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陵史话》:颜延之祭祀屈原的《祭屈原文》鉴赏

《巴陵史话》:颜延之祭祀屈原的《祭屈原文》鉴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在汨罗江畔祭祀屈原的祭文首推南朝文学家颜延之[40]的《祭屈原文》。此文哀悼屈原,并以屈原自喻,寄托了作者的遭遇与感慨。文章写得凝练洒脱,感情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巴陵史话》:颜延之祭祀屈原的《祭屈原文》鉴赏

古代,在汨罗江畔祭祀屈原祭文首推南朝文学家颜延之[40]的《祭屈原文》。此文哀悼屈原,并以屈原自喻,寄托了作者的遭遇与感慨。文章写得凝练洒脱,感情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文曰:

“祭屈原文并序:[41]

“惟 有宋五年月日[42],湘州刺史吴郡张邵[43],恭承帝命,建旟旧楚[44]。访怀沙之渊[45],得捐佩之浦[46]。弭节罗潭[47],舣舟汨渚[48]。乃遣户曹掾某[49],敬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君之灵[50]

“兰薰而摧[51],玉缜则折[52],物忌坚芳,人讳明洁。

“曰若先生[53],逢辰之缺[54]。温风迨时[55],飞霜急节[56]。赢、芈遘纷[57],昭、怀不端[58],谋折仪、尚[59],贞蔑椒、兰[60]。身绝郢阙[61],迹遍湘干。

“比物荃荪[62],连类龙鸾[63]。声溢金石[64],志华日月[65]。如彼树芳[66],实颖实发[67]

“望汨心欷[68],瞻罗思越[69]。藉用可尘[70],昭忠难阙[71]。”

译文:

大宋元嘉五年(428)某月某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遵奉皇帝之命,在过去楚国的土地上,竖起刺史的旌旗,访问屈原的遗迹,寻找他投江的地方。在汨罗潭边停住节旄,洲渚旁泊下了船只。于是派遣户曹掾某某,祭奠楚国三闾大夫屈君的英灵:

芳兰因为香气而受摧折,美玉因为质地细洁而遭毁坏。物品忌的是坚硬芬芳,人格忌的是明智高洁

屈原先生啊,你生不逢辰。万物在温风吹拂中生长,而又在寒霜中被扼杀。秦、楚两国争端纷起,昭王用卑鄙的手段囚禁了怀王。你的才智压倒张仪、靳尚;你的志节非子椒、子兰所能比方。可是你被迫离开了郢都,你的足迹遍布湘江。

你像那香草,只有虬龙、鸾凤才配得上做你的同类。你的声名远扬,如同钟、磬奏出的音乐一样宏亮;你的志节像太阳,像月亮,发出光芒。像开花的树木,结实颗颗饱满。

望着汨罗江,心中唏嘘,神思飞越。我借用白茅等微薄的祭品献给您,即使沾染上尘土也没有关系,而用它们来表明我对您的一片忠心却不可或缺啊!

颜延之学识渊博,深得宋武帝(刘裕)欣赏。当时有雁门人周续之隐在庐山,在儒学方面颇有名望,后被征入京城办学授课。宋武帝访问周续之时,朝中大臣都会跟随而去,颜延之虽然官位比较低,但都能跟在前面。宋武帝命令颜延之与周续之探讨学术,颜延之总能以名词著理辩胜周续之。于是颜延之倍受信任与重用,官位升迁为尚书仪曹郎、太子中舍人。当时,有尚书令傅亮以文采著称,号称无人可及,颜延之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在傅亮之下,故被傅亮所嫉恨。庐陵王刘义真非常喜爱有文采的人士,所以颜延之也经常被他款待,然而这却遭到司空徐羡之的猜疑与嫉妒。宋少帝即位后,傅亮、徐羡之专权,颜延之被贬为员外常侍,外放始安郡即今广西桂林一带任太守。颜延之在赴任途中,经过汨罗江,代湘州刺史张邵作此祭文。

我们细细品赏一下此作的意味,全文分序文和祭文两部分。

序文交代了祭祀的时间、地点、祭祀人以及祭祀对象。序文中的“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暗用了屈原的作品《九章·怀沙》及《九歌·湘君》,在未道及屈原名字之前就已唤起对屈原的思念之前。“弭节罗潭,舣舟汨渚”,把汨罗二字拆开,使用了骈文中常用的离合修辞法。“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弭节罗潭,舣舟汨渚”,四句同义反复,四个水字旁的字“渊”、“浦”、“潭”、“渚”排用,表现出刻意修饰的特点。

祭文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四句:“兰薰而摧”至“人讳明洁”,既是对屈原的总体肯定——兰薰、玉缜;坚芳、明洁;又是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摧、折、忌、讳;同时也是作者人生观的高度概括。这四句是先分后合、由物及人的转折关系。“物忌坚芳”是“兰薰而摧,玉缜则折”的综合,坚承玉而来,芳承兰而来,此三句先分析后综合。“物忌坚芳,人讳明洁”又由物转为人。其中,句中用“兰”、“玉”作比,不仅契合屈原的品质,也契合屈原惯用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由“物”忌坚芳过渡到“人”[72]讳洁明,既暗点屈原才德不能用于世的缘由,又寓含告慰死者的意义。

第二层十句:“曰若先生”至“迹遍湘干”,像是一篇《屈原列传》,精练地叙写了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国内部争权夺利、君主昏聩的历史事实,及屈原高超的谋略和坚贞的信念以及被流放行吟的悲惨遭遇。作者首先感叹屈原生不逢时。“温风怠时,飞霜急节”,是“逢辰之缺”的形象表述,“赢、芈遘纷,昭、怀不端”是对“辰之缺”的具体说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屈原虽然“谋折仪、尚,贞蔑椒、兰”,却怀才不遇,“身绝郢阙,迹遍湘干”,落得个流放、自杀的下场。

第三层六句:“比物荃荪”至“实颖实发”,称颂屈原的辞赋。“比物荃荪”是象征手法,“连类龙鸾”是想象力丰富。“声溢金石”,是说明屈原的作品可以雕刻在金钟石罄上,响彻人间,流传千古。“志华日月”一语从刘安离骚传》中借来:“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如彼树芳,实颖实发”,形象地把屈原的作品比喻成茂盛的芳树,芳香四溢,荫盖后人。

第四层四句:“望汨心欷”至“昭忠难阙”,以悲伤感恸的笔调抒写对屈原的景仰悼念之情,末二句始点明所献祭品。这与一般祭文于开篇点明祭品的写法颇不相同,既可避免祭文的呆板性,又能体现出祭者重在怀人的主旨。笔法变幻,戛然而止。

这篇祭文颜延之本人诵罢掩卷,似乎言犹未尽——正如向秀悼念故人嵇康的《思旧赋》,有一种“刚开头便又煞了尾”的印象。屈原的为人高洁卓立,而他的遭遇和作者颜延之差不多。颜延之因为在朝中“辞意激扬,每犯权要”,遭尚书令傅亮等人所忌,终于被外放始安郡太守。当其“弭节罗潭,舣舟汨渚”,祭奠这位命运相似的古贤时,应该有无限忧愤涌泻笔端。当如刘勰认为此篇祭文:“祭奠之楷,宜恭且哀”[73]。而此文却一发即收,少有“哀”情之激荡,而又紧扣开头的序文。因为序文中已交代“主祭”原本就不是颜延之,而是“湘州刺史吴郡张邵”。也就是说,这篇祭文是作为堂堂刺史祭奠屈原的“官样文章”,而只是由颜延之代笔。这一点决定了作为官方祭文,作者只能冠冕堂皇地写些仰瞻高风、虔诚致奠的内容,方能为张邵所接受,故而不能自由地抒发自身的感怀。这也就是后人对此文,对颜延之本人有着强烈的“代哭不哀”的感慨。

当代学者王人恩认为,这篇骈体祭文,词藻华丽、对偶工稳、结构严密、韵律谐和,以简练、凝重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屈原的极高评价与崇敬。文章叙事、抒情错落有致,浑然一体,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孟庆文先生认为,这篇祭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简洁、朴实,绝无繁冗长语,无南北朝时期的厚重华丽文体。二是借古喻今,借屈道己:借屈原在楚国的“逢辰之缺”,喻作者在刘宋的生不逢时;借椒兰之辈的妒贤忌能,揭露作者所处时代的“物忌坚芳,人讳明絮”,古今打成一片,颇多文外之旨。

此文一直受到历代名家点评:“古来文士之厄,大都如此。每读一过,为凄咽久之。[74]”“果是八宝流苏,中以四言括三间之事,笔力高古。[75]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76]人。生于公元384年,卒于公元456年。少年时孤贫好学,无所不览。喜饮酒,性偏激,好肆意直言。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诗歌创作在当时与谢灵运齐名,但雕词炼句,好用典故,缺少自然的风格。有《颜光禄集》。

【注释】

[1]渎水:泛指不大的河川。

[2]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

[3]平江县。

[4]屈潭:大丘湾。

[5]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

[6]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7]今河南洛阳东。

[8]或远去。

[9]秦州:甘肃天水

[10]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11]瘴疠: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12]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13]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这两句说: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

[14]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15]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自由呢?

[16]颜色:指容貌。

[17]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

[18]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19]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20]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21]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22]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23]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24]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25]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26]灵均:屈原。(www.xing528.com)

[27]屈平:屈原。

[28]公元25年六月至公元56年四月,是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建武”共计32年。

[29]区曲:欧曲。

[30]《离骚》

[31]男士多以白色为主,搭配黑色、红色的腰带,女生则是身穿交领、直领对襟、齐腰、齐胸等素色襦裙争艳。

[32]古筝古琴演奏。

[33]献酒。

[34]用黄酒,杯用爵器。

[35]献鲜花和水果

[36]献粽子和鸡蛋。

[37]司仪。

[38]诵读祭文者。

[39]祭坛。

[40]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

[41]文章题名一作“为湘州祭屈原文”。

[42]惟有宋五年月日:有宋五年:南朝刘宋景平二年。

[43]湘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44]建旟(yú):语出《周礼·春官》:“州里建旟。”指为刺史。旟:绘有展翅疾飞的鸟隼图像的旗帜。旧楚:湘州属故楚之地。

[45]怀沙:怀抱沙石自沉于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46]捐佩:捐弃玉佩。屈原《九歌·湘君》:“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得:到。

[47]弭:mǐ节:驻车。罗:汨罗江。

[48]舣(yǐ):移船靠岸。汨:汨罗江。

[49]户曹:掌管民户、祭祀、农桑的官署。掾(yuàn):副官。

[50]三闾(lǘ)大夫:官名,战国时楚国特设。楚国王族分屈、景、昭三姓,三闾大夫负责处理三姓内务。

[51]薰:芬芳。

[52]缜(zhěn):细润。

[53]曰若:助词。先生:指屈原。

[54]辰:时。缺:衰落。

[55]怠时:应时不至。喻败落。

[56]急节:急变了时令。

[57]赢(yíng):秦君之姓。芈(mǐ):楚君之姓。遘(gòu)纷:制造纠纷。

[58]昭:秦昭王。怀:楚怀王。不端:不正。

[59]折:挫败。仪: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秦国之相。尚:靳尚。楚国佞臣。

[60]贞:忠贞不二。椒:子椒。楚之佞臣。兰:子兰。楚国司马,怀王少弟。

[61]郢(yǐng)阙:指楚都郢。

[62]比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荃荪(quánsūn):香草。

[63]连类:意同“比物”。

[64]金石:李善注:“乐也。”

[65]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66]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67]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68]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69]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70]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71]㉑ 志华日月:李善注:“《史记》太史公曰: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㉒ 芳:种植芳草。㉓ 实:犹“是”。颖:结穗硕硕。发:发芽。㉔ 欷xī:悲。㉕ 思越:神思飞越。㉖ 藉用可尘:李善注:“《周易》曰:藉用白茅,何咎之有?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句中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其地下茎白软有节,味甜可食,古代常用以包裹充祭祀的礼物。㉗ 昭忠:显示忠信。阙:缺。

[72]“人”:屈原。

[73]《文心雕龙·祝盟》

[74]许梿《六朝文絮》

[75]陈天定《古今小品

[76]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