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杞人忧天的人∶广泛性焦虑障碍

杞人忧天的人∶广泛性焦虑障碍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达3%~8%。目前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和生活事件共同作用引起的。有些人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存在遗传易感性。一些不良生活事件的增加常易诱发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影响面大由于长期处在焦虑之中,生理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在6个月里的大多数时间里,存在过度焦虑与过度忧虑某事的现象。

杞人忧天的人∶广泛性焦虑障碍

☞案例

我是神经病。她苦笑地这么说。出门怕,在家怕,看电视怕,洗澡怕,连睡觉也会怕。怕些什么?不知道。就是怕。

整天冷汗直流,不住发抖,心脏怦怦直跳,头痛得要命,吃药也没用。只觉得好累好累,一点体力也没有,睡觉也睡不着,一点声音就醒来。胃口越来越差,吃一点东西就想吐,还常常跑厕所,不管吃什么都拉。手脚冰得像僵尸,头发也一直掉。

是不是得了癌症?她越想越害怕。

到小医院看了几次,医师都说小感冒,她不放心,又到大医院挂诊。血抽了、尿验了、X光照了、心电图做了,通通正常。医师大手一挥,笑着说:“没病!是你神经过敏!别担心了,回家好好睡个觉,就没事了。”

可是症状持续着。她依然紧张兮兮,没办法放松,整天坐立难安,注意力好差,出个门就掉东掉西,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老板交代的事,转瞬间就忘掉了。

直到有一天,有医师建议她看精神科,经过医师诊治,她才明白:自己得了广泛性焦虑障碍

她更焦虑了。

☞解析

所谓广泛性焦虑障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广泛性”一词暗示了此障碍的焦虑形式——一种长时间的、持续性的焦虑。患者几乎每天都处在高度焦虑中,有如惊弓之鸟,即使是小事也会让他担忧。这样的忧虑是难以抑制的,往往还会伴随着许多身体上症状,诸如:肌肉紧绷、坐立难安、失眠、冒汗、呼吸急促、腹泻等。倘若将这些症状分类,可以归纳成焦虑、肌肉紧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认知功能障碍四大类。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达3%~8%。患者以女性居多,人数约为男性患者的一倍,其中又以25岁以上、结过婚、失业的女性,或者家庭主妇最容易发病。但严重到必须住院者,男女比例则相当。患者通常发病于20岁以上,但只有1/3的病人愿意来看精神科,而且往往是患者已经困扰多时后,才会来精神科求助。广泛性焦虑障碍还常并发其他精神疾病,诸如社交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恐惧症或抑郁症,据统计,约有50%~90%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

广泛性焦虑有特征

上述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都是很常见的,不像恐惧症那样,有个恐惧的对象可以辨认;也不像强迫障碍,有个怪异的强迫性行为。乍看之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与一般的所谓“紧张”没有两样,也会伴随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现象,但是,经过仔细分析,还是会看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有其病态特征:时间太长,长得很不合理。一般焦虑多半有迹可循,例如:考试、出远门、升迁等,一旦压力事件消失,焦虑也会降低;但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却是持续的,时间会长达6个月以上。一般的焦虑不管程度怎样,患者能够自觉,也能够想办法减低;但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却是“难以控制”的,有如野火燎原般,已经完全失去患者的掌握,患者只能被动地身处其中,无法逃脱。

广泛性焦虑原因不单纯

何以一个常见的焦虑会演变到疾病的程度呢?目前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和生活事件共同作用引起的。有些人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存在遗传易感性。曾发现,双胞胎之中的一位罹患本症时,另外一位同样罹患本症的几率显著上升。其中异卵双胞胎共同罹病率提升到15%;同卵双胞胎共同罹病率更提升到50%。一些不良生活事件的增加常易诱发广泛性焦虑障碍。但研究发现,这些应激性事件只是催化剂而不会直接引起广泛性焦虑障碍,应激促成了那些有慢性焦虑体验的人们发生广泛性焦虑障碍。

心理学则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方向。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之所以会发生,是人们的错误认知所致:人们只看负面的消息,忽视正面的讯息,贬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估问题的严重性。在经过操作反应后,日常生活中每件事都变成了具有诱发焦虑的“线索”,患者自然长期处于惊恐状态。而精神动力学说则相信,这样的焦虑来自内在冲突。患者不安全的感觉、童年时期的创伤经验,都会造成一些冲突,深埋在心里,即使时过境迁,这些冲突仍旧藏在心中,不断干扰着患者,逼使患者必须花费力气去阻挡它们,而自我又无法解决,只能让庞大的焦虑流入意识,如此就会出现焦虑现象。当创伤经验太强,或压抑的时间太长,焦虑程度就会增强,严重时就构成了疾病。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影响面大

由于长期处在焦虑之中,生理功能必然受到影响。不只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连心血管功能、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也会受到波及。失眠、肌肉酸痛、恍恍惚惚、容易疲倦都是常见的症状。此时,日常生活自然会受到影响,工作能力减退,严重时连工作也做不下去。一旦患者倒下去了,连带家人也会饱受其害。(www.xing528.com)

虽然说,广泛性焦虑障碍是精神科领域的疾病,但实际上,却很少有患者到精神科求诊。患者往往辗转求医,跑遍内科外科妇产科,做过各种检查,却始终查不出原因,只弄得自己更加紧张,不知生的是什么怪病。到最后,精疲力竭的家属往往会指责患者想得太多,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但患者并非故意如此,也很不乐意见到自己这样,只是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焦虑。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6个月里的大多数时间里,存在过度焦虑与过度忧虑某事的现象。患者自觉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

焦虑与忧虑会伴随下列症状中的至少三项:

A.坐立不安;

B.容易疲倦;

C.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一片空白;

D.暴躁易怒;

E.肌肉紧绷;

F.睡眠障碍(无法入睡、或者无法熟睡)。

焦虑障碍的调节有方法

(1)积极主动看心理医生,作心理咨询,如实地反映自己的问题,树立焦虑症可治的信心,弄清自己患病的诱发因素,努力排除上述不良的因素。

(2)放松心情,最简单的方法是呼吸松弛法。深深地吸一口气,尽可能吸气,然后屏气,感到有点憋闷时再缓缓呼出。呼气要尽可能彻底,如此循环20次左右,一般可起到平缓紧张情绪的作用。

(3)转移注意力,如遇到焦虑反应时,去湖边看看宁静的湖水,去登山望远;也可以闭上双眼,默想自己身处美丽的湖畔,周围山清水秀,林间小鸟啁啾,泉水叮咚,可爱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总之,默想一些平静、缓和的情景也可以驱散自己的焦虑情绪。

(4)自我反省。有些焦虑是由于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5)自我催眠。患焦虑障碍的人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阅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如果上述措施都不能缓解你的焦虑症状,那你就需要尽快上医院去找专业医生咨询,或服用适当药物帮助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