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并结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应包括以下六点。而能够有效地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之间乃至家庭内部的关系,也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所有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教师的健康情绪状态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而言至关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而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保持的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并结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应包括以下六点。

1.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

正确地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接纳并喜欢它。教师要把教育作为职业慢慢提升为把教育作为事业,并且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示范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才能把教师素养与能力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2.具有良好和谐人际关系

教师职业是一种社会群体性合作的职业,教师的教育成果是个体与集体共同努力的产物。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爱与关心等正面态度应多于仇恨、敌意、嫉妒、漠视、厌恶等负面态度。而能够有效地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之间乃至家庭内部的关系,也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3.具有较高的自我教育效能感(www.xing528.com)

教师要育人必先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在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的基础上,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以此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获得较高的自我教育效能感。

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

教师对教育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质和性格特质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5.具有对现实环境正确的感知,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当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出现矛盾时,能及时调整自己,努力求同存异;当自身受心理问题困扰、心理压力很大时,能够运用排解困扰、减轻压力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及策略,能够随环境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在工作中,能够使用有效合适的解决方式来处理工作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能根据实际环境进行改进,积极适应和紧跟时代的步伐。

6.具有稳定的积极情绪状态

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生活中,均能真实地体验情绪,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所有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教师的健康情绪状态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而言至关重要。教师愉快、积极的情绪状态总是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善于克制、转移、淡化自身的消极情绪,做到不将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能理智地处理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的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做到善于克制自己的喜好,不把自己的喜好表露出来;教师需要做到教育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且不将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入家庭。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