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魂》:屈原赋的统一篇数!

《楚魂》:屈原赋的统一篇数!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统一的篇数,都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歌诗》首列的“屈原赋25篇”。

《楚魂》:屈原赋的统一篇数!

60.《屈赋》的篇目[150]

屈原著作的具体篇目,历代都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得到完全统一。但是,统一的篇数,都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歌诗》首列的“屈原赋25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至于江边,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乃作《怀沙》之赋(《九章》之一)。又《传》后“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九章》之一),悲其志”。司马迁在全《传》中,只肯定25篇中的《离骚》、《九章》(其中《怀沙》、《哀郢》2篇)、《天问》和《招魂》4篇,肯定是屈原所作。《九章》中共有9篇,只有12篇有篇目,其余13篇未举篇名。

王逸《楚辞章句》[151],是最早全面注释《屈赋》的人和书本,他又是楚人,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他深入研究《屈赋》,对每篇赋都写有序文(对《离骚》和《天问》撰有两序,一前一后),对《屈赋》的篇目多与司马迁相同而有少数不同,如:

《招魂》序云: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招。魂者,身之精心。宋玉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屈赋》的篇目经过汉、隋、唐学者研究,至宋代其篇目大致可以由朱熹《楚辞集注》统一了。朱熹[152]约于1195年完成《楚辞集注》和《楚辞辩证》,仍以王逸本为依据,不同意见则载于《辩证》中,定《屈赋》为25篇(共7题),他对《招魂》仍据王逸所定“宋玉之所作也”。但是他在《辩证下·招魂》云:(www.xing528.com)

后世招魂之礼,有不专为死人者,如杜子美《彭衙行》[153]云:“汤濯我是,剪纸招我魂。”盖当时关、陕间风俗,道路劳苦之余,则皆为此礼,以祓除而慰安之也。近世高抑崇作送终礼云:“越俗有暴死者,则亟使人遍于衢路以其姓名呼之,往往而。”以此言之,又见古人于此有望其复生,非徒为是文具而已也。

朱熹对于《招魂》虽从王逸,以为“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而在他注释中尝露出屈原招楚怀王之魂之意。如“朕幼清以廉洁兮”的“朕”指被招的楚王;后写君王宫室华丽,生活欢娱,劝诱君王魂魄归来,正与司马迁将《招魂》列为屈原的作品一样。因此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招魂》注云:

这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以招屈原之魂,但根据《史记·屈原列传》,则作于屈原。细读原文,以后说为是。盖屈原作此以招楚怀王之魂。前人或以为屈原自招亦不可信,屈原生活断无文中所叙述的那样奢华。

又《屈原赋今译·后记一》,有人认为:司马迁并没有明言《招魂》为屈原作所,别人所作的有关屈原身世的文章和屈原的文章,夹在一道叙述并不是全无可能。但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司马迁既说“悲其志”,可见司马迁已经明言《招魂》是屈原所作了。最要紧的还是应该从《招魂》中去找内证。《招魂》一首一尾分明说出,所招的是王者之魂。即巫阳下的一段,所叙述的也完全是王者生活。宫室苑囿车马仆御、女乐玩好、美衣玉食,那些近于穷奢极侈的情况,绝不是自苦“贱贫”的屈原的身份所宜有。故《招魂》作为宋玉招屈原固然不适当,即如某些学者认为屈原自招也是不适当的。关于《招魂》的作者,用不着踌躇,我们应该尊重司马迁的见解。那是屈原在招楚怀王的魂。楚怀王晚年被秦国骗去,拘留了3年,可能就是那个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