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夏南北两镇发展演变

宁夏南北两镇发展演变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派武将管理,称“镇将”。因“神兽”震惊全国的高平镇北魏在宁夏境内的另一个军镇称“高平镇”,设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辖今宁夏南部山区及甘肃的平凉市大部。528年,波斯国王派使节将一头狮子赠送给北魏皇帝,长途跋涉两万里抵达高平。北魏朝廷调集重兵,历经两年才镇压下去。

宁夏南北两镇发展演变

第三节 从南北两镇到州郡林立

399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跬在平城(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立北魏政权。北魏于431年灭赫连夏,占领宁夏全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493年迁都雒阳。而长江流域于420年由刘裕灭东晋建宋,形成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

北魏初期在其北部鲜卑族故地设置军政合一的镇,不领郡县。宁夏全境都是鲜卑族旧地,故设薄骨律、高平两个军镇,朝廷派武官(称“镇将”)管理。后期则同内地一样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而且郡县大量增加,所谓“百户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宁夏后来1500多年的州、县建置名称,如原州、灵州、盐州……多数是北魏后期形成的。因史料毁于战火,这些郡县的始置时间多数很难考定。

535年,割据关西宇文泰杀魏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都长安,因为尚有关东的东魏政权存在,所以史称“西魏”。西魏据有宁夏全境,其建置多沿袭北魏。

西魏自建立以来,鲜卑族的宇文氏集团就实际掌控着政权。557年,宇文觉登天王位,建立北周政权,并于577年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北周亦据有宁夏全境,仍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而且郡、县的增移、改名更多。

因骏马而得名的薄骨律镇西汉在黄河洲岛上设置的灵洲县,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都被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控制,一直没有行政建置。407年,赫连勃勃在这里建成果园,称“果园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赫连夏后,于太延二年(436年)设置薄骨律镇,其位置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他访问当地老人得知,原来是果城放养过一匹著名的战马,嘴唇为白色,称“白口骝”,所以民间就以“白口骝”作城名。叫来叫去,就变成了谐音的“薄骨律”。这个军镇属军政合一的建置,下面不领郡县,辖今宁夏的中部、北部。朝廷派武将管理,称“镇将”。诸多镇将都庸庸碌碌,唯有一位叫刁雍的,为当地百姓办了几件富国利民的大事,乃至名垂青史。刁雍于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初到任。当年四月,他就奏请朝廷批准修建艾山渠,浇灌屯田及民田4万顷,使银川平原的河西成为富足的粮仓,到处“平地积谷”,刁雍不得不又在河西建仓城储粮,称“刁公城”,其位置在今宁夏永宁县望洪镇南。第三年,朝廷下令将50万石存粮用牛车调至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西)供军需。刁雍改作水运,一冬造船200艘。原需5000辆牛车、上万头耕牛、上万劳力历时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改用水运后,仅用2000多人半年即告完成,使百姓免受军运之苦,使全镇不致“大废生民耕垦之业”。更重要的是,刁雍开艾山渠,使宁夏平原的河西世代有自流灌溉之利;他首创黄河大规模长途水运,后人“永以为式”,使河套地区水运事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因“神兽”震惊全国的高平镇 北魏在宁夏境内的另一个军镇称“高平镇”,设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辖今宁夏南部山区及甘肃的平凉市大部。这里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汉族居少数,鲜卑、敕勒、匈奴等少数民族占多数。北魏立国的前50多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但到了后期,朝野上下腐败滋生,民众苦不堪言。524年,高平匈奴族农民赫连恩发动各族民众起义,共推敕勒族人胡琛为首领,号“高平王”。起义坚持3年后,胡琛被另一支义军领袖派人暗杀,内部人心涣散,外有官军追剿,形势十分严峻,起义转入低谷。匈奴族将领万俟丑奴接过义旗,继续与官兵浴血奋战。当时高平是“丝路”重镇。528年,波斯国王派使节将一头狮子赠送给北魏皇帝,长途跋涉两万里抵达高平。为了振奋军心、激励士气,万俟丑奴下令扣留狮子,取其吉祥之意,改元“神兽”元年,自称天子,任命百官。至此,起义声势波澜壮阔,神兽信息震惊全国。北魏朝廷调集重兵,历经两年才镇压下去。万俟丑奴与那头波斯狮子同被“槛送”洛阳,人被腰斩于市,兽被豢养于御用动物园中供皇帝观赏。起义虽然失败,毕竟动摇了北魏政权。不到五年,北魏拓跋政权便崩溃灭亡。

塞北江南的灵州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将薄骨律镇改置为灵州,并设郡县,州城设在回乐县。魏收所著《魏书·地形志》灵州部分佚失,而且所用资料尽毁,因此北魏灵州所领郡县大多无法考证。西魏仍设灵州。其间,东魏在天平三年(536年)迁移灵州民众5000户至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县城关),以此为侨治灵州。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又在宁州(寄治山西介休市)侨治灵武郡。北周在灵州置总管府,领普乐、怀远、历城、临河郡。辖境约当今宁夏中宁县以北各地。北周时,灵州所辖的宁夏平原就有了“塞北江南”的美誉。那么,为什么叫塞北江南呢?古籍出现两种说法。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宣政元年(578年)三月,北周大将军王轨击败陈将吴明彻,俘斩三万余人,将所俘江东士兵迁于灵州安置。江东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此称灵州为“塞北江南”。此为“习俗相化”说;宋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则说灵州“有水田果园,置堰分河水溉田,号为塞北江南”。还有唐代诗人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此为“水乡风貌”说。两说都是有理有据,而此后的1500多年,人们理念中已把二者相融:人文方面既有江南的尚礼好学之风,地理方面又兼具江南的鱼米之乡特色。所以,宁夏平原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故谓之“塞上江南”。

普乐郡 治回乐县,北魏后期始置,具体时间待考,领回乐、鸣沙二县,辖境包括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西部、青铜峡河东地区及中宁县全境。北周仅领回乐县,辖境略有缩小。

回乐县 治地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北周初年以东汉之富平县地置回乐县,与灵州、普乐郡同治城。辖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西部及青铜峡市的河西地区。

鸣沙县 治鸣沙镇(今宁夏中宁县鸣沙镇),北魏始置,上隶灵州普乐郡。西枕黄河,此地人马行经,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辖今宁夏中宁县及中卫县河南地区。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于此置会州。建德六年(577年)废州为鸣沙镇。

会州 参见鸣沙县。

怀远郡 治怀远县,原为灵州属地。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从江南移民两万于此,始置怀远郡,隶灵州,领怀远一县。辖今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及青铜峡市、平罗县大部。

怀远县 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东掌政乡洼路村,滨临黄河。曾名“饮汗城”,沿革失考。赫连勃勃以此为皇家园林,称“丽子园”。北魏始置怀远县,隶灵州。西魏废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从江南移民两万于此,置怀远郡并怀远县,县境与郡同。

宏静镇 治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镇附近,一作弘静镇,北魏徙关东汉人到此屯垦,立弘静镇,属怀远县。《魏书·刁雍传》: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刁雍上表曰:“臣镇所绾河西……平地积谷,实难守护。兵人散居,无所依恃。今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立城之所,必在水陆之次……”诏许之。次年三月,城筑就,诏名“刁公城”,以旌其功。城在黄河之西三里,又名“薄骨律仓城”。后移汉人居此,故俗谓之“汉城”。

吕城 今宁夏永宁县即此,即西汉时之(北)典农城。郦道元《水经注》:“俗名之为吕城。”属怀远县。

胡城 今青铜峡市西北。即西汉灵武县治。北魏破赫连昌,收胡户(匈奴族民户)居此,故号“胡城”。

历城郡 治建安县,北周太和初(477年)平三齐,徙山东历下之民居此,故名“历城”。北周始置历城郡,隶灵州,领建安一县。辖今陶乐县及灵武市北部。(www.xing528.com)

建安县 治浑怀障(今宁夏平乐县陶乐镇西南),北周始置,隶历城郡。县治在秦蒙恬所筑塞外浑怀障。辖境与郡同。

临河郡 治地待考,西魏始置,属灵州,治地及属县均不详。疑在今宁夏平罗县北。

西安州 治大兴(今陕西定边县南),西魏始置西安州,废帝三年(554年)改为盐州,辖今陕西定边县、内蒙古乌审旗及鄂托克旗南部、宁夏盐池县大部。领大兴郡。

盐州 治五原镇,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以西安州改置,其北有黑盐池、白盐池,产盐颇丰,故名“盐州”。北周文帝迎娶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为皇后,路经黑盐池即此。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盐州五原县有乌池、白池,乌池盖即黑盐池也。辖今陕西定边县、内蒙古乌审旗及鄂托克旗南部、宁夏盐池县大部。领大兴郡。

大兴郡 治大兴(即五原镇),在赫连夏复地,北魏始光末年(428年)太武帝平赫连昌,始置大兴郡。西魏改五原郡。寻置西安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置盐州,州、郡同治。

五原郡 治五原镇,西魏以大兴郡改置,以其地有“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可岚贞原、横槽原”五原而名。

大兴县 治五原镇(今陕西定边县南),北周以五原镇置,为盐州、五原郡治。

蒲川镇 疑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西魏镇名,属大兴郡。

南北朝时的原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废高平镇改置原州,治高平城,取“高平”曰“原”,同时置郡县。这是原州首次作为州级建置出现。领郡二:高平郡、长城郡;辖县四:高平县、默亭县、黄石县、白池县。辖境约当今固原市所辖各县、区和海原县、同心县大部。西魏改名“平高郡”。北周置原州总管府,又在长城郡下置平凉县,增辖今宁夏泾源县及甘肃平凉市大部。《周书·武帝纪》:“天和四年(569年)筑原州城。”此系扩城展筑。

高平郡 治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属原州,领平高、默亭二县。辖境约当今宁夏固原县及隆德、西吉、海原、同心县之大部。西魏末更名“平高郡”。

平高郡 治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城关),西魏末以高平郡更名,仍隶原州,辖县未变。

高平县、平高县 治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城关),西汉始置,三国魏废,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复置,隶高平郡,为原州、高平郡治所。西魏末改平高县。辖今宁夏固原县中部和北部、同心县南部、海原及西吉县东部。境内有木峡关。《北史·周本纪上》“永熙三年(534年)帝进至原州……引兵上陇……军出木峡关”即此。

默亭县 治今宁夏固原县瓦亭。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西魏、北魏因之,属高平郡。辖今宁夏泾源县东部、彭阳县古城乡及隆德县大部。《魏书·地形志》误作“里亭”。

长城郡 治黄石固(今宁夏彭阳县东南沟口乡红河滨),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属原州,因郡内有秦长城蜿蜒而过,故名。领黄石、白池2县。辖境约当今宁夏彭阳县大部、甘肃平凉市北部。北周建德元年又增辖平凉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黄石县为“百泉县”。

黄石县 治黄石固(今宁夏彭阳县东南沟口乡红河滨)。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地在阳晋川(今宁夏彭阳县红河流域)黄石固,故名。为长城郡属县,辖今宁夏彭阳县南部及甘肃平凉市北部。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为“长城县”。

长城县 治黄石固(今宁夏彭阳县东南沟口乡红河滨)。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以黄石县改置长城县,仍属原州长城郡,直到北周。

百池县 治地待考。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属原州长城郡。西魏、北周因之。治所在阳晋川,即今宁夏彭阳县红河流域,详址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