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始征战与“败者为优”的介绍

原始征战与“败者为优”的介绍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这些用于表示“臣服”的“纳贡戏剧”,在远古的“无意识戏剧”中,率先由“娱神”变为“娱人”。而氏族争战中的“败者为优”传统,更长期深刻地影响于中、日、韩诸国民族戏剧的历史。

原始征战与“败者为优”的介绍

第二节 原始征战与“败者为优”

在追溯中国远古戏剧活动之时,学人们总是首先提到“夔率百兽舞”。夔是远古的一个图腾氏族,其在被黄帝氏族降服后,便于黄帝氏族面前展现自己音乐上的专长,“拊石击石”,效“上帝玉磐之音”,“舞百兽”以之取悦黄帝氏族,表达自己的顺服。在《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中,我们曾经将夔与另一个传说人物“方相氏”放在一起考察过。有学者推定,方相氏所主持的傩祭,来自一个熊图腾氏族的图腾祭礼,其图腾应当是人面、四目、熊掌。[3]这种装扮成半人半熊模样的驱傩活动,考索其在殷商时代盛行于中原地区的根源,最合理的解释是:与夔图腾氏族需要“率百兽舞”来表示自己对黄帝氏族臣服一样,方相氏之舞也是氏族间征伐的产物,是熊图腾氏族为黄帝氏族所败而表示顺服的产物。傩仪很早就包含舞蹈的形式,所谓“方相与十二兽舞”是也,在驱鬼防卫保安全的同时,又具备了一份娱乐。夔舞于后世不传,而方相氏所主持的傩祭傩舞,给予后世戏剧的形成发展以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大陆至今还有数十种傩戏活跃在十几个民族之中。

当年的黄帝氏族,是征服了夔这个氏族以后再征服蚩尤部落的。善击鼓又善制鼓的夔氏族,应该在黄帝征服蚩尤的战争中立过功。夔之牛鼓不光带有娱乐功能,鼓在古代是能鼓舞士气、催人向前奋勇杀敌的。黄帝征服蚩尤之后,蚩尤形象也进入歌舞表演之中,和黄帝之后进军别的氏族所高悬的蚩尤画像一样,堪助黄帝以“威天下”。蚩尤戏后来被称为“角觝戏”,秦汉时代十分流行。汉角觝戏《东海黄公》,对后世戏剧的形成产生了极大作用。《楚辞》中的《九歌·国殇》“操吴戈”、“挟秦弓”等对应性的描写,透露出《国殇》也是有装扮、有化身表演的,装扮的正是敌我双方的将士,化身的正是南北两地的军马。模拟战争场面的歌舞表演的发端远比屈原时代要早。屈原也正是见楚地“俗人祭祀”歌舞歌词“鄙陋”,才写作新歌辞《九歌》的。

夔率百兽舞、蚩尤戏、傩舞、“国殇”舞,都是武舞。这种夸耀武力、表演武姿的舞蹈表演,原本在自己部落里,是为了祈祷本氏族的平安和谋取征战获胜而设的;一旦这一氏族被另一氏族征服,这种土俗歌舞都要原封不动地搬到征服者面前去表演,一是为了表示供奉,娱人耳目;二是为了表示臣服,显示愿效犬马之劳的意愿。而征服者当然乐意观看,并乐意把这样的表演拿出去示人,那是因为,新归顺的氏族已经成为自己氏族的一部分,夸耀他们的尚武有力便是夸耀自己,一个强大的氏族尚且为自己所灭、受自己驱使,这无疑对其他氏族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威慑,黄帝画蚩尤像“以威天下”,无疑就是出于这种目的。

img12(www.xing528.com)

角抵戏东海黄公(河南南阳汉画像石

这些歌舞原本是本氏族用来祈求神祇保佑自己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不幸被对手征服。他们一般不会喑哑声音停挥舞袖,常常依旧表演,只是原来的祈祷胜战“脱落”了,这些土俗歌舞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以艺术的形式来宣誓效忠。而这种后来被强加上去的新目的必定更容易脱落,这种祭祀舞正是在其功能的二度脱落中,产生了成长为艺术品类的契机。也就是说,这些用于表示“臣服”的“纳贡戏剧”,在远古的“无意识戏剧”中,率先由“娱神”变为“娱人”。中国的角觝、傩舞,日本的各类土俗舞,正是这样逐渐迈上艺能化道路的。而氏族争战中的“败者为优”传统,更长期深刻地影响于中、日、韩诸国民族戏剧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