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北平读书求进步,抗日救亡挺铁肩,当代回族音乐

北平读书求进步,抗日救亡挺铁肩,当代回族音乐

时间:2024-01-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北平读书求进步抗日救亡挺铁肩1929年,宁夏到北平求学的学生逐渐增多,为了联络感情,砥砺学识,探讨桑梓各项建设,建议督促地方政府更好地治理家乡,有人倡议组织“宁夏留平学生会”。王从这些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谈中,了解到他们对马鸿逵黑暗统治深恶痛绝,对日军侵华之罪行更是咬牙切齿,有抗日救国之大志。

北平读书求进步,抗日救亡挺铁肩,当代回族音乐

北平读书求进步 抗日救亡挺铁肩

1929年,宁夏到北平求学的学生逐渐增多,为了联络感情,砥砺学识,探讨桑梓各项建设,建议督促地方政府更好地治理家乡,有人倡议组织“宁夏留平学生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划,在北平工作的孙克廉、张明经等人的支持和赞助下,“宁夏留平学生会”于1929年8月正式成立。它是宁夏在北平求学的青年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最早的留平学生多以西北大同乡的关系寄居在陕西同乡公馆——“关中南馆”内。留平学生会成立后,选出的第一届委员会,其中有平罗的高尚信、阎廷栋。1936年5月第三次改选,选出的委员中有平罗的俞占鳌,兼任财务,冒海瑜兼任文书。1939年宁夏留平学生中有平罗籍的殷占雄、雷启霖、谈尚彦等。

宁夏留平学生会发起人之一雷启霖

高尚信

从宁夏留平学生会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凡到北平求学的宁夏学生,不论考入大学中学或实习学校的,只要赞成这个组织的均为学生会的成员。当时参加学生会的成员中有平罗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的殷占雄,在民国大学的高尚信、姚启圣、征克非(征后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在俄文法商学院的阎廷栋,在国立北平大学的俞占鳌、王振刚(即王茜),在天津河北工学院的贺闻韶,在广汉中学的田树琛,还有高继述、高尚文、刘廷栋、张光华(女)、杨光浚、高自仿、马寿桃、孙培仁、路生衢等青年学生。

留平学生会的成员大都是宁夏中学和宁夏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宁夏读书时正是大革命时期。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率领部队经宁夏、甘肃、陕西到中原参加北伐战争时,他的部队中的苏联政工人员、留苏学生和共产党员等在宁夏撒下了革命的种子,每到一地就向学生和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张贴革命标语。宁夏留平学生受冯玉祥部队革命思想的影响,都有爱国主义思想,有些人后来参加了共产党,积极引导学生会逐渐从狭隘的反对地方恶霸和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转入到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交流学术经验,经委员会决定,创办了《银光》月刊,推选殷占雄、雷启霖等负责筹办。1931年2月正式出版了第一期,载有雷启霖写的刊头语。《银光》月刊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宁夏各机关的职员、学校师生及地方进步士绅等,他们对《银光》深加赞许和鼓励。

1931年6月《银光》月刊又出了第二期。根据“团结精神,研究学识,唤起全宁睡民,改造阴恶环境,以扬文化,以臻文明”的创刊宗旨,对宁夏的政治、教育等设施提出了一些评论,阐述了国民议会选举代表的意义;揭露了军阀、官僚压榨宁夏人民的罪恶。因此,引起了宁夏人民的思想共鸣,一些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纷纷来信来稿,表示热烈支持。这些来信和来稿促使学生会的会员们在思想上不断有所提高,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宁夏的统治集团,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1933年马鸿逵统治宁夏,千方百计地对学生会成员进行迫害,说学生会是共产党组织,留平学生是共产党分子,《银光》月刊是赤色刊物等等。于是,宁夏当局明令禁止刊物在宁夏发行;一方面暗地收买学生中的败类,从内部分化瓦解。在这种恶劣形势下,学生会采取了隐蔽活动的策略。为了转移视线,《银光》月刊更名为《塞北》,只出了一期,由于白色恐怖日甚,不得已只好在1936年底停刊。

办刊经费先是会员们节衣缩食自由捐助,而后委员会决定进行募捐,办法是除在《银光》月刊登募捐启事外,另外印刷成册,派雷启霖、李雨村、谈尚彦3人回银川、平罗等地劝捐,先后共捐银币370多元,为办刊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32~1935年,留平学生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读书会”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共产党员李天才从宁夏到北平求学,受党的委托,从学生会中吸收进步青年孙殿才、王绪祥(后改名张子华)、阎廷栋参加共产党,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及进步书刊。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北平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党的领导下又组织了“反帝大同盟”,成立了东城和西城两个支部,由张子华负责联络工作,经常于夜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5年北平的“一二·九”运动,平罗籍学生阎廷栋、王茜(原名王振刚)、俞占鳌、贺闻韶等都参加了游行示威。(www.xing528.com)

学生会成员毕业返宁后,1937~1939年,在石嘴山地区的抗日救国活动中,雷启霖、阎廷栋、王振刚、俞占鳌、贺闻韶、刘廷栋、马寿桃、杨光浚等,起到了组织领导、发动群众的骨干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配合中共地下党员王幼平开展工作,并在工作完成之后,将其安全护送返回延安。

1936年5月,红军西征开始后,时任中央联络局副局长的张子华(宁夏中宁县恩和人,原名王绪祥,化名张子华、王少髯、黄汉等)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派在瓦窑堡白区工作部的共产党员王幼平(化名吕义)到宁夏视察白区工作。王幼平先到宁夏中卫县。王利用原来“反帝大同盟”的关系,找到在中卫中学任教的孙俭(宁夏宁朔县人,1930年入西北大学就读)、潘钟林(宁夏中卫县人,1931年入民国大学就读)、雷启霖(宁夏平罗县人)、陈振纲等进步知识分子,王向他们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并说明了中共中央派他来宁夏的重要任务。在亲密接触中,这些知识分子向王详细介绍了马鸿逵统治宁夏的现状。王从这些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谈中,了解到他们对马鸿逵黑暗统治深恶痛绝,对日军侵华之罪行更是咬牙切齿,有抗日救国之大志。王便向他们宣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后,步步逼近华北,妄图侵占全中国,亡我中华之野心昭然若揭。共产党人要唤起民众,打败日寇,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保卫中华。王幼平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号召全民奋起抗战,救国救民等内容。王幼平在中卫县活动了一段时间后,又通过雷启霖等人的关系到银川进行视察。

张子华

王幼平

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西征至定边、盐池、同心等地,宁夏军阀马鸿逵惊恐万状,实行“保甲规约”联保连坐统治,盘查户口与路过行人,搜捕共产党人。王幼平在银川活动处境艰险,袁金璋委托时任宁夏实验小学校长高尚信(宁夏平罗县人)将王幼平护送到平罗县,再待机护送离开宁夏。在高尚信的精心设计下,王幼平从银川出发。高尚信骑自行车引路,王幼平乘东洋车(人力车)跟随其后。在出宁夏城北门时,城门半掩,高尚信机智地应对了把守城门的军警,顺利通过了险关,顺利到达平罗县城,安排王住在自己家里。

王幼平到平罗后,高尚信到国民党平罗县县党部,向时任党务特派员的高尚智(字哲夫)介绍说,袁金璋让我带来了一位我在北平上学时的同学王幼平,并说明了王来宁夏的任务,现在国民党军警盘查很严,要保王的安全,想办法护送其离开宁夏。高尚智为了王的安全,安排王住在县党部。王幼平在平罗期间,经高尚信介绍,结识了曾在北平上学时参加过革命活动的姚启圣(字化民),王向姚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说明了他来宁夏的目的。姚还在县城串联了一些进步人士,由王幼平详细宣传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王幼平在离开平罗时,向周恩来写了一份简短的报告,嘱托姚启圣在红军接近宁夏时,想法将信交给红军最高指挥员。姚将王的密件用泥巴糊在土坑的烟囱壁上藏起来,待机送达。

王幼平在平罗活动了一段时间,袁金璋派人通知高尚智说,王不能在平罗久留,速设法护送其离开平罗。高尚智让县党部文牍王登瀛写了一张路条,称:“本部录事王华堂,山东籍人,请假回家奔丧,望沿途军警放行。”王幼平凭这张路条,臂戴黑纱,乘坐雇用的轿车离开平罗,混过了沿途多次盘查,安全到绥远,又经辗转回到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幼平从南下前线奉调进京,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先后任驻挪威、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大使。“文化大革命”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至离休

留平学生游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