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最大化假期效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策略

如何最大化假期效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策略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次旅游并没有让她得到期望中的快乐。由此可见,选择在节假日出游似乎并不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经济学分析目前,随着我国假期天数的增多,“休闲”逐渐取代“旅游”,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但是“休闲”替代“旅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如何让“休闲”带来最大的效用呢?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才能让自己的假期发挥最大的效用。

如何最大化假期效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策略

盼望已久的假期,很多时候过起来并不那么美妙。这真让人沮丧!李女士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

李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好不容易盼来了国庆七天假,她决定带着家人去杭州旅游。但是这次旅游并没有让她得到期望中的快乐。

李女士和丈夫选择自驾游,两人10月1号从北京出发,由于高速公路不收费,路上的车辆非常多,交通十分拥挤。在路上堵了两个小时后,两人已经完全没有出游的兴致了,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是此时已经进退两难了,无奈之下,两人还是选择继续前行。

第二天凌晨三点多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想找旅馆住下,但是几乎所有旅馆都爆满,连续找了十多家之后,终于在一家小旅馆住下了。休息好了之后,两人决定去西湖转转,但是到了西湖之后才发现,西湖边上人山人海,李女士已经完全没有心情游玩了。最后勉强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有了这次不不愉快的旅游经历后,李女士再也不想在节假日出游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李女士类似的经历。由此可见,选择在节假日出游似乎并不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我们的假期,才能让假期发挥最大的效用呢?我们不妨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个问题。

经济学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假期天数的增多,“休闲”逐渐取代“旅游”,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因为毕竟“旅游”是需要走出去的,那么必然会涉及交通、住宿等一系列问题。而休闲则不同,休闲既可以在家里、社区内、郊区进行,随时随地,就地取材,相对方便、实在;也可以走出去,浏览名山大川,或者看一看小桥流水,进退自如,无往而不利。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了“驴友”,这就预示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休闲经济”已经慢慢到来了。当然“休闲”和“旅游”也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但是“休闲”替代“旅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那么如何让“休闲”带来最大的效用呢?(www.xing528.com)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讲究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配置得好,就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或者满意度。没有物质作为基础,个人谈不上幸福、快乐。但是如果过度地利用资源,也会造成资源的边际效用降低,利用率降低。经过了连续几个月的工作,个人的边际生产率会逐渐降低,这时,就需要适度的休闲来调节了。而不同的休闲资源也要进行合理的配置,要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资源,才能让每一种休闲的形式都能带来舒适的感觉和全新的体验。

那么如何规划自己的假期资源呢?

以出行为例,在假期,人们完全可以选择去郊区或者更远一点儿的小城镇农村去,看看田园风光,欣赏最自然的美景,体验一下吃农家饭的感觉。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欣赏这些最自然的风景也能使心情愉悦。在田园生活中,彻底放松自己的心情,能够让自己在休闲之后,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一些文化层次高的人,还可以将自己的假期安排得更妥当一些,例如,花几天时间去图书馆给自己充充电,享受一下文化娱乐的喜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或者选择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放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约两三个好友去郊游,既能让自己得到放松,又能更好地联络彼此间的感情。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才能让自己的假期发挥最大的效用。

经济学小常识

休闲经济:是一种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作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的发展为目的,以在“生产系统”与“生活世界”之间充当媒介作为途径,研究人类的休闲行为与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领域,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休闲经济必须建筑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上——普遍“有钱”和“有闲”是它发展的物质基础,它需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