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闻菊花能明目去风头的简评

闻菊花能明目去风头的简评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主治肝经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昏暗不明或迎风流泪及外感风热,发热头痛,肝阳上亢,眩晕惊风。2.菊花散治头面游风。其中黄菊花味苦,泻热力强,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善于平肝明目。两者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胀、眩晕。此外,还有野菊花,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力强,用治痈肿疔疮。

闻菊花能明目去风头的简评

【白话解】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主治肝经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昏暗不明或迎风流泪及外感风热,发热头痛,肝阳上亢,眩晕惊风。此外,本品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还可用治疔疮肿毒。

【常用药对】 菊花配川芎,有活血祛风止痛功效,用治外感风热及肝阳上亢的头痛。

【附方】

1.菊花茶调散(《丹溪心法》) 治头风鼻塞,或偏正头痛。甘菊花、川芎、荆芥穗、羌活、白芷甘草各30克,防风23克,细辛13克,蝉蜕、薄荷、白僵蚕各7.5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清茶食后调下。

2.菊花散(《医部全录》) 治头面游风。菊花30克,细辛、附子肉桂、干姜、巴戟天、人参、石楠叶、天雄、茯苓秦艽山茱萸、防己、防风、白术山药各90克,蜀椒15克,上17味,共为细末,服10克,每日3次。

3.菊花通圣散(《证治准绳》) 治风热暴肿,两睑溃烂或生风粟。菊花45克,滑石90克,石膏黄芩、甘草、桔梗黄连、羌活各30克,防风、川芎、当归、赤芍、大黄、薄荷、连翘、麻黄、白蒺藜、芒硝各15克,荆芥、白术、栀子各7.5克。共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水煎,食后服。

4.桑菊薄荷茶 用于感冒发热,头昏,目赤,咽喉不利。菊花6克,薄荷9克,金银花桑叶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www.xing528.com)

5.菊睛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于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120克,枸杞子90克,肉苁蓉60克,巴戟天3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

6.菊花甘草汤(《外科十法》) 用于疔疮肿痛。菊花120克,甘草12克。加水煎汤,分3~4次服。

【现代应用】 菊花含菊苷、腺嘌吟、氨基酸、水苏碱、胆碱、黄酮类、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菊花酮、龙脑、龙脑乙酸酯等。有镇静、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人型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血流量。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菊苷有降压作用,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

【使用注意】 煎服或入丸散。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用量10~15克。阳虚、胃寒、气虚头痛、血虚目花者慎服。

【评注】 菊花为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依产地及品种变异不同,有黄菊花和白菊花的区分,两者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黄菊花味苦,泻热力强,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善于平肝明目。两者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胀、眩晕。此外,还有野菊花,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力强,用治痈肿疔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