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武汉大学蔡瑞周晓林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研修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途径。学校将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工作纳入“人才强校”战略体系整体部署,并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大学 蔡 瑞 周晓林

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研修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途径。我校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整体规划,推动我校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2001年合校以来,我校按照“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原则和“选拔一流的教师、派往国外一流的学校、师从世界一流的导师”的工作方针,选派了一大批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留学人数逐年增加,留学工作效益日益凸显。

一、合校以来我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基本情况分析

合校以来,学校共计派出各类长期公派出国教师972人,近年来每年选派规模都在100人左右,选派规模基本成型。从表1可以看出,与2001年合校之初相比,2009年我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25%,其中主要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增幅较大(140%),自费公派人数则有所下降。同时,选派教师年轻化的趋势较为明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公派出国留学的主体。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特别是国家公派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国家留学基金委从2004年起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加大对高校青年学术骨干出国留学的支持力度。我校于2005年成为该项目首批签约单位,在参加国家留学基金面上项目选拔基础上每年另外选派30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国家公派人数和青年教师出国留学人数因此大幅增加。二是学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将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工作纳入“人才强校”战略体系整体部署,并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部分有条件的教师通过申请学校基金支持,大大减轻了筹集经费的压力,教师申请出国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三是青年教师的自身因素。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外语水平相对较高,后顾之忧相对较少,能实时跟踪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获得更大的派出效益,更符合长期在外留学的要求。

表1 武汉大学合校以来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基本情况对比

img12

注:国家公派: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单位公派:学校资助或校院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自费公派:个人筹集经费。以上人数均只统计出国期限为半年以上长期公派人数,不含短期出国交流人数。

二、我校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高度重视,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出国留学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学缘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选派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求各单位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出国研修,并将教师出国留学工作成效作为院系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学校利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在我校召开的契机,面向各单位和全校教师举办国家公派政策宣讲会和经验交流会,提高各单位和广大教师对出国留学意义的认识,并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激励教师派出,形成了广大教师踊跃申报国家公派项目的良好氛围。

2.加强管理,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

(1)建立健全教师公派出国的政策体系。为规范教师出国的管理,学校早在合校之初就制定了《武汉大学教职工出国出境管理试行办法》,随后又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制定了《武汉大学教职工因私事出国(境)管理暂行办法》和《武汉大学教职工国家公派出国资助与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文件在选派原则、选拔程序、派遣方式、资助方式、工资待遇、管理考核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公派全额资助和青年骨干教师配套资助为主体,以学校全额资助、学校和学院配套资助、校院际交流合作项目资助、个人自筹经费资助等为补充的形式多样的资助模式,为学校教师公派出国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2)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考核激励。公派出国留学是一项投入大、风险高、管理难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合理规避风险是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我校主要采取目标任务管理的方式对留学人员进行考核。留学人员在派出前需递交由国外导师认可的详细的研修计划,并由学院根据其实际情况明确出国任务,如文章发表任务、科研项目任务、课程进修任务等。回校后递交留学总结报告和国外导师评价意见,做工作汇报,接受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可领取出国前交纳的保证金和留学期间暂停的工资。在利用目标管理促进留学人员完成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相继出台了多项激励性政策,如教师职务聘任文件中明确要求申报高级职称人员需在近十年内有半年以上的出国研修经历,公派出国人员留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可用于回国后的职称评审和各类奖励申报等。

3.科学规划,在项目统筹上下工夫

多年来,国家公派项目从最初的几个子项目发展到现在拥有5大类,200余个子项目,其中仅教师可以申报的子项目就有40余个。学校还有多个单位公派项目及校院际合作交流项目。如何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的财力资源,实现留学效益的最大化,统筹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规划项目申报:一是有的放矢,制订年度选拔计划。在每年年末,各学院根据实际需要拟订下年度选拔计划,学校汇总后结合各项目具体要求和专家评议结果统筹规划学校的下年度选拔计划。二是认真梳理,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申报。仔细研究各项目选拔时间、选拔程序和条件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选拔,不盲目推荐。三是及时联系沟通,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加强联系,实时了解政策动向和项目补录情况;另一方面与有意向出国的教师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其欲出访国别、欲出访时间和现有条件等信息,如有合适项目,提前告知并及时提醒其做好申报准备。(www.xing528.com)

4.加大投入,在保障支持上下工夫

一是设立教师公派出国专项资金。学校从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中设立专项基金,每年拿出400万元,并要求有条件的学院提供配套资金200万元,共600万元用于资助教师出国研修。二是以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出国。学校规定各类公派出国人员编制岗位保留;国家公派人员工资继续发放;单位公派人员出国期间工资暂停,按期回校并经考核合格后补发。三是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外语能力。外语水平是出国留学的“敲门砖”。学校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选派已入选国家公派项目的教师参加教育部指定的外语培训,并组织候选教师免费参加英语口语培训、英语中级培训和PET5考试培训,以促进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在职称文件中明确规定晋升高级职务时,“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PET5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线”,通过政策杠杆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5.热忱服务,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

合校以来,学校人事部及有关部门一直秉承服务的观念,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不断简化出国手续,热心解答各类出国政策和问题,帮助解决教师在办理担保、公证签证和对外联系等出国手续中经常遇到的实际困难,受到大家的理解和好评。每年新春,学校还向在海外留学、工作的教师发送电子贺卡贺信,传达了全校师生对他们的万分牵挂和真诚祝福,也表达了对他们早日学成回国,为学校发展再立新功的殷切期望。“片语传真情,温暖游子心”,收到邮件的老师们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校以来,我校教师公派出国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留学效益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回校的理工医科教师中平均每人出国期间发表EI以上论文1.4篇;文科教师中平均每人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或合作出版著作)0.8篇。留学人员回校后继续着科研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并逐渐成长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留学教师谨记学校的要求和期望,努力学习和工作,获得了国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学校曾收到来自匹兹堡大学对我校袁志勇教授的赞赏,称袁教授“是我们实验室工作最勤奋的人,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硕果累累,其表现在我们实验室有史以来的访问学者中绝无仅有”,并表示“在其回国后将继续保持合作研究”。

三、关于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1.选派周期缩短,对派出教师和学校要求更高

为减轻国家公派的管理难度,进一步提高留学基金的使用效益,国家留学基金逐渐倾向于缩短国家公派的选派周期(留学资格有效期),并严格控制延期派出和更改留学国别。国家留学基金委在2008年已经将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选派周期从两年变为一年,并表示全额资助项目也将推出同样举措。选派周期的缩短对留学候选人要求更高,要求留学人员提前做好对外联系和外语条件的准备,并严格按照留学计划的时间派出;与此同时,对高校人员的选拔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严格审核候选人留学计划的可行性,并加强教师外语培训和派出监管工作。

2.派出频率提高,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留学人员不再需要长期呆在国外进行课题研究,转而形成短期多次往返型的合作交流,留学人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留学任务,还可以顾及国内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研究生的培养。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国家留学基金委将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的留学期限由6~24个月调整为3~12个月。随着留学人员派出频率的提高,学校对留学人员的监管和考核任务将更加繁重,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3.依托项目互访,建立长期合作

长期以来,公派出国留学只是单向的我方到外方单位进行研修和学习,往往忽视了吸引外方到国内进行交流和访问。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越来越重视以现有科研合作项目为基础,以团队互派交流的方式建立长期、持久的合作研究,推动现有科研合作项目取得更大的进展。“中德合作PPP项目”是国家较早设立的该类项目,受到教师们的广泛好评。最近国家留学基金委又以相似模式陆续设立了“中国—苏格兰博士生教育及科研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和“中法‘蔡元培’交流合作项目”等项目,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4.功能不断拓展,与其他人才计划结合得更加紧密

教师公派出国留学一直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在新时期,该项工作又将肩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国家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时就多次提出,教师公派出国工作要与研究生公派出国项目紧密结合,加强教师对外联系才能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的派出渠道,加强教师对外合作研究才能保证研究生的派出取得更大效益。此外,在国家大规模实施“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今天,教师的派出还将肩负起人才引进的重任,学校也应将教师选派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紧密结合,将人才引进作为教师公派出国任务和效益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