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套色木刻版画产生的介绍

中国套色木刻版画产生的介绍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套色木刻版画最初产生的时间是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设色版画,是先以木刻版印刷以后,在墨色印好的图像上,再用手工涂彩。苏州桃花坞套色木刻版画是在明代晚期套色木刻版画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套色木刻版画产生的介绍

一、中国套色木刻版画的产生

苏州桃花坞木刻版画先后有过多种表现技法,其中以套色木刻版画著称,为了研究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的发展渊源,先要对中国套色木刻版画产生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中国的套色木刻版画最初产生的时间是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设色版画,是先以木刻版印刷以后,在墨色印好的图像上,再用手工涂彩。较早的例子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中的辽代木刻版画《炽盛光九曜图》,是印出黑色线描稿后,用手工染出各种颜色[2]。现存最早的年画被认为是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出土的金代木刻版画《四美图》,共出的还有独幅木刻版画《义勇武安王关羽图》,这两幅版画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最近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又展出了一张艺术风格相近的独幅木刻版画,为《文士清赏图》,图中的文士戴宋金时期流行的东坡帽,正坐在椅上赏鉴古玩(图1)。这幅版画上的文士面相椭圆,额头宽广,眼细而上挑,衣纹线描起笔较重,背景的松树形态和疏朗的松针,与《义勇武安王关羽图》中的松树图像相似,可能同为金代的独幅版画作品。这幅画的人物衣领、瓶花的叶子、珠子等处呈现出淡绿色,这些分散的绿色究竟是用笔染出,还是用套色版印出,由于未亲见原作,因此尚不能作出判断,但可推知当时有供欣赏的独幅设色木刻版画。(www.xing528.com)

从现存的版画实物资料来看,最早的套色木刻版印刷书籍出现在元代。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刊印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经文和注解分别用黑红二色印成,卷首的《灵芝图》也用黑红色相间印成。到明代中期,随着通俗文学的流行,书籍版画插图得到提倡。木刻版画先后在徽州金陵、建安、杭州、苏州等书籍刻印中心风行开来。版画艺术的兴盛,促进了彩色木刻版画套印术的发展。先是运用了一版多色的印法,是木刻而成的以线和点构成图像的同一刻版上,在刻成的图像的各部分相间地涂不同的颜色,将纸覆盖于上而印成。明代万历年间,安徽休宁程氏滋兰堂刻制的彩色套印《巨川舟揖图》,就是采用一版多色法印成。在此之后,进一步又产生了分版分色的印刷法。在天启六年(1626),吴发祥在南京用分色版套印法印成《萝轩变古笺谱》。休宁胡正言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起,运用饾版分色套印法刻印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画谱》。饾版印刷是将同一幅画样的版面分成许多小版,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将颜色由浅到深逐次地印在同一张湿的生宣纸上,兜合成完整的印制画面。饾版印刷可以印出依照的画样上的颜色的深浅变化,还能印出图像的阴阳明暗(图2)。但饾版印法也有其局限,适宜于印制小幅的书籍插图类的版画作品。胡正言还运用了拱花印制方法,“拱花”是将相对的凹凸的两块版,中间夹纸嵌合在一起,使纸面印制图像的部分拱突而起,具有立体感。苏州桃花坞套色木刻版画是在明代晚期套色木刻版画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