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民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特点

我国农民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特点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我国农民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特点我国农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和习惯、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由此形成了农民传统消费上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传统消费特点,是指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30年的区间内。

我国农民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特点

第一节 我国农民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特点

我国农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和习惯、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由此形成了农民传统消费上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传统消费特点,是指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30年的区间内。

一、收入水平低

中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水平不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创造的净产值和提供的商品量都比较低,故农民的收入不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0元,比1954年的64.10元增加69.50元,增长2.1倍。这24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1%。农民收入普遍增加,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农户占全部调查户的33.3%,这部分农户要靠国家、集体救济和借贷维持生活;100~150元的农户占31.7%,这部分农户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150~200元属于中等偏下的农户,占全部调查户的17.6%;200~300元属于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农户占15%;而纯收入在300元以上的农户属于收入较高的层次,只占全部调查户的2.4%。[1]

1978年以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由于在农业发展战略上长期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挤掉了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致使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增长缓慢,农民收入上不去。即使是这样,农民的收入还不能完全用于生活消费,必须有一部分用于生产投资。另外,农民能享受到的社会消费基金要大大少于城市居民。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仅仅是在维持生存的水平上。

二、消费结构简单

我国农民的传统消费结构,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基础,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结构。农民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吃、穿、住、用、烧,这五项生活消费结构变化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活水平越低,吃所占比重越大。1954年至1978年由于农民收入增长不快,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消费结构的变化也不大。1954年各项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构顺序为吃、穿、用、烧、住;1963年为吃、烧、穿、用、住;到1978年,这种生活消费结构变为吃、穿、烧、用、住。在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中,吃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穿的比重在13%左右,其他支出相对更少。这种状况反映了低水平的消费结构。(www.xing528.com)

三、生活消费品以自给半自给为主

农民消费者生活消费品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自产自用的产品,另一个是从市场购买的商品。由于生产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农民的生活消费品基本是自产自用,商品性消费很少。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家庭副业收入只有35.80元,比1954年的56.40元还减少了20.60元,下降36.5%,由此农民的货币支出也相应有很大程度的减少。1978年农民购买生活消费品的货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品支出的比重,由1957年的53.5%,下降为39.7%。1978年食品消费支出中,自给性占75.9%,衣着、燃料、住房、日用品的自给性分别占11%、68.1%、4.9%、12.3%。[2]可以看出,1978年以前,农民的生活消费尤其是食品消费基本上是以自给为主的。

四、家庭以生活消费性支出为主

1978年以前,由于农村实行清一色的集体经济,农业生产由集体统一经营,农民不从事或极少从事家庭副业。因农民收入水平低,所得收入绝大部分只能用于维持生活需要,不可能进行更多的生产投资,因此,生产性开支较少。据统计,1978年,农民全年的总支出为135.70元,其中生产性投资约占12.5%,生活消费支出占85.5%。[3]这种支出结构,一方面反映了农民无力在农业扩大再生产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反映了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模式挫伤了农民进行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五、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较差

中国农民的生活一直比较贫困,消费一直受到抑制,由此形成克勤克俭、节制消费的习惯。平时用钱一般都很节省,精打细算。但也有缺乏计划,消费不合理一面,如遇到丰收之后、喜庆节日或婚丧事件时,不少农民往往摆排场、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消费过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