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家智慧:保护人才的方法

墨家智慧:保护人才的方法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尚贤”的人才观中,不但列举了贤才应该具备的德行和技能,还对统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提了种种策略。墨子认为,得到了贤士而不去保护,就会被小人中伤,而且“盛才易毁、贤士易伤”,越是才能出众的贤士,受到攻击的机会越是大,因而,君王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保护人才。“盛才易毁、贤士易伤”,只有对人才实施了有效的保护,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墨家智慧:保护人才的方法

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尚贤中》)

古时的圣王得到贤人而使用他,颁赐爵位使他显贵,分割土地作他封邑,终身都不厌弃。至于贤人得事奉明君,也必竭尽全力来担任国君的工作,终身不倦。

墨子“尚贤”的人才观中,不但列举了贤才应该具备的德行和技能,还对统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提了种种策略。墨子认为,得到了贤士而不去保护,就会被小人中伤,而且“盛才易毁、贤士易伤”,越是才能出众的贤士,受到攻击的机会越是大,因而,君王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保护人才。

墨子提出的保护人才方法是“贵爵封地”,在地位和物质上给他们保障,而且还主张给贤才以实权和充分的信任,远离奸佞小人对贤士的攻击,这样才能让贤才在宽松而安定的环境里治理国家。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圣人也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教训,意思是出头的椽子经受的风雨比普通的椽子多,因而最先烂掉;一棵树若是比周围的树长得粗壮,就最容易受到风的摧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道理,“人秀于众,众必毁之”。如果一个人的才能出众,就会成为周围某些小人诋毁的对象,尤其是在政治斗争比较激烈的朝廷中,贤臣往往更容易受到同僚的排挤和背后的攻击。

历代统治者,身边都有这样两种臣子,一种是真正的贤士能臣、国家栋梁,一种则是善于玩弄权术、为自己谋利益的奸佞小人。而常常,贤士们在人际关系上没有投入太多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的成就让别人嫉妒,由嫉妒而心生怨恨;相反,这些没有治理国家才能的臣子们却懂得如何讨帝王的欢心,把自己的能力都用在取悦逢迎上,也能得到了君王的宠爱。如果这些人在帝王面前数次中伤贤士,君王和贤臣之间不能不心生间隙,甚至因为一念之差而错杀人才。

这就需要统治者们能够用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来判断舆论对贤才的评价,保护贤才不受侵害,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历史上因为错杀忠良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并不少,而因为善于保护人才而使得国家昌盛的君王也大有人在。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在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过程中,贤才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到了历史的高度,当时的社会,得一人才胜于得千军万马。白起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他是继孙子之后最出色的军事家和将军。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进程中,白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指挥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蹶不振;在讨伐楚国战争中,他又指挥军队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自己也成了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都城的大将,这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奠定了秦王朝统一大业的基础。

然而当时秦国的著名文臣范雎,却也犯了小人之过——嫉妒。他觉得白起的功劳超过了自己,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因而,利用自己和秦王的交好,总是找机会说白起的谗言。

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战,命令白起带兵来协助,而白起认为这次战争没有发动的必要,就给秦王提了个建议,说自己还是不去为好。本来只是军事行动上的意见分歧,却被范雎钻了空子,在秦王面前诬陷白起图谋造反,秦王本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所顾忌,于是就借这个机会,赐白起宝剑让他自杀。(www.xing528.com)

历史上像这样因为小人的谗言而误杀忠臣的例子很多,宋高宗用“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因此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崇祯皇帝不辨真伪中了敌人的奸计,草率杀死袁崇焕,导致自己成为丧国之君而自缢身亡。如果他们能够对自己手下的人才给予信任和保护,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而那些懂得保护人才的君主,往往能更好的治理自己的国家。举烛爵宁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齐桓公在去卫国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唱歌,歌词迂回颇有郁闷不得志之意。齐桓公循着歌声而去,发现了宁戚,在交谈之后觉得宁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于是把他留在军中,准备回国之后封官封爵。

而在当天晚上,齐桓公突然改变主意,让内侍点上蜡烛,在行李中寻找封爵需要的东西。内侍问:“主公这样匆忙,是给宁戚封官吗?”齐桓公回答说:“是啊,我等不及回到国中再给他封爵。”内侍说:“前面就是卫国,宁戚以前在这个国家生活过一段时间,您为什么不去打听一下他的为人,然后再封爵也不迟啊。”齐桓公明白他的意思,内侍是担心宁戚只是能说会道,并不一定有真才实学。于是齐桓公感慨地说道:“你不知道,大凡贤士多半不拘小节,单看他的行为举止,就知道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一定不少。但我看重的是他的才华,至于别人的评价议论,我不在乎。”因而当晚就给宁戚封了爵位。

后来,宁戚果然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

魏文侯吴起,汉高祖用陈平,都是摒弃了世人的偏见,看重他们的才华而加以任用和保护,进而成就自己的事业。像齐桓公这样,任用贤才连背景都不调查,有这样保护贤才胸襟的明主,成就霸业是理所当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看到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产生一种嫉妒甚至憎恨的感觉,并随之会作出一些消极的行动。比如,同样是买彩票而邻居中奖了,自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财”,就会大发牢骚甚至和邻居的关系恶化;在工作中,同事完成了自己做不到的任务,心里就会产生愤懑情绪,甚至肆意造谣、恶意诽谤。这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行为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嫉妒心理,理智的人应该善于控制,能用赞赏的心态来为别人的才能成就喝彩。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身为上层管理者,也需要保护好那些有才干的下属,这样才能给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要给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在公司内部,员工们在才华、技能、知识水平等方面有高下之分,那些能力不如人的员工可能会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联合起来去对付那些优秀的人才,由嫉妒而对人才孤立、掣肘,甚至造谣中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更应该对人才加以保护,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且要调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努力建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团体,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快速发展。

“盛才易毁、贤士易伤”,只有对人才实施了有效的保护,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企业,人才都是最根本的因素,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成功的资本,而对人才的有效保护,是利用人才资本的首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