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拳击规则变化特征总结

现代拳击规则变化特征总结

时间:2024-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阿塞拜疆世界拳击锦标赛是国际拳联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男子世界拳击锦标赛,比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记分规则的改革。拳击规则的多变性主要源于拳击运动的本质,拳击是双方运动员运用两只拳头的对抗,是体能、技能和心理全面较量的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一年拳击比赛规则由原来的4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制,变为3个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总比赛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增加到现在的

现代拳击规则变化特征总结

奥运拳击是以打点为主的,回合少,每个回合时间短,而且护具和拳击手套都非常厚,很难有机会用自身的拳击力量将对方打倒。因此,奥运会拳击以打点的得分方式为主,要求步法轻盈灵活,对力量的要求不高。

2011年阿塞拜疆世界拳击锦标赛是国际拳联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男子世界拳击锦标赛,比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记分规则的改革。新的记分规则在每个回合后显示出每一个裁判员的打分情况,而不是以往3名裁判同时打分后,即时显现比分变化,因此更加透明。另一方面,观众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在拳台比赛中,尽情欣赏精彩的比赛。

此外,改革后5名裁判打分,取3名打分接近的裁判的分数平均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为操纵比赛的难度。每一回合后公布比分,透明清晰地展示了每一名裁判的打分情况,因此比赛会更加公平公正。正因为如此,本次比赛的公正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更值得肯定的是,新的记分规则促成了拳手技战术的调整和改变,要想赢得比赛需要更多的出拳,打法必须更加积极,比赛因此更加精彩。

另外,自2013年开始男子拳击将摘掉头盔(青少年男子及女子拳击暂不实行),将采用目前WSB实行的10分制规则,即完全是职业拳击记分规则,将使今后的奥林匹克拳击更精彩更好看。

拳击比赛记分规则的改变,毋庸置疑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拳击迷会再次回到体育馆,观看电视转播,最终带来主流媒体的回归,使得已经势弱的业余拳击逐渐走强。按照现在的记分规则,要想赢得比赛,需要拳击手更多出拳,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在多出拳的基础上,留给那些能够利用拳台空间、打出聪明拳击的拳击赢得更多比赛的机会。比如,一次进攻打出组合拳,接转体(创造出角度),瞬即进行二次进攻,再次打出组合拳等。其次,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单拳、出拳的准确度,打完就跑的战术,很难在现在的比赛中获胜。

由此可以断定,伦敦奥运会的竞争结果,肯定不会出现2011年世界拳击锦标赛的格局。因为通过本次世界拳击锦标赛,大家更清楚地解读了新记分机制,通过录像分析进行技战术调整,真正优秀的选手仍然会站在2012年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在现代拳击运动发展进程中,竞赛规则始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规则的演变对拳击技战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样对拳击项目制胜规律的影响亦是关键且显著的,因此,拳击竞赛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拳击规则的多变性主要源于拳击运动的本质,拳击是双方运动员运用两只拳头的对抗,是体能、技能和心理全面较量的过程。进攻是拳击的核心本质,换句话来说,拳击是“打拳击”,而不是“防守拳击”,更不是“跑拳击”和“消极拳击”。

从表10-1可以看出,每次规则细微的变动都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对攻潜力,从而服务于“攻击”这一目标,有利于提高拳击项目的观赏性并最终为拳击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表10-1 拳击竞赛规则演变

规则的演变始终伴随着拳击运动发展进程之中,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有时规则可以引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方向,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时符合拳击运动本质的技术打法风格反过来可以修正规则。比如,1972年奥运会第一次使用带有15厘米白色标志带的拳击手套,目的是规范拳击运动员的击打技术和击打准确性,时过三十几年后的2011年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决定取消拳击手套上的白色标志带的使用,其目的是随着拳击技术的不断规范,特定时期放宽些限制,增加对抗,使得比赛更加激烈,更富有挑战性。(www.xing528.com)

又如,自2009年1月1日起,比赛的回合由原来的2分钟1个回合、间隙1分钟的4个回合比赛制改为目前的3分钟个回合、间隙时间不变的3个回合比赛制,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鼓励进攻,遏制消极,增强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

在2009年意大利米兰世界锦标赛期间,国际拳击业余联合会(以下称国际拳联或AIBA)执委会经商讨,进行了记分规则的改革,委托意大利公司进行有关研发,获取创意后,由Swiss Time研发出软件,拥有版权。新的记分规则规定在每个回合后显示出每一个裁判员的打分情况,而不是以往3名裁判同时打分后即时显现比分变化,因此更加透明。改革后5名裁判打分,取3名打分接近的裁判的分数平均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为操纵比赛的难度。每1个回合后公布比分,透明清晰地展示了每一名裁判的打分情况。新的记分规则促成了拳手技战术的调整和改变,要想赢得比赛需要更多地出拳,打法必须更加积极,因此比赛会更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观众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在拳台比赛中,尽情欣赏精彩的比赛。

自2009年1月1日起,AIBA做出了取消拳击运动员所使用的拳击手套上白色标志带的规定,由此动摇了原规则中对得点拳的概念描述。拳击运动员的进攻拳击法包括得点拳、有效拳和犯规拳3种形式。评判员对得点拳判定的重要依据就是看在对手是否没有防御的情况下进攻方用握紧拳套的拳峰(白色标志)清晰、有力击打到有效部位的击打效果。言外之意,非拳峰部位击打就是进攻方用掌心、掌根和拳背的击打,也就是规则中定义的开掌拳,属于犯规拳范畴。现行规则取消了白色标志带后,势必加大了评判员的评判区间;同样,台上裁判员减少了在制裁过程中对没有伤害对手的开掌拳击打的判罚,保持了比赛的连续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两届世界拳击锦标赛决赛中对开掌拳的判罚次数明显减少,一是说明规则的变动直接影响着裁判员的评判尺度,二是折射出规则的一切变化都是向着鼓励进攻、保持比赛连贯性这一拳击运动本质方向发展的趋势。

如何尽快使我国拳击比赛裁判员的判罚与国际大赛判罚尺度接轨,是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受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拳击部的委托,在2011年宁波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比赛前夕向全国拳击裁判员介绍了国际拳联对裁判员的工作要求及判罚特征,使得我国拳击运动员能够在国际大赛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而不会受到裁判员的过多限制,达到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目的。

拳击运动的本质是对抗,崇尚进攻,虽败犹荣,拳击是打拳击,而不是防守拳击。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一年拳击比赛规则由原来的4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制,变为3个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总比赛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增加到现在的9分钟,间隙时间也由原来的3分钟减少为2分钟。拳击比赛是大强度、大负荷连续积累的过程,比赛回合和时间的变化对专项能力的要求更高,使得比赛过程中的对抗时间延长和比赛负荷强度加大,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单拳、出拳的准确度、打完就跑的战术很难在现在的比赛中获胜,主动采用抱头防守及点数领先后有意拖延比赛时间的一系列消极犯规动作,实施难度增大。新规则的改变,毋庸置疑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从而为主动进攻的运动员提供了公平公正对抗的平台,确保了比赛更加激烈,拳击迷会再次回到体育馆,观看电视转播,最终带来主流媒体的回归,使得已经势弱的业余拳击逐渐走强。

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决赛及2009年米兰和2011年巴库世界拳击男子锦标赛决赛中,台上裁判员对搂抱、消极、头前冲等常规犯规动作判罚统计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裁判判罚尺度没有因规则的变化而松懈,反而加大了对消极、头前冲等动作的判罚力度。从我国拳击运动员的打法特征来分析,裁判员判罚尺度的收紧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首先,我国拳击项目发展战略是以小级别为突破口,以邹市明为领军的国家拳击队,普遍善于运用打调结合的战术来比赛,使得我们运动员灵活、协调和反应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项目取得2金、1银、1铜的历史性突破是最好的验证。2009年底的总统杯上,中国大部分运动员面对裁判的给点尺度和对打调结合打法的限制非常不适应,所有运动员都止步于半决赛。另外,我国64公斤级著名运动员胡青在2011年巴库世界拳击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拳击资格赛16进8与印度运动员的比赛中,在前两个回合领先的情况下,正是由于为了保点而采用了拖延比赛时间的打法,结果被台上裁判员连续2次警告,最终导致失去了奥运参赛资格,留下了本届世界拳击锦标赛的最大遗憾。

拳击台上裁判员的首要职责是保护运动员的安全。此外,一名优秀的拳击台上裁判员不仅能够维持好双方运动员的比赛秩序,准确无误地制止一切非拳击技术的击打,根据犯规程度给予相应的判罚,轻者告诫,重者警告,严重者甚至被取消比赛资格,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在双方运动员高速对抗、攻防转换节奏极快的瞬间准确判断犯规运动员的犯规是获利还是没有获利,如果运动员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甚至是挨打局面时故意犯规,台上裁判员理应不能中止比赛。一旦中止比赛,台上裁判员是阻止了一方运动员的连续进攻,给了故意犯规运动员一个解脱机会。因此,评价裁判员判罚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就是看能否正确把握住犯规的有利、无利的判罚原则。

2011年巴库世界拳击锦标赛上,乌克兰国家拳击队是最大的赢家,不仅获得了4枚金牌、1枚银牌,而且获得了6个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爆出了最大的冷门。稍后我们发现,乌克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助于本次世界拳击锦标赛台上裁判员较好地处理了运动员攻防过程中的有利和无利的判罚关系,保证了乌克兰运动员连续攻击能力的强势发挥,紧逼式打法效果明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近两届世界拳击锦标赛上,参赛运动员的比分及点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国际拳联拳击规则对于得点拳的描述一直都是“在无格挡的情况下,清晰、有效地击打”,但在裁判的判罚中有明显的尺度松紧程度的变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台下评判员给双方运动员的给点尺度明显收紧,对力度要求更高,其明显的标志是国际比赛中比分显著下降,由以前的十几二十分,变为现在的10分以下,甚至有1:0的场次出现。而到了2011年的巴库世界拳击锦标赛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得点数明显高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的米兰世界拳击锦标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