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教育:百万宝贝计划匠心打造亲子理财课

孩子教育:百万宝贝计划匠心打造亲子理财课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记得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美剧《成长的烦恼》中,迈克和本都需要做家务才能赚到零用钱,而迈克读大学后,更得跑到加油站、超市去打零工。到了开车年龄后,美国父母还会要求孩子自己负担保险费,因为只有自己缴保费,才会把风险当回事。万一开车肇事,保险公司就会提高保费,而保费又是自己承担的,因此子女开车会更加小心,反而更安全。这种小孩没有感恩心,只知道占有,不晓得失去的滋味。

孩子教育:百万宝贝计划匠心打造亲子理财课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记得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美剧《成长的烦恼》中,迈克和本都需要做家务才能赚到零用钱,而迈克读大学后,更得跑到加油站、超市去打零工。作为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尽管麦琪对迈克打工的安全性很是担心,但西弗一家还是很支持让迈克去打零工。

“难道追求金钱有什么不对吗?要知道在美国,人们通常会以拥有金钱的数额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谁会赚钱说明谁有本事,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美国家长从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儿女向父母要钱,还要写借据。”

“做家务活只是让孩子体验到赚钱不容易,懂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只知道如何赚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他学会怎样花钱。”

“孩子通过竞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正是将来立足社会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第一名只有一个,你不参与竞争将一无所获。”

以上这些,正是美国主流的财商观念。

美国小孩一上高中,就可能会被父母要求负担部分学费,所以美国小孩就会做送报、除草或是当保姆这些很常见的工作,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到了开车年龄后,美国父母还会要求孩子自己负担保险费,因为只有自己缴保费,才会把风险当回事。万一开车肇事,保险公司就会提高保费,而保费又是自己承担的,因此子女开车会更加小心,反而更安全。

而我国大多数的孩子都受到父母过度的庇护,总不忍让孩子出外打工,造成孩子在缺乏实际的生活阅历下,对理财观念及方法模糊不清。

中国父母,只要能力允许,通常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父母身后遗产大部分留给子女,子女容易产生“这是父母欠我的、应该给我的”的错误观念。

“独二代”孩子对父母的控制权越来越大,被宠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越多的爱,越多的物质,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副作用。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曾说过一个小故事。他第一次回山西老家祭祖时,包了一辆出租车。当天,郭台铭赶夜车,从山西南部夜渡黄河。晚上十点多,月光泻了一地,司机跟郭台铭坐在黄河边聊天,聊着聊着,司机竟哭了起来。

原来,这司机每天辛苦赚钱,只吃两个馒头、两根葱,但他一定会买根鸡腿回去给儿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给儿子的鸡腿给他吃,儿子竟然打了妻子一巴掌说:“这鸡腿是我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吃?”

郭台铭感叹:小孩一直以为鸡腿是他的,连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让步。这种小孩没有感恩心,只知道占有,不晓得失去的滋味。

其实鸡腿现象并不陌生,全家吃饭时,父母因为爱孩子,总是主动帮孩子夹菜,将最好的菜留给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剩余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会理所当然地以为,“我本来就该吃最好吃的菜”。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表达错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身的。

金钱不是唾手可得的。

巴菲特5岁就已经懂得跟开杂货店的祖父批货,在自家门口摆摊卖糖果与柠檬水;6岁时在度假区兜售可乐;13岁当送报童,用卖报赚到的零用钱,与朋友合伙投资弹珠游戏机。而到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赚得6 000美元。

目前在国内,让孩子去打工还很难被多数中产阶级所接受,但让孩子们及早了解金钱,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和缺陷,是迫在眉捷的事。

以拥有金钱的数额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只限于美国,在当今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呢?(www.xing528.com)

如今这一代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幸福得多,吃的、玩的几乎是唾手可得。父母应从小注意小孩的财商培养,财富可以传承,但理财却必须通过学习。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以及对财富管理的规划能力,让孩子明白:

1.钱不是唾手可得。孩子若一开口要钱,父母便答应,很容易养成孩子轻视金钱、不劳而获的心态。按时给孩子零用钱,并教他怎样计划预算,想买的玩具可自己储足钱去买,让他们明白礼物也是辛苦储蓄才能得到的道理。

2.钱不等于爱。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若双亲忙于工作,便很容易以金钱来代替鼓励与关怀,用钱来指使孩子做这做那、用钱来诱使孩子考好成绩。等到孩子长大时,就会发觉他越来越贪得无厌,亲子间越讲钱便越失感情。

3.引导而非干预。既然是孩子的钱,当然孩子有自主权,父母可从旁鼓励他将部分钱用于储蓄,或用于慈善,但千万别硬性规定。若孩子挥霍过度,应让他尝尝缺钱的滋味,也许他能从中学会节俭呢!

当然,和孩子谈钱时不应过于机械,或老是和孩子谈爸妈赚钱多么辛苦,孩子只能感受到乏味。财商教育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父母一起体会生活实例,孩子才能慢慢理解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经济学原理,从而切实地受到教育。

例如,孩子拿到零用钱后,全部拿去买糖果、玩具,因此没办法买新书。通常孩子的做法是向父母亲求助,或向祖父母求援,此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父母可以选择不伸出援手,让小孩继续看旧书;或者,长辈可以跳出来“拯救”他们,但需要谈条件,表示现在先买新书,但费用将从往后的零用钱中扣除。

例如,带孩子去买玩具时,和他说明今天买玩具的预算是100元,但若是打车去玩具店开销就得减少20元,让孩子从小明白,理财就是“有了A就没有B”,从而学会取舍。

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让孩子知道,乱花钱就会有麻烦,也就是要让小孩学会在一定的零用钱中,学习折中选择“需要”与“想要”的东西。

我有一个侄子花了200多元请朋友吃麦当劳,还振振有词地说:“哇!好便宜耶!”我的心一颤,觉得不教不行,指着那个在麦当劳打工的女生,问他说:“你知道她打工一个小时多少钱吗?”

侄子回答:“不知道啊。”

“她一个小时可能只拿7~10元。想想看,你得干多久,才能赚到这200元?”

刚上小学的侄子摆弄手指算了半天,恍然大悟:“天啊!要干20个小时!”

这么一比,金钱的相对价值立刻显现,从此侄子的消费态度也开始谨慎了。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过:“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时与孩子讨论金钱问题,那么孩子长大后,绝对不会明白如何管理金钱。”

在我看来,未来财商培养将不再只着重省钱及存钱的简单概念,而是要跳出单纯教导理财知识的思维模式,在理财性格养成的黄金期就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让孩子从小就习惯金钱的使用及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这正是父母的责任。

父母们,别再对孩子回避金钱,让孩子及早接触正确的理财观,他们今后才能学会更好地生活。

财商小贴士

理财教育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因此,父母应多从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寻找适合理财教育的主题,进行寓教于乐的理财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