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恋爱特点概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大学生恋爱特点概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时间:2024-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大学生寂寞感的消失,“爱情”也就随之结束。但是,这种以时间为主要特征的恋爱,往往表现为大学生的初恋是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并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恋爱,致使不少大学生一半是梦中的甜蜜,一半是醒后的苦涩,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特点概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第二节 大学恋爱的特点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分析

(一)逃避孤独的恋爱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虽然独立,却又需要支持。一方面,由于远离父母,初次踏入社会,大学生一时间“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远大理想与事业追求,学习动机不足,加之,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相比,更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精神空虚,对未来一片迷茫。这些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寻觅“红颜知己”,填补空虚心灵,寄托自己感情的理由。据有关人士的一项调查表明,10.4%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主要是能够消除寂寞,排除孤独与空虚”。另外,有人曾对某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某系二年级一个班的女同学全部都有恋爱对象,但她们自己并不认为是在谈恋爱,只是觉得生活太乏味,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一起度过罢了,将来成不成功也无所谓。在这种动机驱使下的恋爱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随着大学生寂寞感的消失,“爱情”也就随之结束。然而,带给大学生的势必是心理创伤。“不想爱了,又不知如何结束”导致焦虑不安;“不想结束而结束了”引发自卑、抑郁,等等。

(二)追逐时髦的恋爱

这种恋爱动机与从众心理有关。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如果某一群体(同宿舍或同班)中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势必会给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涉足者形成压力,带给他们一些影响。由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充分的自我肯定,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心中难免产生一种不平衡感,产生一种吃亏、落单的感觉,认为大家都一样,你能谈我也能谈,你有我也应该有,于是急匆匆地随波逐流,草率恋爱。

(三)抓住机遇的恋爱

尽早恋爱,抓住机遇,是一部分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之一,它也是一种杞人忧天心理使然。一些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担心自己步入社会后已是“大龄青年”,会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她们信奉“早恋早婚最保险,晚恋晚婚傻了眼”因而把校园作为爱情最后的殿堂,加紧步伐,“抢占先机”;还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人才济济,大家经历类似、交往单纯、机会较多、选择的余地和范围大,并有较长时间的互相了解,容易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于是纷纷投入恋爱的洪流。

大学生的这种恋爱动机虽然是由于社会、生理、心理等原因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但是,这种以时间为主要特征的恋爱,往往表现为大学生的初恋是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并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恋爱,致使不少大学生一半是梦中的甜蜜,一半是醒后的苦涩,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达到个人功利的恋爱

近年来,一向认为是“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受到社会上一些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沾染上了这种思想。一些大学生把恋爱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途径,精于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尤其是一些自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的大学生,他们刻意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好、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等条件好的学生或校外人员谈恋爱。谁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好单位就跟谁谈恋爱;谁能为自己吃、喝、玩、穿提供优惠条件就主动找谁谈恋爱,不再考虑其他就匆匆加入恋爱大军中去的现象在如今的大学生中比比皆是。这种功利型动机所引发的恋爱,由于缺乏感情基础,长期下去势必带给大学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埋下了祸根。

(五)满足欲望,寻求刺激的恋爱

少数大学生把谈恋爱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感情消费,觉得大学阶段不谈恋爱太亏待自己,认为谈恋爱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可以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更有甚者认为,在大学谈恋爱可以积累经验,并由此发生婚前性行为。这种恋爱动机主要发生在少数男生身上,他们追求的并非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为了获得恋爱经验和性体验,因而在他们的恋爱中常常产生出格的举动和性行为。

(六)情投意合的恋爱

部分大学生在男女长期共同学习和交往中,互相吸引,彼此了解,逐渐因志趣相投而产生了感情。这种恋爱是以情感为基础,双方是由相知到相爱,由友谊发展到恋爱的。这种动机促成的恋爱常常注重心灵的沟通,把和谐的精神生活和共同的事业成功作为目标,以婚姻关系为恋爱目的。(www.xing528.com)

二、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人真正走向独立的缓冲期,环境的变迁、生理的发展使大学生们的心理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使得他们的恋爱具有鲜明的特征。

1.理想化

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之间渐渐有了好奇与爱慕感。然而,中学时期生活的重心是学习,早恋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们劝阻。进入大学后,生理已趋成熟,学习压力减轻,许多学校没有禁止大学生恋爱,使大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对异性的那种爱慕付诸于行动了。然而,思想的单纯、相关知识的贫乏使得大学生们的恋爱带有理想化的特点。他们羡慕文学作品中“俊男靓女”式的爱情,追求花前月下,对未来生活的设计盲目乐观,更重要的是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交往的加深,这种理想化的爱情终因性格不和而告终,由于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而劳燕分飞。

2.过分的痴情和执拗

由于大学生生理发展处于十分旺盛的时期,情绪极易冲动。表现在追求恋人上,往往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他们常常美化对方,力图完善自己而表现得更好,他们很可能为了一个笑容、一个眼神或某方面的特殊表现而兴奋不已、彻夜难眠,或疑心重重、忧心忡忡。整个恋爱的过程常常跌宕起伏。由于感性的成分太多,分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失恋又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不能自拔。很多大学生的疯狂行为往往来源于他们恋爱时的过于痴情和执拗。

3.盲从性

大学生活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同学们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自主性,选修什么课程、翻阅什么书籍和吸收什么观点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同时他们能接触各具特色的人,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有个性不同的老师,有打工时碰到的各类人物。面对眼前的一切,许多大学生显得无助和迷茫,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生理的需求和外部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大学期间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他们认为恋爱打发了寂寞的夜晚和周末,丰富了大学生活,增强男女双方的自信,也引起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没有恋爱让人会觉得你是怪物。于是,恋爱行为被扭曲成了为了恋爱而恋爱。

4.波动性

大学生的恋爱往往恋得快,散得也快。因为,大学生尽管生理已趋成熟,但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甚至还很幼稚。一方面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完善,缺少主见,容易盲从,加上毕业后的一系列未知考验,使得大学生们难以执著地去追求他们的爱。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想承担对对方、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想曾经拥有,不想天长日久”。据一项统计显示,很多大学生恋爱谈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可结果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却寥寥可数,恋爱的成功率仅占谈恋爱大学生人数的10%。

5.美化对方

“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多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常常把对方想象得如天使一般,情人的优点点点滴滴在他们心中锦上添花,而恋人的缺点却视而不见。整天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想象着与心爱的人手牵手共创幸福美好的生活。

6.兴奋性与冲动性

热恋中的大学生感情炽热,常有眉目传情和倾心交谈乃至接吻拥抱等行为。有的因过度兴奋而引起性冲动。性冲动并不可怕,它属于正常现象,可怕的是因冲动而干出有损身心健康的蠢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