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产生压力与挫折的因素

大学生产生压力与挫折的因素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残疾或自卑,本质上都是对自身某种特征的不认可、不接纳,这也是个人遭遇压力与挫折的根源。大学生的压力与挫折主要来自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细化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因此,外向型的大学生可能因人际冲突而产生心理困扰,内向型的大学生则更多因为缺乏朋友而烦恼。

大学生产生压力与挫折的因素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残疾的。西方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自卑之处。无论是残疾或自卑,本质上都是对自身某种特征的不认可、不接纳,这也是个人遭遇压力与挫折的根源。大学生的压力与挫折主要来自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细化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生理因素

生理条件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载体、前提和基础,一般涉及身高、体重、外形、生理功能等方面。网络世界对优质男女分别冠以“高富帅”“白富美”的称谓。对自己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不自信,则会给自己增添压力和困扰。

同时,受先天遗传的神经类型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敏感多虑、优柔寡断,面对压力则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有的大学生个性争强好胜、喜欢控制别人或控制自己的生活,对应激事件忍耐力差,也容易产生过度的压力。

2.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种植物,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竟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同样,不同自然环境下生活的人的性格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也就有不同的反应。长期在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的人们,会受环境的影响形成较为坚韧的品质,对外在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要迟钝得多;而一些在较好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人,则容易因为小的生活事件产生挫败感。

3.社会环境

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对个体的活动起着调节作用。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会形成社会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打上文化和历史的烙印,这种烙印就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内核。这样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往往会成为一群人区别于另一群人的关键点。大学的每年入学初,这种现象也较常出现。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既是深远的,也是直接的。

4.家庭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深远的。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可能对孩子的自信程度产生影响,或自负或自卑。家庭的精神环境,如家庭的氛围、父母之间的感情基础、父母的文化水平等,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态度和方式。此外,家庭的教养方式,常见的有安全型、权威型、放任型等,对大学生的人格、人际交往等均有深远的影响。

5.性格因素(www.xing528.com)

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就是本性、天性、一个人的性格。这句话说明了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形成、定型阶段,常见的性格类型有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人将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内部,外向型的人则指向外部。外向型的人相对而言比较热情、活泼、好动,善于与他人打成一片,很少将事情压在心底,话语直接坦率。因此,外向型的大学生可能因人际冲突而产生心理困扰,内向型的大学生则更多因为缺乏朋友而烦恼。

6.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引起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重要原因。在学习生活中,人们常常遇见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的事件,如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不能兼顾,甚至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这就是动机之间的冲突。动机冲突一般分为三种:双趋冲突,指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如鱼与熊掌,但是不可兼得;回避冲突,指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如前有狼后有虎,但不能同时避开;趋避冲突,指同一事件本身同时具有让人趋近和逃避的心态。

7.人际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具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大学生离开温暖的家庭,独自一人外出求学,在陌生的环境里对归属与爱的需要尤为强烈。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里,人际交往不仅是实现群体归属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生活中必然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内容。

8.恋爱与性

恋爱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心理结构逐步稳定成型的时期,大学生有强烈的性生理、性心理的需要。宽松的校园环境、充裕的业余时间、自由的自我管理等因素,都为恋爱的发生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对两性交往知之甚少,对性知识更是讳莫如深,甚至一无所知。因此,长久的单相思、被动恋爱、失恋都会带来“心理地震”,引发挫败感。加之性知识的缺乏与性冲动,一不小心就会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或者是以性压抑、性幻想与性自慰等方式转移,产生挫折心理。

9.认知偏差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影响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件本身的看法。对自我与外部事件的认识情况,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大学生普遍处在较为单一的学习环境中,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不能对自我与外部事件有充分、全面、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常见的认知偏差有三种表现: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10.高期望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广大父母对子女最殷切的希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又是学校老师的深切期待,因此,当代大学生被父母和老师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但是,学校和家庭并未进行必要的压力与挫折教育,造成他们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只具有如何获得成功的单向性准备,缺乏可能遭遇失败的预期。同时,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也有较高的期待,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憧憬美好未来,确立理想的目标。一旦遭遇环境变迁、人际矛盾,便容易与自我的美好期待产生冲突。如果将造成困境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则会形成强烈的无力感;如果归结为个人,容易否定自我,产生自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