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头记》中的倒扁儿”真相,解释清楚!

《石头记》中的倒扁儿”真相,解释清楚!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它的第二句话很重要,即“临时借贷钱物也叫‘倒扁儿’”。在这里“倒扁儿去买”是不通的,因为“倒扁儿”不是买,应该做“倒扁儿去”才对。短期的、临时性的借贷则通称“倒扁儿”,比较随意,面子上也好看一些。准此,“倒扁儿”就是“倒扁儿”,绝不能够解释成“倒揣”。

《石头记》中的倒扁儿”真相,解释清楚!

第一五七问 “倒扁儿”怎能是“倒揣”

贾芸到舅舅卜世仁那里借冰片、麝香,给凤姐送礼,卜世仁说了一番话:“再休提赊欠一事,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错了,就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还赶出铺子去。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买,这是一。”

这个“倒扁儿”,通行本有注释:“倒扁儿——即倒揣。这里指无货可卖,须到别家铺子去套购现货来应付门面。”这个注释很成问题,不但没有把这个“倒扁儿”解释清楚,反倒又多出一个新词“倒揣”,而这个“倒揣”又没有解释。一九九四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石头记》,是以光绪九年(1883)上海广百宋斋印行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为底本校勘的,它对这个“倒扁儿”也加了注:“【倒扁儿】无货可买把银子倒揣回去。又,临时借贷钱物也叫‘倒扁儿’。”这个注释把“倒揣”的意思注出来了,就是无货可买把银子倒揣回去。但是这样注释也很成问题,卜世仁既然说“只好倒扁儿去买”,怎么能够又把银子倒揣回来?这等于说不买。但是它的第二句话很重要,即“临时借贷钱物也叫‘倒扁儿’”。对这个词,周汝昌校本也做了注释:“倒扁儿,犹言拆兑、挪借、想曲折办法。今京东如宝坻等地口语尚常用。”这个注释可说基本接近本义,但是如“想曲折办法”,“倒扁儿”这个词是没有这个意思的,京东常用也不准确,这个词在唐山各个县就不一致,比如同样的意思,在昌黎一带就说成“摘尖儿”,而不说“倒扁儿”。宝坻是否这样说我不知道,作为丰润人,我确知这是一个丰润的常用语。

这个词庚辰本做“只好倒扁儿去”,梦稿本做“只好倒扁儿去买”,其他郑藏本、列藏本也都做“倒扁儿去买”,周校本就是采取的这些本子的文字,做“倒扁儿去买”,通行本则采用庚辰本的文字参以其他本的文字,做“倒扁儿去”。在这里“倒扁儿去买”是不通的,因为“倒扁儿”不是买,应该做“倒扁儿去”才对。周校本采取这样的文字显然正文与注释发生矛盾。(www.xing528.com)

“倒扁儿”的准确释义应该是“临时性的拆兑”,它与买没有任何关系,与借倒是相近。但是这种借不是那种一般性的借,而是一种短期行为,用不了几天就要还的,因此说不上是借,而是一种互通有无的行为。在丰润,比较长期的借贷才叫借,比较正式,面子上也不大好看。短期的、临时性的借贷则通称“倒扁儿”,比较随意,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记得儿时,由于父母都在外工作,家政完全由祖父母主持,按说就当时来说,父母的工资不算很低,但是由于祖父母平时过日子“手大”,比较讲些排场面子,亲戚朋友来往也多,故不但没有任何积蓄,每逢月底几天,还往往资金短缺,这个时候就须向左邻右舍借个三块五块,到月初父母开支再还人家。这个工作通常是祖母去做,她老人家就把这个过程称为“倒扁儿”。对于这个印象我是很深的。

卜世仁开的是香料铺子,从他的口气来看不算很大,如果有人拿现银子来买大宗的冰片、麝香之类,铺子里没有那么多现货,怎么办?就需到其他铺子借一些来,卖出去,等明儿进了货再还给人家,这个过程就叫“倒扁儿”。应该说曹雪芹把这个词用在这里是极其准确的。这绝不是拿银子去买,如果拿银子去买,干脆就叫进货得了,何必要用这个“倒扁儿”?准此,“倒扁儿”就是“倒扁儿”,绝不能够解释成“倒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