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阅读词典:全面深入的阅读系统

小学生阅读词典:全面深入的阅读系统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十)读书的系统深入法话题导引据美国人哈里·马克多斯的介绍,美国衣阿华大学首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有助于系统学习的方法,叫SQ3R体系,它是指英语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背诵)、Review(复习)五个词的词首字母。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读书的“系统深入法”。就这样,他三读《汉书》,系统深入,成为文坛佳话。

小学生阅读词典:全面深入的阅读系统

(七十)读书的系统深入法

话题导引

据美国人哈里·马克多斯的介绍,美国衣阿华大学首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有助于系统学习的方法,叫SQ3R体系,它是指英语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背诵)、Review(复习)五个词的词首字母(SQ和三个R)。

A.浏览

一书到手,首先对该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前言、正文中的大小标题、图表、照片以及注释、参阅文献以及索引等浏览一遍,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总的直观印象

B.提问

浏览之后,要提出一些问题来,使随后的阅读更具有目的性,更有兴趣。

C.阅读

即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细读或精读。这是SQ3R体系中最重要的阶段。

D.背诵

就是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电影”,回味书中的内容,对重点部分要尝试着背诵。

E.复习

这是进一步巩固与运用知识的阶段。读完一本书,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隔一定时间还要及时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读书的“系统深入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要获得对一本书的深入理解,一定要多读、反复读,但这多读并不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而是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每一遍读书都有不同的目标,使各种读书方法之间优势互补。如前面的SQ3R体系,实际上是综合了略读、质疑读书法等,通过这样读书,对书本的理解自然就格外深入了。

但是并不是每种“系统深入法”均有这么五步,我们要学会根据当前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择其中几种读书方法综合成“系统深入法”,如“浏览——精读(部分)——背诵(部分)”“根据问题选择部分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等等。甚至还有的书有些人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地读了一辈子,既读得深入,又读出了许多新东西,悟出了许多道理,这也是一种“系统深入法”。

你不妨试试这种“系统深入法”!

故事助兴

苏轼三读《汉书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很爱读历史书。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汉书》,读得很有滋味,就边读边用三个字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过了一些时日,他觉得还有未读出来的东西,就开始读第二遍,这一篇读,他用两个字来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又过了一些时日,他又用一个字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就这样,他三读《汉书》,系统深入,成为文坛佳话。

读例存盘

背课文

金波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来语文(那时候叫国文)新课本,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画的是地平线上升起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

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

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

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

一天亮了

二弟弟妹妹快起来

三姊姊说快去看太阳

真没想到,语文课会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后来,课文越来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

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下了作者的名字:朱自清,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

老师用她优美的嗓音开始读课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发现,老师并不是在读课文,而是在背诵。我们又惊奇、又佩服。就这样,老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篇课文。

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还对这几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下来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表情。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www.xing528.com)

我仍低着头,不吭声。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哪,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串讲。

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

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

以后,课文越学越多,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老师让我们背的都是名篇。

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常常地默诵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的语文课堂上。

①金波:著名儿童作家。

②《桃花源记》:晋朝陶渊明的作品。

③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俗话说:“幼学如添。”意思是说小时候学的东西印象特别深刻。本文中老师要“我”多读多背,而且背的都是名篇,确实使人获益匪浅。所以,我们应该从中获得较多的启示。此外,本文语言流畅,正如文中所说的“行云流水”的特点,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宝刀小试

读读想想。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们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作于1983年2月21日夜

①啮:(鼠、兔等动物)用牙啃或咬。

②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也用来比喻牵累人的事情。

③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④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多读几遍,说说读了文章使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