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色彩简史:揭秘民间木版画色彩!

中国色彩简史:揭秘民间木版画色彩!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万历年间,中国木版画艺术成就达到了高峰。这是我国木版印刷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套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诗笺”版画艺术又有新的发展。清初雍正、乾隆年间木刻画不但套色,还用渲染方法赋彩,并用深浅不同的墨彩,色调淡雅柔和。清康熙末年套版增至多种颜色。最盛期在乾隆年间,画面色彩浓重艳丽,鲜明强烈。中国民间木版画种类繁多,以年画、纸马和商业用的印刷品居多。

中国色彩简史:揭秘民间木版画色彩!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中国版画艺术成就达到了高峰。郑振铎誉为“光芒万丈的万历时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3]

明代天启七年(1627),胡正言“十竹斋”饾版彩色套印本出版。此辑有高友、高阳、魏之璜等画共8种,为书画谱、梅谱、竹谱、兰谱、石谱、翎毛谱、果品谱、墨华谱,每种20篇,合计160幅。色彩有黄绿、青绿、墨绿、赭色、褐黄、中黄、粉紫等。这是我国木版印刷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套印。

明代以后为我国彩色套印全面发展的时代。《朱墨刊本》为闵齐伋、闵昭明等首倡的彩色套印书籍,用朱、墨二色或三色、四色套印。万历三十四年(1606),程大约彩色套版刊印《程氏墨苑》,把几种颜色画在一块雕版上,一次捺印完成;其中彩色印版近50幅,多半是四五色套版,色彩绚丽。《风流绝畅图》通帙用彩墨印,人物肤色衣履,几饰窗帏,无不栩栩如生。当时戏曲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是彩色套印本。

与“十竹斋”套色版画同时期,徽州艺人还创制了一种《套版简帖》,也是套色木刻,印于契纸上,多画人物山水,套色华丽。图《日出》,色彩柔和清淡,以淡青绿、淡黄褐、红褐组成和谐的色调。图《听瀑》,色彩有淡青、灰绿、淡黄褐并有拱花水纹,色彩柔和,情调雅致,大致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所作。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诗笺”版画艺术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彩色诗笺色彩多样,一时彩印画之风大盛。[4]

清《秦琼尉迟恭·武将门神》(河北版)

清《仕女戏婴图》(天津版)

清《东厨司命》(江苏版)

清《姑苏阊门图》(江苏版)

清《天下第一大景·登州海市全图》(山东版)

明末到清初雍正期间,年画色彩多至六七色,但缺乏晕渲。清初雍正、乾隆年间木刻画不但套色,还用渲染方法赋彩,并用深浅不同的墨彩,色调淡雅柔和。

年画是人们喜闻乐见、发行量大的画种,全国有三处年画最为著名。(www.xing528.com)

(1)天津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先用木版印出线纹,再填彩色。后来采用木版套色,人物头、脸、衣物等部位敷粉施色晕染。清康熙末年套版增至多种颜色。最盛期在乾隆年间,画面色彩浓重艳丽,鲜明强烈。

(2)苏州桃花坞年画:明代已有年画印行,到清初更加发达,至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大都是敷色或彩色套版刷印,色彩单纯明快,单线平涂。喜用浓艳的原色,套用红、黄、绿、青、紫五色,对比强烈,用墨线或金色线分界,使色彩调和。

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清代中叶杨柳青年画流传到潍县,促进了潍县年画的发展。其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常用红、绿、黄、紫、黑五色,以黑为主版,也有加桃红、灰、金黄。用色概括夸张,富于装饰风格,有明暗层次的变化,又有冷热的补色对比。

中国民间木版画种类繁多,以年画、纸马和商业用的印刷品居多。年画起源于宋代。其多为“门神”之类,明清两代发展到鼎盛。其工艺有单色墨印后填色,也有多版套印。木版画一般用土纸(如麻纸、皮纸、元书纸),虽较粗糙,但吸水性好,印后平整,墨色均匀。颜料均为民间自制,如黄色,是用未全开放的槐树花,晒干后炒焦,再用水煮,并加白矾、蛤粉制成“槐子黄”,这种黄加靛蓝为绿色,加赭赤为橘黄色;剩下的渣滓和石灰炒干,去杂质后便是深黄色。又如红色(木红),即用苏木茎干去皮,加水煮后再加白矾,便成鲜红胭脂,并可配制深紫、茄花(加靛蓝)等颜料。剩下的渣滓稍加矾水可作套印印刷的绛红色。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科学文化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色彩科学原理也不例外。我国学者张福僖将《光论》译成中文,从此色彩的光学原理在中国传播,色彩得到了科学阐释。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的清王朝,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色彩的应用和研究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注释】

[1]曹振宇.中国近代合成染料染色史[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9.

[2]王世襄.王世襄集:中国古代漆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4]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5: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