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科技文献出版对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

网络科技文献出版对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于网络技术,传统的学术传播与交流的体系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基于网络科技文献,出现了新的学术传播模式。这种学术传播模式是在充分考虑电子技术对传统纸质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开放存取”科技文献与传统科技文献的主要传播功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商业运作模式。网络科技文献使非正式传播过程在学术传播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网络科技文献出版对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

1.4.1 对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

学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知识,学术传播是学术活动的核心部分之一。学术传播(Scholarly Communication)又称为学术交流,在国外也称之为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或科技传播(Scientific Communication)。目前广为大家接受的学术传播的定义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博格曼(C.L.Borgman)教授的定义:所有学科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行为学人类学)的学者通过正式与非正式途径使用与散布信息的过程。[5]学术传播的总目标是通过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的顺利进行以达到知识增长的目的。

柯罗佛(W.Crawford)经过研究认为,由学术工作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所造成的学术信息的自由流通才是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生命线[6]在网络科技出版文献出现以前,以出版为最基本条件的正式交流领域因为受到出版商的控制或其他原因而难以准时或全面地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学术圈,非正式的交流领域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科技文献的横空出世扫除了这种交流的障碍。它不仅成功地绕过了繁琐的传统出版程序,而且使得网上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变得更为方便、快捷、经济、直观。

与此同时,学术传播与交流的体系也开始表现出对网络出版的依赖。第一,学术出版的读者对象相对较少,并缺乏一定的经济规模,所以与大众出版相比,它更适合以数字形式出版。第二,多数高校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都具备有关电子出版的专门知识,并且绝大多数研究者都会使用计算机网络。第三,学术期刊(印刷型和电子型)数量和价格的急速增长已经超过了图书馆预算的承受能力,因此,图书馆在个别服务对象需要购买学术期刊时只能不断减少其数量[7]。这种对网络科技文献的依赖不仅产生了一种广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研究者有效的交流方式,还开辟了一条迅速高效利用新信息资源和发现潜在合作者的有效途径。随着学术传播主力人群上网时间和频率的继续增加,学术传播逐渐淡化了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概念的界限。借助于网络技术,传统的学术传播与交流的体系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是:作者→出版者→发行机构→图书馆或书店→读者。在这种学术传播模式中,科技学术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一维地流动。科技信息的流动速度慢、反馈时间长。在网络出版时代,数字化技术、通讯技术、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科技学术信息的流通渠道,加强了作者、出版者、发行机构、图书馆或书店、读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使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发生变化。基于网络科技文献,出现了新的学术传播模式。

(1)加维/格里菲斯(Garvey/Griffith)学术传播模式。

其原型是兰开斯特于1978年提出的学术传播模式。这种学术传播模式是在充分考虑电子技术对传统纸质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电子出版技术的引入产生了诸如科技文献电子预印本、电子科技电子报告、电子科技期刊等新的学术传播途径。加维/格里菲斯学术传播模式保留了传统纸质学术传播系统的基本元素,是传统学术传播模式在电子环境下的延伸。科技文献从纸质到电子介质的变化,使学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率提高。

在我国,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实施的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就是对加维/格里菲斯学术传播模式的应用。它通过全面深入开发利用国内外知识信息资源,在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与应用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与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社会化学术传播网络环境。CNKI学术传播模式可以描述为作者通过CNKI查阅科技文献生成研究成果,再通过传统出版过程由出版社出版,然后CNKI经过审查将传统科技出版物上的研究成果在KNS平台上通过收录、编辑、整理生成各类源数据库。数据库资源借助图书情报机构或者以光盘版的形式传送给读者。CNKI学术出版模式不仅在学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而且由于对版面费的收取采取与文献提供者协作和利润分成的方式,所以有利于文献提供者、文献开发者和信息资源服务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术传播体系变得稳定。(www.xing528.com)

(2)公共域(Public Domain)学术传播模式。

这种学术传播模式是由金斯帕(Ginspang)提出的。它主张把科技文献直接投到互联网上的公共域,并提倡大学、学术性团体和图书馆应该提供安全的文献服务器。科学技术研究者可以通过学术传播网站直接发表其研究成果,也可以查找和使用在学术网站上已发表的科技文献。这样的服务器可以及时对投递过来的科技论文进行永久性标记,然后写进只读内存。所有的互联网上用户都可以访问这些服务器,阅读、下载存储在里面的科技论文。公共域学术传播模式的优势在于:结束了科技知识的无序竞争,改善了科技文献质量的评价体系,保留了科技文献的审阅痕迹,有利于制止科技成果的剽窃。这种学术传播模式只有在技术、安全、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并被全社会范围内的人们普遍接受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学术传播方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学术传播模式是公共域学术传播模式的一种。其宗旨是依靠网络实现科技文献的广泛传播与共享,使任何人都能在计算机网络上不受时间、地点、经济条件的限制平等免费地获得和使用学术科研成果。“开放存取”不是取代传统学术传播模式,而是通过网络加速学术成果传播;不是一种排他的学术传播模式,而是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补充与发展。“开放存取”科技文献与传统科技文献的主要传播功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商业运作模式。它通过“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实现对网络科技文献的共享。

概括而言,网络科技文献作为一种全新的文献形态,对学术传播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学术传播方式的影响。网络科技文献使非正式传播过程在学术传播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一般而言,非正式传播过程基本上是由科学家和专家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学术传播。在印刷出版时代,科学家之间的直接对话、书信往来、交换出版物预印本都是典型的非正式传播方式。网络出版使这种非正式传播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Internet和共同的软件进行会话、交谈、会议、信件往来,许多学者在有关学术信息正式出版以前就通过网络从同行专家那里获得了有关资料,一些学者也习惯于在其科学研究信息正式出版之前就在网络上先行发布其部分成果的信息。这些使非正式传播在学术传播系统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②对学术传播过程的影响。网络科技文献使正式传播过程增添了新的传播通道。正式传播过程是借助于科技文献进行的科学信息的交流过程。在印刷时代,科技文献主要是指传统的印刷型图书、学术期刊、科技报告等。网络科技文献为“科技文献”赋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以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等为其主要信息内容的封装型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文献也属于科技文献的范畴。科学家可以通过正式学术传播站点直接发表其研究成果,也可以查找和使用在学术站点上正式出版的科学文献。因此网络出版时代的正式传播过程可以被看成是印刷时代的正式传播在Internet上的延伸。正式传播过程在印刷时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正式传播通道,这种正式传播通道就是正式的学术交流站点或学术传播站点。

③对学术传播效果的影响。印刷时代,信息出版周期长,检索不方便,大大影响了科学信息交流的效率。网络出版时代,出版流程大大简化,信息出版周期大大缩短,学术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随着搜索引擎性能的不断完善,查全率查准率也会有明显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