之为利用微生物自然脱胶。

脱胶的苎麻,因其纤维细而长,是较好的搓绳原料,现名之为麻绳,在结绳的利用上是理想的原材料。现普遍用于制粗细麻绳和麻线。

img24

图19 结绳用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