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闻增则怒,闻减即喜”谈起

从“闻增则怒,闻减即喜”谈起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闻增则怒,闻减即喜”谈起税收是民众与政府利益关系的交换,由于这种交换牵扯到对政府提供的福利范围、效用的认同和评价问题,因此税收也同时成为双方利益关系的焦点。若是前者,民众最终不是自己就是其后代要为目前缺少收入来源的不变福利买单。“闻增则怒,说减就喜”,说浅了是对税收的性质与职能不了解的表现,说深了则是急功近利的“浮躁”表现。

从“闻增则怒,闻减即喜”谈起

从“闻增则怒,闻减即喜”谈起

税收是民众与政府利益关系的交换,由于这种交换牵扯到对政府提供的福利范围、效用的认同和评价问题,因此税收也同时成为双方利益关系的焦点。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民众日益关注政府的税收政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且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税收不像民众之间日常一对一的商品或服务交换,而是一种整体的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交换,因此,其间的利益增减变化就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关系。简单举例,你买菜,小贩让利其结果就是买者得利,而卖者利益减少。但在税收上,如果政府实施全面减税,则评价及效应就要复杂得多,首先,获得减税的人和法人,其在税负降低的同时,整体享受的福利(公共物品与服务)也将减少,两者是同等降低的关系,而不是上述个体交换的一增一减的关系。其次,由于税收在征收上实际奉行的是“量能负担”原则,除过流转税以外,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实际上是达不到许多税收的征收标准的,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然而在税收(财政)的分配上,弱势人群和地区,并没有因为纳税少而享受的公共福利少反而因为弱势或天灾人祸情况,可能比其他类型的人群和地区享受到较之为多的公共福利(通过转移支付或专项资金);因此,在整体减税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和地区,由于政府的收入减少,反而有可能受到影响,致使基本福利减少。虽然,有的人可能会说,减税会扩大个人的选择,增加投资,从而通过做大蛋糕,最终实现政府减税不减收;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至少在短时期内,还是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第三,相当多数要求政府减税的人或利益群体,他们在提出诉求的同时,并没有做好政府同比减少公共品供应的准备,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不买票而搭便车。第四,假如政府做到了在减税的同时又不减少公共品供应,那么“羊毛最终还要出在羊身上”。因为,政府不是创造财富者,只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者,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政府不是通过发行公债(延迟了的税收),以填补赤字,就是征收铸币税(扩大货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来保证收支平衡。若是前者,民众最终不是自己就是其后代要为目前缺少收入来源的不变福利买单。若是后者,民众因减少纳税的所得,最终要以物价的不断上升来支付铸币税,而且,越是低收入者,在通货膨胀时,受到的损失越大。一句话,税收是福利的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正因为一般民众缺少税收(财政)知识,将纳税完全等同于市场上的交换,或是出于扩大自己自由度的选择,或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总是希望政府多减税,在他们的意识中,减税与增税都已成为一种符号,减税就是福利扩大,增税就是福利减少,岂不知,要求减税有可能减少自己的福利,反对增税也有可能减少自己的福利。(www.xing528.com)

关于减税的辩证关系和由此可能出现的嬗变,已如上述。这里再简单说几句增税与民众的关系。除非全面的增加流转税可能对每个人利益都有影响,否则,一般的增税,只是结构性的调整,影响到的人和群体以及地区首先有几个前提,一是有能力负担的,二是利润畸高的,三是占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较多的。比如,富人群体,再如财产较多的群体,还如垄断企业或资源开发企业等等。对这类群体增税,不仅有助于社会公平,还有益于资源合理配置,利多弊少,作为最大多数的民众应该举手欢迎才对。

“闻增则怒,说减就喜”,说浅了是对税收的性质与职能不了解的表现,说深了则是急功近利的“浮躁”表现。笔者不避“为政府说话”的可能批评,深入分析以上关系及其增减变化,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公共关系是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发言时最好把相互关系理清楚;否则,不仅诉求缺乏建设性,而且有可能将自己绕进去,根本利益受损还不自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