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意力培养

浅谈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意力培养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一种观念,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抹杀,对于学生创意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创意力的培养从何谈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辩解,鼓励学生开发新颖独特、与时俱进的概念设计,充分肯定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想法,诱导学生多方位、多视角进行作品创作,增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继而形成良好的连锁反应。

浅谈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意力培养

浅谈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意力培养

宋心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于民族之林,我国现已确定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创意型经济国策,在此形势下,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新”已成为第一要素。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创意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灵魂,创意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也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尤其在创意产业时代背景下,更加崇尚创意精神。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意力培养,旨在探索培养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的新方向。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意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

首先,要改变设计教学培养模式与市场失衡的现状。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教育脱离市场,致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创意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轨道。新一代的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市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其结果为学生创意力的培养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同时,紧密联系企业,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师资方面,可以打破原有的模式,大胆引进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作为任课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的设计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以自己的设计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意力的培养提供兴奋点。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长久以来,教与学界限分明,师生的关系身份明确,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这已成为我们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一种观念,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抹杀,对于学生创意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创意力的培养从何谈起?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主动,使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锻炼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张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形成相互思辨、相互促进的教学关系,营造和谐、自由、共存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作品的评析环节中,改变原来的模式,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转变,学生为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教师为企业的“客户”,采用“互辩”的形式,学生对其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定位、设计创意等进行简要陈述,“客户”(教师)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评,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辩解,鼓励学生开发新颖独特、与时俱进的概念设计,充分肯定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想法,诱导学生多方位、多视角进行作品创作,增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继而形成良好的连锁反应。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探索创意产业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新的办学理念与办学体系,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设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艺术设计作品创意的呈现需要设计者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作为基础和支撑,设计者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思考创意时很有可能遇到思路狭窄、内容肤浅的问题,因此,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是加强学生艺术设计创意力的重要前提。

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首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不限种类、不限范围,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所涉及,因为以后的设计工作需要面向不同的行业,有所涉猎才能有所作为。其次,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悟生活的人,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曾说过“创意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意的源泉,生活的点滴是创意的素材,引导学生时刻观察和体验生活,并与自己的设计创意时时联想、时时对接。另外,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介绍大量的设计资源,评析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以此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提高学生的眼界,为以后的创意设计打下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创意力的有效途径。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建立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学生可以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增加培养学生创意力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中寻求多种反常规的独特观点,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能力,即所谓的加强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

创意思维是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很多人对此的理解是学生的天赋,教师无能为力。但笔者认为,创意思维虽没有固定的公式因循施教,但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1.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长期按部就班功利性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意识,致使大部分学生想象力缺乏、观念中庸。新颖独特、个性另类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生命,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观念新颖、异想天开,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有着独特的视角。在此,教师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念欲以肯定,引导学生进行反常规的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加强学生的个性意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www.xing528.com)

2.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

习惯性思维又称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重复的训练形成的思维习惯。习惯性思维表现为当遇到问题时,人们会按习惯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性思维具有思维惰性的特点,它容易造成思想的防性,养成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处理问题的习惯。它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造成呆板、机械的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充分发挥。

习惯性思维具有大众化特点,运用习惯性思维思考设计,往往将设计作品沿着常规思路进行,在设计创意上毫无新意。因此,在设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能因循守旧,固执己见,而要打破思维定势,冲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从另类化角度思考问题,寻求独特的创意新思路

3.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性思维,它是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探求新颖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具有多变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发散性思维表现为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不因循守旧,寻求变通,从点到面,通过对已有信息资料的拆分重组,寻求更多、更新的设想、方法和答案。

在设计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抛弃思维定势的束缚,对作品的设计定位、设计创意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由点到面,进行相近、近似、跳跃式联想,并形成创意的意念,再将抽象的意念呈现在可视化的草图上,在此过程中,可以不追求其艺术效果,重在设计思路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采用横纵向结合的方法,使其设计作品呈现独特性、多样性、逻辑性的特点。

总之,艺术设计作品贵在创意,只有新颖独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设计,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其作品的影响深度,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就是创意培养的教育,其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力,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设计创作,基于当前设计教育中的某些症结,笔者认为应从教学模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化修养、创意思维三个方面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力培养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走上创意之路,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靳埭强.浅谈创意人才培养[J].装饰,2011,(1):54-55

[2]王子凯.设计教学与创意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培训,2008,(2):58-59

[3]刘曼丽.创意产业下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105-106

[4]高媛媛.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J].教育观察,2010,(7):11

[5]李军科.从标志设计谈创意能力的培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2):66-68

[6]于蕾.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意能力的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86-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