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民间木刻-版画普及、影响深远

清代民间木刻-版画普及、影响深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木刻,在逆境中出乎意料地得到普遍发展。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深扎根于中国广大农村,几乎占有了家家户户的墙壁,使版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画面单纯明快、色彩艳丽,受到人民的欢迎,其销售量之大,影响之深远,没有任何绘画艺术可与之相比。清代末年,外患频起,官场腐败,农业经济滑坡,民不聊生。纵观中国版画一千年的历史演变,版画基本上是作为印刷品的面貌而存在的。

清代民间木刻-版画普及、影响深远

清代版画继承明代遗风,在画家雕刻工的分工合作下产生了不少佳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比明代都有所发展。除了官方主持的兴盛一时的附有大宗版画插图规模宏大的“殿版”制作外,还有相当繁荣的民间私人书坊刻制的画谱。同时,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和苏州桃花坞三大民间木版年画制作中心(图3-13至3-17)。

清初的“殿版”制作虽受官府限制,在艺术个性上没有什么起色,但画面非常写实,山川河流,市镇庙宇,历历可数,对于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价值。较为典型的有《耕织图》《南巡盛典图》《万寿盛典图》等。

民间私人书坊所刻制出版的一些版画之作,无论是在绘画的艺术性上还是在刀刻技法上都远远高出“殿制”刻本。如顺治三年绘画大家萧云从所画、汤复所刻的《离骚图》,顺治五年刘英、汤尚、汤义所刻制的《太平山水图》,康熙八年的《凌烟阁功臣图》,乾隆八年的《晚笑堂画传》等。另外,民间刻本版画插图也别具风范地发展起来了。

隋唐演义》中的百幅插图和《秦楼月传奇》中的插图皆结构奇幻,清新稠密,细致入微,刻制有力,精绝一时。在彩色画谱方面,继承了胡正言的彩色套印技法而继续发展。康熙四十年,李渔和沈心友请人编绘并由雕版刻工精心雕刻的《芥子园画谱》,在短版套印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在传播中国绘画技法方面起着桥梁作用的绘画范本。清代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木刻,在逆境中出乎意料地得到普遍发展。闪耀着人民思想与智慧的新兴木版年画,体现了民族审美的传统风采,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深扎根于中国广大农村,几乎占有了家家户户的墙壁,使版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

图3-13 清代·天津杨柳青(万象更新)

图3-14 清代·扬州梦插图

图3-15 清代·苏州桃花坞(百子图)

图3-16 清代·苏州(采茶牛图)

图3-17 清代·《芥子园画谱》(www.xing528.com)

中国早期的民间木版年画与唐宋时期的绘画及宗教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版画制作上主要是用纯的墨版或朱砂来印制,也有在墨版印好的基础上加上手工彩绘,后再发展成多套印制等形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版年画作坊,当推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杨家埠。年画内容很丰富,如故事、戏曲、美人、典故、神像、动物花鸟风景,以至时事新闻等,并注意与群众生活和实用装饰相结合。画面单纯明快、色彩艳丽,受到人民的欢迎,其销售量之大,影响之深远,没有任何绘画艺术可与之相比。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他们表现出来的淳朴的审美观念,对形式的探索与艺术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遗产

清代末年,外患频起,官场腐败,农业经济滑坡,民不聊生。鸦片战争后,欧洲石版印刷术开始传入我国。例如,光绪十年点石斋石印画版的出现,再加上铅印、铜版等铸版技术的引进,使雕版木刻艺术受到很大打击,这一优良传统艺术从此衰败。

纵观中国版画一千年的历史演变,版画基本上是作为印刷品的面貌而存在的。制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虽为模拟绘画原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中国版画却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品质,这就造成了我国虽然雕版印刷技术成熟很早,但版画艺术语言的成熟很晚这种相互背离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