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区别及原因-心理学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区别及原因-心理学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意注意往往是由周围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刺激物的新异性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但是新异刺激物引起人们的注意,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有关系。同样一种刺激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却不能引起另外一些人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具有自觉性的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区别及原因-心理学

第三节 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的产生有无预定目的,以及保持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一、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定义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在客观刺激物发生变化或新异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对客观刺激物的注意,它表现为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不由自主地对该刺激物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由周围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如在课堂上教师出示一件新仪器时,同学们都力图去认识它。又如,学生正在教室内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并且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了注意。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一。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浓郁的香味……都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声音不应过小,应该使全教室的学生都能听到;教师的衣着打扮不应过于异类,不然自己就成为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了;教师要妥善组织学生的注意,有个别学生出现分心时,教师可稍停一下讲授,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自然地集中起来了。

刺激物的强度,可以是绝对强度,也可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对强度。例如,教师讲课一般声音大一些好,但只是大喊大叫也不行。教师的声音应当是大声中有小声,小声中有大声。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又如,在闹市上大喊大叫不能引人注意,但在寂静的夜晚,细微的耳语也能引人注意。

根据这个道理,学校要远离公路、铁路、机场和闹市。教室要与音乐教室和操场有一段距离。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如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则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容易被人注意;房子里的闹钟突然响了,容易引起注意。小学生们正在课外活动时,学生的游戏突然中止,会引起教师的注意,于是出去看看有什么事?原来是来了奇怪的客人。

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知识要讲慢,重复一下,或提高声音,甚至可以停顿一下。不要只是毫无变化地讲下去,因为单调刺激会使人昏昏欲睡。

(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也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大街上的霓虹灯,一亮一灭,就引人注意。儿童玩具中自动打鼓的小熊,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在技巧训练中,教练员强调动静结合、有动有静,动中之静引人注意,静中之动也引人注意。

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在讲课时,语调不能平铺直叙,声音不要大小一样,语气和声调要有高有低,有所变化,并伴有手势活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刻板的、多次单调重复的刺激不会引人注意,甚至还会使人厌烦,如千篇一律公式化的东西。新奇的东西则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当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必然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新异刺激物引起人们的注意,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有关系。对新异刺激物的理解,新与不新的概念是相对的,它既不是绝对没有接触过的,又不是司空见惯的,而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

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新的内容,这样才能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

2.人本身的状态

虽然无意注意主要是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但也依赖人的本身状况。同样一种刺激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却不能引起另外一些人的注意。

(1)人对事物的需要、态度和兴趣。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如人们天天看报,但他们各自注意的消息却不相同。从事文教工作的则注意文教方面的消息;从事体育工作的则注意体育方面的消息。一些好的章回小说,写到关键时刻,总会出现“且听下回分解”,使读者产生期待心理。它的目的就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需要和积极的态度。

(2)人本身的情绪状态。人在情绪愉快时,对一些事物就容易引起注意——人逢喜事精神爽,觉得小树都在向自己点头致意。人在情绪低落时对一些事物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似外界一切事物都在讥笑自己,对平时容易引起自己注意的事物,这时也顾不上理会了。(www.xing528.com)

(3)人本身的精神状态。人的精神是否饱满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精神饱满时对新事物易引起注意,疲劳、磕睡时对什么也不注意,只是想睡觉、想休息。

二、有意注意

(一)有意注意的定义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如果你要学好心理学,就要主动地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有时还要强制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没有兴趣的工作,对有兴趣的知识要学,对没有兴趣的知识也要学,要努力钻研课本,认真阅读参考书,还要完成作业。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生存需要,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就必然会发展起来。例如,人类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需要复杂、艰苦而持久的劳动,其中包括引不起兴趣的作业,需要有意注意来完成。

有意注意是具有自觉性的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有意注意与人的意识、高级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人们对活动结局有较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具有的。

(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有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时在没有刺激的干扰下进行,有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进行。如教室、图书馆、校园是不可能绝对安静的,走动声、说话声、咳嗽声等是免不了的,不能因此就学不下去。如果你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它就必然影响你对学习的有意注意,并且个人情绪的干扰比外部干扰的后果更严重。

2.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有意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所以对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那么为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需的一切活动和有关事物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怎样组织好自己的活动,保证和坚持有意注意呢?

(1)按照任务要求,经常提醒自己坚持注意。如进行工作,要时时强制自己与内部、外部分心现象进行斗争。邱少云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执行一次潜伏任务时,烈火烧灼着他的身体,他也坚持不动。他想到如果自己动一下把火扑灭,当然可以保存自己的生命,但是暴露了目标给潜伏任务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因此他不断提醒自己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2)根据任务需要,经常提出进一步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对“已经做过什么”要了若指掌。例如当前对心理学的学习,自己认为前几章已经复习好了,就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现在还要做什么?”

(3)培养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有重大的作用。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培养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对于我们的学习有重大的作用。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与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由预定的目的引发起来的,但它不是有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然而,它又不是无意注意,因为它本身有目的性。它是一种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优点的特殊形式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在一定条件下,由随意注意升华而成的更高级的注意。在随意注意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客体的指向和集中是服从于主体自觉确定的目的的,主体要维持这种注意,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为这种注意是受间接兴趣制约的。但随着活动的变化,人们不仅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而且对活动本身也感兴趣,即产生了直接兴趣,主体对困难的承受程度随之提高,因而就不再感到困难,在维持这种注意时也不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了。这种有自觉目的、又不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被苏联心理学家多布雷宁命名为随意后注意。从发生上来说,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从性质上看,它又高于随意注意。这种更高级的注意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谈的三种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是紧密交织并可以互相转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