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音乐:当代之声-当代回族音乐

回族音乐:当代之声-当代回族音乐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奇岩画何人作先民遗迹刻石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调查岩画万余幅,记录200余幅。1996年11月,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底贺兰山岩画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岩画或凿刻在山前的乱石中,或凿刻在山沟两侧的岩石块上,岩画面积较小,岩画图案以个体为多。

回族音乐:当代之声-当代回族音乐

神奇岩画何人作 先民遗迹刻石上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这种会唱歌和说话的石头,在蜿蜒200多公里的贺兰山中星罗棋布,尤其是在平罗境内的贺兰山各个山沟里,这种石头特别多。这种会说话的石头,就是被世人称为“岩石报章”的贺兰山岩画。那么,在大山中沉睡了几千年的贺兰山岩画艺术,是怎样被发现并轰动世界的呢?

1969年春,一个在贺兰县工作的名叫李祥石的年轻干部,在贺兰县金山公社(即今天的金山镇)境内的贺兰山口发现了大量刻在岩石上的动物画像。主要有牛、马、羊、鹿、骆驼、虎等,还有一些长颈粗尾叫不上名字的怪兽,它们有的站立,有的奔跑,姿态各异,美妙之极。除了动物画像之外,更多的还是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充满神秘的人物画像,从此他与贺兰山岩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边考察,一边整理和研究,终于在1983年完成了论文《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调查报告》,并将论文在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文物》上发表,直到此时宁夏文物考古界方才知道贺兰山有岩画。这一发现引起了自治区有关领导和文物考古界的重视。

1984年,宁夏文物普查全面展开,各市县组成了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贺兰山发现岩画分布点16处,岩画约千幅。1987~1991年,自治区文管会及宁夏文物考古所各自组成了贺兰山岩画考古小组,从北向南对每个岩画点加以编号,进行现场记录、拍摄、临摹和拓印工作。在10年的考察中,调查范围涉及宁夏两市六县21个地点,在17个山口发现岩画。调查岩画万余幅,记录200余幅。据多方提供的信息资料,截至2003年,贺兰山岩画超过一万幅,组合画面在3000幅以上。1995年4月,自治区文管会在贺兰山北段白芨沟首次发现赭色岩画。同年5~7月,石嘴山市文管所在白芨沟两处发现彩色岩画24组105幅,岩画用赭石颜料着色,这是我国北方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发现彩色岩画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贺兰山岩画引起了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1996年1月,石嘴山市政府代表团出访日本滨田市,赠送给日方贺兰山岩画拓片20幅、古树化石照片2张、动物化石照片8张,受到日本专家及友人的欢迎。

1991年、2000年和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三次年会均选择在银川举行。1995年9月10日,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那帝一行27名国际岩画专家考察了贺兰山黑石峁岩画。1996年11月,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底贺兰山岩画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贺兰山岩画已经驰名世界岩画艺术界,在世界岩画艺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而平罗境内贺兰山中分布的岩画,可谓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内容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贺兰山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在贺兰山东麓一带繁衍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贺兰山及其周围有猃狁、羌、戎、匈奴、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北方民族过着采集、狩猎、放牧和农耕生活。先民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在山石上描绘了壮丽的历史画卷——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以形象和符号的形式记录早期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篇章,从以石头武装起来的原始人到用弓箭的狩猎人,再到以畜养牲畜为业的游牧人,以至金属的使用者,一直到文字出现以后,生活在贺兰山的不同时期的先民们,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艺术“杰作”。

据谢新、肖振敏《中国北部地衣测年研究》的计算,贺兰山岩画最早距今约8500年,中期岩画6000至5000年,晚期1000年左右。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中就对贺兰山等地岩画有过记载:“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说明贺兰山岩画凿刻于北魏之前(即5世纪之前)。郦道元还将岩画的内容描述为“人画形、神灵形、车辙刀剑、佛像”等等。

贺兰山岩画分布较广,北起贺兰山的卓子山,南到青铜峡市的马夫峡等处。石嘴山市境内岩画主要分布在落石滩、宗别立、西峰沟、韭菜沟、归德沟、白芨沟、黑石峁、大水沟等处,而又以平罗为最多。其中黑石峁、树林沟岩画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嘴山境内岩画分布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坡地上,这里山坡平缓,沟壑纵横,岩体裸露。岩画或凿刻在山前的乱石中,或凿刻在山沟两侧的岩石块上,岩画面积较小,岩画图案以个体为多。这类岩画在贺兰山北段的市境内,有麦如井、翻石沟、大树林沟、小树林沟、红果子口等地。麦如井岩画画面以动物图案居多,有马、北山羊、岩羊、野牛、狗、鹰等,个别的为人物和植物等图案。翻石沟岩画画面以个体画面居多,组合图案较少,有北山羊、岩羊、黄羊、马、牦牛、狗等。大树林沟岩画画面以动物图像为主,有北山羊、岩羊、盘羊、黄羊、马、蛇等。小树林沟岩画内容与大树林沟相似。红果子口岩画分布面积较大,但数量较少,据发现初期统计,数量至少在千幅以上,由于当地居民频繁采石,造成岩画数量急剧下降。岩画以北山羊和马为主,盘羊、岩羊、牛、大雁、虎、狼、豹、人物和符号为次。

第二种类型是分布在山沟谷坡。岩画分布于深山腹地山梁之上或陡峭石壁上。如贺兰山平罗段的黑石峁、归德沟、白芨沟、韭菜沟、大西峰沟等处,岩画分布相对密集。石面大小有别,最大的画面有几平方米,最小的仅几平方厘米

黑石峁位于大武口西北10公里的贺兰山北端。黑石峁俗称黑石峁疙瘩,位于贺兰山的小枣儿沟内,距小枣儿沟口5公里处,西为红疙瘩山,东侧为平汝铁路线支线。黑石峁岩画主要分布在山梁靠近顶部的南北两坡及山顶上,山腰和沟底也有零星分布。画面以动物图案居多,主要有北山羊、岩羊、盘羊、黄羊、骆驼、马、梅花鹿等。有人物图案,反映舞蹈、射猎等场面。(www.xing528.com)

归德沟位于大武口区西侧5公里处,南距韭菜沟1公里。归德沟岩画分布点距沟口8公里,岩画排列于山岩层面上。画面有骆驼、马、羊、鹿、狗、狼等。尤以“放牧图”为佳作。还有石刻佛像一幅,现已被炸毁。

白芨沟位于贺兰山北端,与汝箕沟相距10公里。白芨沟岩画分布在白芨沟西口的杏花村南约1公里处,岩画刻在一块高11米、宽16米的面北陡壁上,最大画面高3.8米,宽5.4米。在白芨沟内10公里处发现彩绘洞窟31组,约100个个体形象。

大西峰沟位于平罗县和贺兰县交界处。入沟约15公里处,有西夏皇城遗址。大西峰沟岩画分布于沟谷两岸的崖石断壁上,从沟口循沟而进约10公里都有分布,北崖向阳岩画数量最多。岩画大多数分布于沟口、马场、东沟门子一带。岩画图案有牛、马、羊、鹿、狗等。以“公牛图”“哺乳图”“奔鹿图”为佳。闻名于世的野牛岩画就位于大西峰沟口内。

汝箕沟化石洞的石崖上刻有一幅大佛,大耳厚唇,雍容善祥,双手扶膝,盘腿坐于莲花中,大佛像下有一行文字,疑为梵文或藏文,整个画面为阳刻,佛像文字突出平面3厘米,其手法细腻娴熟,构图精巧,显示出凿刻者的高超技艺。

贺兰山岩画大部凿刻在黑色玢岩上。题材多为动物、人形,不少岩画连续凿刻在数十米、100~200米长的石崖上,构成古代艺术“画廊”。著名的“公牛图”“射猎图”“人面图”“群山羊图”“老虎图”等都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有的图案已被国家发行过邮票,有的图案被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其中大西峰沟内的“老虎图”被自治区专家称为“国宝级作品”,是断代之作。

被称作“岩石报章”的贺兰山岩画是民间创作,是一部刻绘在石头上的艺术史诗,它虽然无嘴,但却会说话,它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诉说着我们先辈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诉说着几千年来这片故土上的历史沧桑,它反映了先民们的世界观审美观,形象地记录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所经历过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状况以及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可以说岩画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艺术图解,它为人们研究古代美术史、艺术史、科技史、文化史民俗、民族及宗教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诗词学会顾问李增林曾赋诗一首:

观贺兰山岩画(新韵)

贺兰岩画灿星罗,崖壁奇观壮大河。

羊马欢奔游牧卷,人神狂蹈乐天歌。

诡奇浪漫涵情志,粗犷实描吟力博。

荒远先民启三昧,开发创造爱谐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