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观察能力,化学课上观察技巧!

培养中小学生观察能力,化学课上观察技巧!

时间:2024-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化学课上如何观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应积极观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培养中小学生观察能力,化学课上观察技巧!

第五节 化学课上如何观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实验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既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又有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独特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面的几点做法可供参照:

第一,明确观察目的。

由于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本中的实验明显伴随现象较多,所以上课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比如,老师做镁条的燃烧实验时,应首先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化学变化的本质——生成新物质,并在反应前、中、后要确定分别观察的主要现象的角度,这个实验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较多,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因此在实验前就要明确观察的顺序。如在分组实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前自己先列出观察的顺序提纲:①反应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③反应中试管内的物质的颜色有何变化?试管口有何现象?④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由于在实验前明确了观察顺序和任务,所以实验时就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应当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即:①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第三,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化学实验的特点在于要求实验者从视、听、嗅、触、味等多种感官,对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侧面去感受事物的各种属性,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化学反应。在实验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不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会使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第四,勤于观察,善于思维。

勤于观察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感性认识,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思维。学生应积极观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www.xing528.com)

第五,留意细微之处。

许多化学反应现象都有相似之处,培养观察能力,必须要细心留意细微之处的区别。如在对比实验碳、氢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要注意反应中所用仪器的不同,反应条件(温度)的不同,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学习这样一些现象相似的实验,观察其细微之处的差别并加以区分,这样不但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超级链接

学生在化学观察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1.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学生通常只关注那些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或过程,会产生一种轻松的、不易疲劳的“无意注意”。

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总是以局部代替整体。

3.观察笼统模糊,只关注明显的现象,而忽视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

4.忽视稍纵即逝的现象,不能将其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范畴,因而会产生错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