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痴呆:流行病学分析-痴呆

痴呆:流行病学分析-痴呆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所有老年期痴呆患者中,AD占54%,VD占16%,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在伊朗发现非洲裔和亚洲裔人群痴呆患病率高于欧洲裔和美洲裔人群。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文化程度低者和女性发病率较高,血管性痴呆在男性中发病率略高。

痴呆:流行病学分析-痴呆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达5%~10%,80岁以上增加至15%~20%。人类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期痴呆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目前我国老年人绝对数已达1亿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3.75亿,占人口总数的24.75%。人口老化越严重,痴呆的患病概率就越多,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就越大。】

尽管痴呆作为一类综合征,包括多种类型,但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两种疾病,其他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

一、痴呆的患病率

患病率指某一人群中在某一时间点患某一疾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国内外对痴呆患病率的研究很多。

(一)痴呆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和构成比

1.国外痴呆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和构成比

(1)北美,65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6%~10%,其中AD约占2/3。

(2)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痴呆患病率为2.8%(60岁以上人群)~14%(70岁以上人群)。

(3)欧洲国家痴呆流行病学资料较多,Lobo等综合欧洲11个基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估计欧洲不同年龄段痴呆的患病率为0.8%(65—69岁年龄组)~28.5%(90岁以上),其中AD的患病率为0.6%~22.2%,VD为0.3%~5.2%。欧洲不同国家65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粗率为5.9%~9.4%,荟萃分析综合及标化后为6.4%,AD和VD分别为4.4%和1.6%。在所有老年期痴呆患者中,AD占54%,VD占16%,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

(4)非洲地区痴呆流行病学的研究很少,早年报道该地区痴呆的患病率很低,很多研究没有发现痴呆患者。最近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和AD的患病率分别为2.3%~4.8%和1.4%~3.7%,高于以往的结果,AD仍然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占53%~64.3%,但痴呆患病率仍低于其他地区。

(5)英国一项针对30—64岁人群的研究发现该年龄组痴呆患病率为0.54%。45—64岁年龄组为0.98%。患病率同样随年龄增高,35岁以后每5年翻一番。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分别占58%和42%。AD和VD仍然是最常见的两个痴呆类型,分别占痴呆总数的34%和18%。

2.我国痴呆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和构成比 根据我国近几年多个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老年期痴呆的总患病率为1.47%(60岁以上年龄组)~24.05%(85岁以上年龄组)。不同年龄组,AD和VD分别为0.2%~23.3%和0.49%~2.81%,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患病率很小,为0.03%~0.35%。65岁以上人群痴呆总患病率为5.27%~7.3%,AD和VD分别为3.77%~4.0%和1.67%~2.1%,AD约为VD的2倍。AD和IVD患者占老年期痴呆的85%~90%,其中AD的构成比高于VD,为48.1%~67.3%,VD占20.7%~34.3%,混合型痴呆位于第三位,占4.9%~10.1%,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占1.9%~12.2%。

(二)国外痴呆及其亚型的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发现痴呆总患病率、AD和VD的患病率以及MCI和VCI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AD与年龄的关系最密切,平均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加1倍,VD只有缓慢的增长。在欧洲,65—69岁年龄组痴呆总患病率为0.8%,90岁以上人群增至28.5%。

我国55岁以上人群痴呆总患病率,AD、VD的患病率分别为2.74%~4.2%、2.0%~2.06%和0.46%~1.5%,同一组人群65岁以上患病率分别为5.94%~7.2%、3.77%~4.0%和1.67%~2.1%。

(三)痴呆及痴呆亚型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女性痴呆总患病率和AD患病率高于男性,但是痴呆总患病率和性别的关系在老年早期并不密切,Lobo等发现65—69岁年龄组痴呆总患病率男性稍高于女性,在以上的年龄组女性都明显高于男性。VD的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不如AD恒定,多数研究发现VD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四)痴呆患病率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教育程度低被反复证明是痴呆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文盲老年人MCI及痴呆患病率比非文盲者高,文盲患痴呆的危险性是具有12年以上教育程度者的4倍。

(五)痴呆患病率与职业的关系

痴呆与不同职业的关系并不明确,有的报道体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脑力劳动者,前者是后者的4.5倍。

(六)痴呆患病率与种族的关系

痴呆患病率不仅和地域有关,还和种族有关。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欧洲裔美国人,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6.54%和3.26%,非洲裔美国人MCI的患病率也高于白人,分别为45.5%和14.1%。在伊朗发现非洲裔和亚洲裔人群痴呆患病率高于欧洲裔和美洲裔人群。(www.xing528.com)

二、痴呆的发病率

发病率是表示某个地区、某期间内多少新患者发生的指标,通常用1年内发生的新患者的频率来表示(年发病率),由于不受存活率的影响,发病率较患病率能更真实地反映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文化程度低者和女性发病率较高,血管性痴呆在男性中发病率略高。

汤哲等调查发现北京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痴呆平均年发病率为16/(1 000人·年),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岁及以上年龄组痴呆发病率分别为17/(1 000人·年)、37/(1 000人·年)、43/(1 000人·年)、62/(1 000人·年)和102/(1 000人·年)。

各型痴呆发病率:AD为10/(1 000人·年),VD为4.3/(1 000人·年),混合型痴呆0.7/(1 000人·年),其他痴呆1.3/(1 000人·年)。

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4/(1 000人·年)和18/(1 000人·年),城区和农村分别为10.7/(1 000人·年)和22/(1 000人·年),文盲和非文盲老年人分别为21.3/(1 000人·年)和10.7/(1 000人·年)。

三、痴呆的危险因素

痴呆的病因很多,各种痴呆亚型都有其危险因素,有些可治疗或调整(如血管因素、生活习性),有些不可治疗(年龄、性别、遗传等)。AD和VD两大痴呆的危险因素均可以分为4类:①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水平、居住区域;②遗传学因素;③血管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④生活习性。

1.人口学因素 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是AD的肯定危险因素,高龄、男性、低文化水平是VD的危险因素。种族、职业、经济情况、居住区域作为二者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一致肯定。由于不同的种族、职业、经济情况、居住区域肯定会影响个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所以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2.遗传学因素 AD遗传学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现已发现,早发家族性AD与β类淀粉蛋白前体(APP)基因、早老素1基因(PS1)和早老素2基因(PS2)突变有关。载脂蛋白E(ApoE)ε4基因型(ApoEε4)是晚发家族性AD和散发AD的易患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基因可能也与AD有关。

还有一些基因与AD的关系尚没有得到明确,包括ApoE的3个受体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样受体基因)、α-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

3.血管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常导致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变性,是VD的肯定危险因素。然而,近几年许多研究认为血管危险因素也是AD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都增高患AD的风险,有学者甚至提出AD本质上是一种血管性疾病,是血管病变导致的退行性变,建议应当将AD归于血管性疾病的范畴。血管因素是AD的伴发疾病还是AD的病因病理因素,目前不能确定,但是调查研究和临床资料都表明AD患者的血管性疾病远少于VD,二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把AD归入血管性疾病范畴缺乏有力依据,治疗血管性因素对AD的作用也有待评估。

4.生活习性 高脂饮食、病态肥胖等被认为是痴呆的危险因素,适量饮酒、运动等是保护因素。对于吸烟与痴呆的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分歧,有的认为适当吸烟对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保护作用,有的结果与之相反。

其他痴呆亚型的危险因素也包括遗传和环境等方面,如tau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是额颞叶痴呆(FT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核变性(CBD)等疾病的遗传学病因,α-共核蛋白基因(SNCA)和Parkin基因等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是PD的环境因素。

四、总 结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资料,可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痴呆患病率与欧洲国家相似,痴呆并不少见。

2.我国AD的患病率和西方国家相似,南方和北方相似,都高于VD,VD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3.总痴呆患病率和AD、V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高,AD与年龄的关系更密切,VD只是缓慢地升高;女性痴呆总患病率和AD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4.A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女性、遗传因素。V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管性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事件,年龄也是危险因素,但不如AD密切,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5.教育是保护性因素。

6.痴呆和各痴呆亚型的危险因素都可以分为可治疗性和不可治疗性因素,应当积极寻找可治疗性和可预防性因素,进行干预。

(陈丽萍 刘卫刚 王天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