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伯年:中国色彩简史

任伯年:中国色彩简史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伯年(任颐)是我国绘画史上少有的全能画家,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能。任伯年的花鸟画或工笔或没骨,或勾勒敷彩或泼墨写意,各具特点。任伯年的花鸟画,色彩亮艳而鲜明,与传统的花鸟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有人认为是受到西洋水彩画的影响。任伯年对紫色似乎特别敏感,他能表现紫藤在阳光下变化不同的色层,紫色用得极匀净、透明。清任伯年《菊蟹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中国色彩简史

任伯年(任颐)是我国绘画史上少有的全能画家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能。任伯年的花鸟画或工笔或没骨,或勾勒敷彩或泼墨写意,各具特点。他在色彩上继承古典和民间美术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洋画的用色技巧,将西洋红用于花鸟画中,“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他的花鸟画色彩丰富华滋,具有水彩的韵味,有的淡雅,有的浓艳,有的则是淡雅与浓艳结合;有的单墨色,有的彩墨淋漓,使人感到轻松活泼,巧变不竭。

任伯年也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酸寒尉像》,人物面部线条精准,刻画入微,与衣服大笔渲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体。画面人物头戴红缨帽,脚蹬长筒靴,衣着葵黄长袍,外罩乌纱马褂,拱手作揖,活脱一位官袍楚楚的低级官员形象。这幅肖像最抢眼的是官帽的长缨红色,与腰间红色挂件相互辉映,相映成趣。整个作品繁简有致,形神兼备。

任伯年的花鸟画,色彩亮艳而鲜明,与传统的花鸟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有人认为是受到西洋水彩画的影响。任伯年在上海的时期,正是西洋绘画风行的时代,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观念及使用方法令许多人感到无比美妙与新鲜。任伯年学过素描,接触过许多西方的油画、水彩画作品,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过西洋红。

西洋红,一看这一名称人们就知道是舶来品。它原名叫胭脂红,是从寄生于南美仙人掌上的小白虫血液中提炼的血素制成的。后来仙人掌种植和胭脂虫培养技术被欧洲人窃取,胭脂红这一颜料随着东印度公司的东进,于明代(1570年前后)越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传入菲律宾后抵达了中国。

清任伯年《酸寒尉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有的人认为,任伯年的花鸟画大量应用对比色,一反花鸟画以水墨为主的特征,是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任伯年对民间艺术非常欣赏,对苏州桃花年画由衷地感兴趣,与北塔寺附近年画作坊老板关系甚好,任伯年借鉴年画用色极有可能与之有关。任伯年和许多海派画家一样都是以卖画为生,所画作品必须符合买主的需求,色彩方面多以红、黄、蓝为主色调。例如作于1877年的《菊蟹图》,石绿的菊花叶子、石青色的酒壶与朱砂色的螃蟹形成强烈的对比,蟹壳由红到淡黄的色彩变化根本不是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分明是水彩画的色彩冷暖表现,在其笔触塑造过程中还存有小块的留白。(www.xing528.com)

清任伯年花鸟画册页
牛津爱胥茉林博物馆藏

丁羲元先生在《任伯年艺术论》(《朵云》4集)中认为:

任伯年作品的色调丰富和谐,明快抒情,《紫藤翠鸟》是他晚年最成熟的作品。大片烂漫的藤花,透着一派阳光,鲜艳娇嫩极了。一只蓝顶红爪的翠鸟,俯颈啄羽于枝间,腹部也感受着阳光似的,洁白可爱的绒毛蓬松着。这是一首幽静辉煌的春之颂歌。任伯年对紫色似乎特别敏感,他能表现紫藤在阳光下变化不同的色层,紫色用得极匀净、透明。《红叶》色调更是抒情,阳光幻出了叶筋的鲜红,而暗部的枫叶,则染以胭脂等暗红,枫叶间的一对鹦鹉,全以色彩点染,五色斑斓,光彩浮动。他善于运用多种色层的红色,在中国传统的朱砂、胭脂、朱膘之外,他又大胆地采用西洋红入画。洋红价昂贵,但质细洁,色泽鲜艳。任伯年喜欢以洋红画枫叶、凤仙花、红菱等,也喜以洋红掺和朱砂色画桃花。他主要是用鲜明的红色,造成一个响亮的高音区,然后经过紫色、浅黄、粉白的过渡,来与传统的石青、石绿色相映衬,从而达到多色调的交响。

清任伯年《菊蟹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