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自己长期得不到快乐,严重的还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实施报复,最终落得害人害己。李吉甫宽宏大量,不仅显示了自己的风度,还帮助了自己。以德报怨不是说只有伟人才可以做到,但凡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静品禅心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佛法的一种处世手段,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5.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意思是讲:“不管是和我们有恩怨的人还是自己的亲戚,没有任何理由地伤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想造成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有原因的,因此要先接受,然后再找原因,不要冲动。”

在平日里,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的伤害,有恩怨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找些麻烦,亲朋好友,本相处得不错,哪天不小心也因为一些小事弄得不愉快,给我们自己带来好多身心的伤害。

在面对伤害,我们倘若以牙还牙,事情也许会走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境地,最后落得“于人无益,于已有害”。

忽略恩怨是心理平衡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俗话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总是“念念不忘”他人的“坏处”,最后还是自己的心灵受到折磨。这样自己长期得不到快乐,严重的还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实施报复,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忽略恩怨也是成大事者的一个必备的心理战术,既往不咎,心胸豁达丢掉心里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换个角度讲,也许你眼里的坏,未必是真正的坏。即使是真正到恶的地步,你若不计前嫌,待对方礼貌,对方心存感激,说不定弃恶从善,实则对你来讲也是善事一件啊!

隋炀帝的郡丞李靖,是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心的人,便多次举报,但事违人愿,李渊还是灭了隋。后来一直想把李靖给杀了,然后李世民一直不赞同这件事。还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也曾经鼓动过太子李建成灭了李世民,但后来李世民不计前嫌,对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

相传王安石苏东坡二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尤其王安石对苏东坡很有成见。他当宰相的时候主张推行变法,但苏东坡总是和他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找个机会把苏东坡降职贬到黄州,弄得苏东坡很是凄惨。但苏东坡却胸怀大度,当王安石也被降职后,苏东坡并没有讽刺挖苦,反而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升温。相互勉励,探讨学问,非常投机。(www.xing528.com)

下面的故事也是这样的:

相传唐朝陆贽任宰相一职,有职又有权,但总有人在他耳边说太常博士李吉甫有谋反之心,耳根子一软便听信了这些谗言。不久就把李吉甫贬到忠州做长史。没过多久陆贽也被免职,新任宰相正好和陆贽有些私人恩怨,于是利用职权故意把李吉甫提拔为忠州刺史,做陆贽的直属上司。用意就是想挑动两个人的关系,以李的刀灭陆的人。千算万算没想到李吉甫却是个心胸广阔之人,不记旧怨,刚刚上任就和陆贽结欢饮酒,好不惬意。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的阴谋无计可施。对此,陆贽对李吉甫的为人很是感动,总是积极协助李吉甫的工作把忠州治理得一天甚是一天好。李吉甫宽宏大量,不仅显示了自己的风度,还帮助了自己。更让忠州得黎明百姓名传千古,取得了一生的好名声。

扪心自问,有谁在人生道路上没有犯过错?当我们自己做的事不那么合适的时候,是多么渴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宽容啊!所以,当别人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给予对方改正的机会。以宽容之心处世,会天天很开心。

以德报怨不是说只有伟人才可以做到,但凡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这样的心态来处世。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静品禅心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佛法的一种处世手段,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如此这样,你的交际会越来越广,朋友遍天下。相反的,你总是以怨报怨,他人稍微对你有些不利,你就斤斤计较,这样你永远都不能开心地生活。那么你的日子就没有愉悦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