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宪政文化的学理分析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宪政文化的学理分析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有利于克服各种政治结构中官僚主义,扼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长。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是政治社会的瘤疾,治理它、根除它决非轻而易举,治理这类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和扩大社会监督,而在扩大社会监督方面,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公民的舆论监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宪政文化的学理分析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意义

政治参与极大地增强了政治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有利于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专制社会中,统治者垄断了一切政治资源,堵塞了公民政治参与可能的渠道,这不仅造成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隔绝和对立,而且还使政治的传导和反馈渠道极其单一,无法上下通畅。另外,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常常使信息的反馈出现人为的、甚至是故意造成的障碍,以致政策出现大的偏差,引发大的政治动乱。在现代社会里,政治参与的扩大在实际上也扩大了政治传导和反馈的渠道,这就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做到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使政治渠道的传导和反馈系统真正做到畅通无阻。这无疑有利于政府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迅速解决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行机制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容易取得政府和公众的协调一致,自然也就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本身是一种广泛而有力的社会监督,可以起到某种政治安全阀门的作用。它有利于克服各种政治结构中官僚主义,扼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长。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是政治社会的瘤疾,治理它、根除它决非轻而易举,治理这类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和扩大社会监督,而在扩大社会监督方面,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公民的舆论监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政治参与渠道被堵塞,人们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愿望无法表达,利益得不到保障,因而找不到解决困境的出路,当矛盾激化时只有铤而走险,走上与现政权对抗的道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由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的失衡、价值的失落、生活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痛苦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公众的失望、不满和愤感等情绪,最终都会集中在政治上来,集中到政府的政策和制定政策的政府首脑身上。

如果这种异常强烈的情绪得不到充分地表达和宣泄,其后果如同一个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锅炉缺乏保险阀门一样危险,只要有某个诱发因素就可能引起爆炸事件。现代社会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为公民或利益集团宣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情绪、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促使政府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正常的、合法的、多样的、宽阔的渠道,这就无异于为社会的政治稳定安装了一个安全阀门。政府首脑和政治领导人能够利用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个安全阀门的缓解作用而赢得时间,采取适时的、有力的措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维持社会的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或对某些关系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社会的非稳态发展。比如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往往会是缺乏理性的,采用非常规的、非法的、暴力的手段,试图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样的政治参与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往往会造成社会的无政府状态,那是谈不上社会政治稳定的。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公众组织化程度和政治上成熟程度比较低的政治参与,也比较容易走极端,或比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敌对势力所利用,这样的政治参与显然是对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毫无意义的。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正如亨廷顿指出的:“广泛的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如在集权国家那样;或者可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控制,如在许多民主国家那样。但是在所有现代国家里,公民是直接参与政府事务并受其影响的。”[1]可见,政治参与在总体上和长远上来说是有利于政府的社会政治稳定的,这一点已经被那些政治参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所证实。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民众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决策更多时候以民意为基础,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原因主要有三:(www.xing528.com)

一是政治参与可发挥重要的政治学习功能。通过政治参与,公民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心理上的满足和慰藉。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公民政治,培养具有独立理性判断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则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通过政治参与,民众学习如何表达、沟通、实施等,逐步培养宽容和妥协精神,打造和奠基现代民主制度所需的政治文化基础。

二是政治参与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合法性是一个系统内各成员对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诚度,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续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诉求、民众意愿,而进行政治抉择,在民意的基础上输出政策。在一个长期压制公众政治参与要求的政治系统中,政府决策失去全面性、实现性和科学性,无法如实落实客观反映公众意愿。某种程度上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结果与设想的初衷可能相去甚远,大打折扣,其合法性也会遭到削弱。相反的,一个参与渠道畅通,能够以系统内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和意愿为依据的政治系统必然会增强民众对该系统的信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合法性基础和统治能力也会增强。

三是政治参与是撬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动态杠杆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史实一再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国家权力将会吞噬整个社会肌体内部的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且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的行动和公众意愿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就曾对公民的选举权在制约国家权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的评价:“选举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直接的、不是单纯的想象,而是实际存在的关系。因为显而易见,选举构成了真正市民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利益。由于有了无限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市民社会才第一次真正脱离了自我的抽象,上升到最为自己真正的、普遍的、本质的存在的政治存在。”[2]

转型社会中的社会稳定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既可以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也可以带来社会政治的不稳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自身的发展必然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要求的日益扩大。这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如果发展中国家在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同时,未能相应的提高自身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不能正确引导,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处于无序和混乱发展的状态,那么这样的政治参与的迅速扩大可能带来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