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观察能力

时间:2024-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沈括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所以他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科学的联想。超级链接家长应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公园,参加一些画展音乐会等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知识面。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应做到及时回答,及时解决,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

如何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观察能力

第四节 丰富的知识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总是同他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某个对象一无所知,那么他对该领域或该对象的观察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观察,也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是培养和提升观察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高低则与孩子的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看到同样的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孩子的知识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能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能力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而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捕捉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重要现象,还能使观察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

我国宋代科学沈括有一次经过太行山,看到许多蚌壳、海螺、大鹅卵石等,觉得很奇怪——这些只有在海底和海滨才能存在。经过细致的研究判断,沈括得出结论:高高的太行山原来是远古时代的海滨。沈括提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学说,建立了海陆变迁的理论。

在沈括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路过太行山,不知有多少人看到了同样的景象,可为什么他们没有沈括这样的伟大发现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沈括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所以他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科学的联想。事实说明,缺乏知识基础的观察,只是一种肤浅的、低级的、原始的观察,正因为如此,不知使多少有价值的现象从人们眼前滑了过去。

超级链接(www.xing528.com)

只有当观察者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科学的联想,发现有价值的现象;只有当观察者对所获得的感知进行深入地思考,“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科学规律。例如,在金属钠投入水中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金属钠在水中出现了“浮”、“旋”、“小”“球”四个现象,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得知:①钠的比重比水小;②钠和水发生了激烈的放热反应;③反应过程中,钠因与水反应而使自身质量变小;④钠因热而被熔成液态。

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我们必须事前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以便看得懂。我们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认知,才有可能独立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如果学校将要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学生则应先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进行参观,才会觉得参观活动有乐趣和意义,并会将自己的既得知识与历史博物馆的相关素材相印证,以此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是参观自然博物馆,则需要先了解有关的动物植物常识,看有关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方面的录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参观,才会有目的,才会理解相关的知识,否则只会是看热闹而已。

知识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辩证统一、互为因果的。一方面,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我们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是我们提升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观察总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观察能力的不断提升。

培养和提升观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的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学生的观察才会更顺畅,才会有所收获,才不至于徒劳。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因为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富有观察经验的“内行”能从一个现象中看出“门道”,而一个“外行”却只能看看“热闹”;“识广”必须以“多见”为前提,但“多见”未必一定“识广”,关键是不断总结和自觉地积累观察知识和相关的经验。

超级链接

家长应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公园,参加一些画展音乐会等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知识面。并且,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比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雨是怎样形成的”等。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应做到及时回答,及时解决,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太简单,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长久下去会逐渐挫伤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与思考能力。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