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思路与现代领导-领导大跨越

领导思路与现代领导-领导大跨越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路是思想与实际的结合体。领导思路,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者对领导活动思考的过程及其所留下的线索、路径、轨迹。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在正确思路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领导活动,才能正确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实现领导工作预期的目的。思路对领导者科学决策也具有重要的创造性意义。

领导思路与现代领导-领导大跨越

一、思路与现代领导

对于“思路”,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平常讲话有思路,写作有思路,做事有思路,可以说思路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始终是联结在一起的。那么,思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思路的本意,就是指思考的一个过程及这个过程所留下的线索、路径、轨迹。其本质是人们对前进方向和目标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预见,是对未来的设计。我们经常所说,工作思路就是贯穿各项工作中的一根红线。它就好比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纵贯于崇山峻岭、丘壑田园之间,把流域内的大小支流聚纳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思路既包括正常思路,也包括非正常思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一条正常思路,作者在这里的思考过程是:老鸦归巢—行人归家—瘦马归途—夕阳归山—断肠人无处可归;其轨迹表现为“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这样一个清晰有序的、由近及远的线条,目的是反映天涯沦落人的孤独和内心痛苦。假如一个人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或一个精神病人像一团乱麻似的进行极度混乱的跳跃思维,那就只能留下一条非正常思路了。

思路是思想与实际的结合体。无论人的思想还是客观实际都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头脑会产生不同的思路,在不同的地域会提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时间会形成不同的思路。思路,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形态,还有大小之区别。

根据思路的层次状态,可以将思路分为宏观型思路和微观型思路。所谓宏观型思路,就是从大处、高处、远处着眼而形成的思路。它一般具有时空范围广、包含内容多的特点。所谓微观型思路,大多是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谋划。一般具有单一型、短期性的特点。

根据思路的开放程度,可以将思路分为开放型思路和封闭型思路。所谓开放型思路,就是思考问题不拘于一时一地,而是远远超出当时当地的环境,以海纳百川的豁达胸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高远境界,着眼全国、放眼全球去谋划未来。这种思路具有视野宽广、角度新颖、时代性强的特点。所谓封闭型思路,就是注重以我为中心,纯粹以当时当地的现成条件为依据来考虑问题。这种思路具有狭隘性、短识性特点。

根据思路的线状特征,可以将思路分为网状型思路和单线型思路。所谓网状型思路,就是思路的内容纵横交错、统筹兼顾,是一个综合体。所谓单线型思路,则是集中对某一方面进行纵深思考而形成的思路。

领导思路,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者对领导活动思考的过程及其所留下的线索、路径、轨迹。能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本质属性,而要进行思维无非是在两种情况下:一是碰到问题必须解决时,需要打开思路,寻求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遇到情况必须反映时,需要选择思路,力求能够快捷有效地将情况反映出来。领导决策、控制协调、督察落实、战略谋划等就属于前一种情况;报告工作、汇报情况、工作总结、动员群众等则属于后一种情况。由此可见,对于开展领导工作来说,思路是须臾不可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不远,流之不长;源之不丰,流之不活。思路对出路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思路的正误决定出路的正误。领导工作头绪是否清楚,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方法是否对路,取决于思路是否正确。领导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来源于正确的思路。其二,思路的宽窄决定出路的宽窄,多一个思路就多一个出路。

所谓正确的思路就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基础上使情况得到反映、问题得到解决的思路。只有在正确思路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领导活动,才能正确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实现领导工作预期的目的。任何领导者如果根本无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的规律,他就不可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把领导工作做好。(www.xing528.com)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见事迟”,临事仓促、手忙脚乱的,必然使事业遭受损失。邓小平有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而要发展就要有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些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与工作思路就有很大的关系。

思路对领导者科学决策也具有重要的创造性意义。不敢说所有的科学决策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但创造性思维对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仅“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就不下百种。其实,从思路角度来讲,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所有思维过程都必然有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改变原有的思路、新创了一条思路。

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并非玩文字游戏,而是思路发生了变换,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更值得注意的是,思路的逻辑流程与科学决策的程序其实是基本一致的(见下图),不同的只是具体环节,反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变换思路的过程。可见,思路的正确与否,将对决策的成败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思路流程图

决策程序图

思路对领导者思考、解决复杂情况或问题还具有思维经济的作用。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使各种事情都处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之中,领导者的思维也越来越呈现出曲折立体状态。领导者们常常感到,考虑一件事竟是千头万绪,有时真不知从何处下手,左思右想仍不知何为万全之策。

此时,如果能自觉地选出一条好的思路,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干部选拔问题,当领导者要任命一个干部而面对许多优秀的后备干部,有时真不知用谁好。个个相察,因素众多,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察得准。若变个个相察思路为群体相赛思路,优秀人才就容易发现了。再如,100个人报名参加围棋比赛,采用个人淘汰制,要决出一名冠军,共需要进多少场比赛呢?按常规思路一轮一轮算,此问题不难解决,到第7轮决出冠军,相加各轮场次即为99场。但换一个思路却是:从100名选手中决出1名冠军,就意味着淘汰99人,而一场比赛只能淘汰1人,所以共需进行99场比赛。这样思维就非常的经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