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愿意倾听的态度,进行有反应的倾听

愿意倾听的态度,进行有反应的倾听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获得聆听时身心的平静与和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理解他们行为的线索是,他们在以其唯一可行的方式奋斗,趋向成长,趋向成人。

愿意倾听的态度,进行有反应的倾听

第二节 愿意倾听的态度

一、用爱心去聆听

愿意倾听的态度对一个助人工作者来说,首先意味着学会用爱心去聆听周围的一切声响。在《读者》中记录了一位作者体悟到“用爱倾听”的经历。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腾得快疯掉了。我家住二楼。住在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个得了严重哮喘病的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地难受。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的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亮,那家的女儿就开始练习吹箫,声音呜呜咽咽,毫无乐感,听起来像鬼哭狼嚎。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清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我在朋友家里呆了一个小时,这里的环境确实幽静。但一个小时后,人们陆续下班回来,嘈杂声开始显现。最要命的是,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就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让人听了格外的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九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道:“他好像在说‘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而且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扑倒在地”。

朋友问我:“如果让你住在这里,每天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感觉如何?”我直摇头。“但是,在我的耳朵里,这孩子的声音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不但我有这样的感觉,住我们这栋楼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朋友见我一脸诧异,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病。从他四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教他说话,我们都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的邻居锲而不舍,坚持每天教他。到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能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也都热泪盈眶。这栋楼里的住户,都觉得这声音就是美妙的音乐。”

离开朋友家的时候,朋友对我说:“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只要学会用爱去倾听,这世间许多声音,都是美妙的音乐。”

朋友的话,在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当我再次听到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次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从中听出小女孩的进步。

是的,如果用耳朵去听,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着欣喜和欣慰。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获得聆听时身心的平静与和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二、尊重生命、信任人性

愿意倾听的态度,其次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信任。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坚信:“实现趋向”是一切生物都具备的基本倾向,是最能体现生命本质的生物特性。任何一个生物,不管是一株草,一棵树,一头狮子,还是一个人,只要他(它)被赋予了生命,他(它)就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生长、发展、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大意,是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如果你还不太明白,那么罗杰斯1977年写的一长段极富诗意的话对我们理解体会他的意思会很有帮助。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土豆储存在地下室的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竟然发芽了——很苍白的芽,比起春天播种在土壤里时长出的健壮的绿芽是那么不同。这些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两三英尺长,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线的方向。它们这种古怪、徒劳的生长活动,正是我所描述的趋向的一种拼死的表现。它们也许永远也无法长大成株,无法成熟,永无可能实现它们的潜能,但是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它们也要拼死地去成长。生命不知道屈服和放弃,即令它们得不到滋养。在与那些生命被严重扭曲的当事人,与州立医院后部病房的男男女女打交道的经历中,我常常想起那些土豆芽。供这些人成长发展的条件是那样恶劣,以致他们的生命常常看起来是异常的、扭曲的、少人性的。但他们身上那种有方向的趋向仍然令人佩服。理解他们行为的线索是,他们在以其唯一可行的方式奋斗,趋向成长,趋向成人。对我们来说,他们的努力古怪而又徒劳,但在他们,那是生命要实现自己的拼死挣扎。

可见,实现趋向的基本含义就是,生物要求将其由遗传赋予的潜在性状充分表达出来,要求将其自身所赋有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植物橡树,就是要完满地生长,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在动物如狮子,就是要成长,要捕猎,要交配,要哺育后代;在人类,就是要将各种身体的、心理的机能都充分表达出来。而所有这些表达、这些发挥,从某个特别的角度来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方向如罗杰斯所说,是向上的、向前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因此,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信任的。

三、进行有反应的倾听

愿意倾听的态度,还意味着进行有反应的倾听。虽然强调以助人为目的的倾听要尽量少说多听,但毕竟人是灵动的,不可能面对一个向你倾吐苦水的来访者毫无反应,否则,那又何异于对牛弹琴?因此,要将“反应性倾听”作为愿意倾听的态度中基本的要素之一。

“反应性倾听”基本含义是:接收当事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不仅注意外显的内容,更把握说者内隐的思想和感受。为了做到反应性倾听,必须把握两点要领:其一,识别出当事人所表达的关键信息(内隐的、感受性的、主要的、有助当事人自我了解的、促进探索的、促进对情境的理解的……);其二,把这种了解尽可能清楚地、明白地、简明地、贴切地传达给当事人。

下面是两个反应性倾听的例子。【例一】

当事人:我不能怪他们,我知道我长得太胖了……

辅导员:当你看到同室的人都有男朋友时,你感到很伤心。你还很害怕,担心由于外表不漂亮,没有人看上你。

【例二】

当事人:我来这里什么都没得说,就是我妈,非要送我来!

辅导员:你不想来这里,但是你还是来了,你不仅生妈妈的气,还生自(www.xing528.com)

己的气。

如果对例一中的当事人说“不用担心”或“你可以考虑节食”之类的话,对例二中的当事人说“你妈也是为你好”之类的话,是没有帮助的。这类反应不能帮助当事人提高他们的自我了解。上面两例中辅导员揭示了与主要的认知性问题相关的内隐感受,澄清了求助者的问题,增加了对整个情境的理解。

反应性倾听表明辅导员能够察觉、体认当事人潜在的甚至无意识的想法、冲动和感受,并能将自己内心真实的了解、接受和关心传达给当事人。同时,通过澄清求助者的感觉,可以提高双方对整个情境的理解。

下面有两个练习,请试着从三个回答中发现反应性倾听较好的答案。

【练习一】

当事人:哼,他就用那种该死的腔调告诉我做这做那,他以为他是谁?

辅导员A:老板都是那个样子的,不要把这放在心上。我相信他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辅导员B:当有人对你指手画脚时,你觉得很愤怒。

辅导员C:他对你不尊重,没有把你当做一个有自己的感觉的人。这让你确实感到愤怒。

【练习二】

当事人:我想重新工作。但是我丈夫认为当孩子从学校回来时,我应该在家里。

辅导员A:我能明白他为什么那样想。母亲在家里,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

辅导员B:你不能肯定是继续工作还是呆在家里。

辅导员C:听起来你在生你丈夫的气,因为你的丈夫把他的期望强加于你。

往往我们具备了爱心,也懂得了要尊重生命、信任人性,但是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反应性倾听。这时,就需要进行反省,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的倾听。有许多原因会造成我们对当事人的倾诉听不进去,没有听见,或者误听、错听。

第一类是心理辅导员人格方面的原因。柯蜜儿等指出,有三种助人者在倾听当事人倾诉的时候有很大困难。

(1)狂热的辅导员:这类辅导员太亢奋、太好动(或内心躁动,或身体行动,或两者都有),以至于连安静地坐着听当事人的故事都做不到。

(2)自我中心的辅导员:这种辅导员非常自恋,太执著于“诲人不倦”,以至于剥夺了当事人倾诉的机会。

(3)自我专注的辅导员:这种辅导员从表面上看像是在倾听,但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有太多的“杂音”,因而在情绪上无法真正倾听当事人的述说。

第二类是价值和动机方面的原因。人们容易带着评判的倾向来听,他们注意对方所说的与自己的价值观或看法是否一致,以此来把对方分成潜在的朋友或外人。这种倾向使辅导员在会谈中跟当事人的关系是“你我”关系,而不是“我们”关系。更严重者,则在价值观上发生冲突,并因这种冲突对当事人产生情感上的排斥甚至敌对。此外,有时当事人的话含有激起情绪反应或引发联想的作用,例如像涉及性、死亡、犯罪等内容,也容易引起辅导员从当前的内容分心。

第三类是客观方面的原因。这类原因很多,例如,因精力不够或时间较长而注意力涣散。真正的倾听是一件相当消耗精力的事,时间长了,听者可能分心走神,也可能变得不耐烦。又如,由于信息传递中“噪声”的影响,导致错听、错解。说的人心中是一个意思,听的人知觉到的是另一个意思。诸如同音字、声音清晰度、方言俚语、环境噪声等,都能造成这种“噪声”。

原因找准了,能改则改之,不能改的,我们需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