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北洋军阀势力在最近几十年的中国政治上关系极为重要,是人人知道的;袁世凯是创造北洋军阀势力的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在此次反动期内,袁世凯除掉和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尽力维持山东以南沿海的秩序外,仿佛别无重要关系。但是此次反动事变,实在是袁世凯绝大幸运的照临,也就是北洋军阀基础确定的第一步。政变后,荣禄调入军机,直督一席复以所亲信的裕禄继任。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北洋军阀势力在最近几十年的中国政治上关系极为重要,是人人知道的;袁世凯创造北洋军阀势力的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在此次反动期内,袁世凯除掉和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尽力维持山东以南沿海的秩序外,仿佛别无重要关系。但是此次反动事变,实在是袁世凯绝大幸运的照临,也就是北洋军阀基础确定的第一步。所以在本章之末,非把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由来和在此次反动期中的遭遇,略略叙述一下不可。

袁世凯的第一个知己是吴长庆,第二个知己是李鸿章,第三、四个知己要算是荣禄、李鸿藻。他于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入庆军(淮军之一部)吴长庆幕府;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随吴长庆往朝鲜;后来因为在朝鲜干了几件冒险的事,被李鸿章赏识了,于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中日天津条约》成立后,便保荐他以三品衔的道员,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甲午年,在朝鲜惹起中日战争的乱子后,奉召回国,便随直隶臬司周馥办理东征转运事宜。袁在当时本以知兵自诩,他的朋僚也认他是长于兵事的。当军事紧急时,长芦运司胡燏棻劝他特练一军以资策应,他答说:“须饷优械精,熟练数月,能操不溃之权,方敢措手,否则决不愿随人奔溃。”但是说说罢了。不久有人奏请速练洋队,就派定胡燏棻会同洋员汉纳根在津招募开办;因为该洋员所拟的办法不能实行,中止,另由胡燏棻招练定武军十营,步队三千人,炮队一千人,马队二百五十人,工程队五百人,共四千七百五十人,参用西法教练。乙未,中日和议既成,袁以浙江温处道留京,充督办军务处差委。军机大臣李鸿藻和荣禄就在此时赏识了他,要他草拟创练新军办法(康梁和他交识邀他赞成强学会即在此时)。于是年十月,由醇王、庆王会同军机大臣奏请变通军制,在天津新建陆军,保荐袁世凯督练,恰好此时胡燏棻派造津芦铁路,定武军须人接统,便奏请由袁就固有的定武军十营,加募马步各队,凑足七千人,依他所拟营制饷章编伍办理,候有成效,逐渐扩充,奉旨照准。同时又请求派道员荫昌挑选八旗精壮子弟附入天津武备学堂(由曾国藩、李鸿章所设立,袁之将属多由此出身),为预备将校之用,与袁督练陆军相依附。定武军本驻离津七十里的新农镇,就是津沽间所称为小站(昔为淮军驻所,且办屯田,淮军散后,成为废垒)的地方。袁受委后,依所拟计划进行,所用将校人员,一部分是宿将,一部分是从前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如姜桂题、杨荣泰、吴长纯、徐邦杰、段祺瑞、王士珍诸人皆隶麾下;冯国璋、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何宗莲、马龙标、雷震春、王英楷、田中玉、孟恩远、陆建章、曹锟、段芝贵等当时都属偏裨;徐世昌也在他幕中,参谋营务。这便是所谓“小站练兵”和“新建陆军”的名词所由来。(www.xing528.com)

戊戌政变时,因为谭嗣同想利用他作光绪帝的心腹,得到一个候补侍郎的地位;因为他不为光绪帝所用,又得了西太后的赏识;但是除于荣禄入京时作了十天(初十至二十)的护督兼北洋大臣和四千两新建陆军赏银以外,却别无所得。十天后,裕禄来作直隶总督,他仍回小站营次。他的新建陆军至此训练已近三年,颇有一点声名;次年己亥三四月间,奉旨开往山东德州、沂州一带操演行军阵法。此时,沂州有义和团闹教案的事情,他曾陈请善为应付,五月回营。十一月,因毓贤在山东纵容拳乱,为外人所责难,乃将毓贤调京,命袁署理山东巡抚;到庚子二月,就实授山东巡抚。他往山东时,便将所练的新建陆军(时已改称为“武卫右军”了)都带到山东去。山东原有的勇队尚存三十几营,他把那些勇队挑选裁并,编为二十营,奏请改称“武卫右军先锋队”,以新军人员居中训练;于是他的军队实力又扩充了一点。他运用这些军队把山东境内的义和团一霎时就赶跑了,因此外国人颇赞赏他。等到拳乱最盛时,山东竟安然无事;直省避难人民多往山东跑;团军到了德州地界,便不敢进了;德州与直省接近的人民,至用白垩在壁上大书“山东地界”字样。李鸿章恭维他说:“幽蓟云扰,而齐鲁风澄。”“袁世凯”三个字从此在中外人士的脑子里面就有了一点印象,他的名望就渐渐地高起来了。这是幸运照临他的一点。庚子五月二十一日,袁曾奉旨调新建陆军入都,这是袁与北洋军阀存亡的一个大关头。西太后的意思是要他入京帮助义民的;荣禄的意思或者是要他去解散义民,或者是要他去保驾,不甚明了;东南各督抚也有主张“袁慰帅即由山东提兵由保定进京,以清君侧,护两宫为要义”的;但是袁将所部军队一部分开到直、鲁接境各处却不前进了。后来颇有人责备他,说他拥兵自重,不肯赴难的。但是我们试看看聂士成和他所领武毅军的末路:一面被拳团攻打,一面被联军攻打,结果聂士成以身殉难,武毅军同归破毁。假使袁果提兵北上,一定是那些义民的大敌;联军到了,恐怕也不认得他罢!他还是打义民呢,还是打联军呢?他和新建陆军的末路一定是和聂士成与武毅军一样,所以他带兵出抚山东与此次屯兵不进,又是幸运照临他的一点。自咸同以来,兵权寄于各省督抚,直隶总督尤为军权所寄的重心;因为自李鸿章督直兼北洋大臣以来,尽力经营北洋军备,而直省又是皇畿所在,所以直督的地位是各督抚中一个最重要的地位。中日战争,李鸿章受了所谓舆论的攻击,于乙未七月命其入阁办事,以直督授王文韶;到戊戌四月,光绪帝要变法,满洲人是认为于他们不利的,西太后很与他们同意,知道要制服光绪帝和新党,非把北洋军权拿在手里不可,于是把王文韶调京,把直隶总督授予亲信的满人荣禄。政变后,荣禄调入军机,直督一席复以所亲信的裕禄继任。直到拳团闹到不可收拾,裕禄也死于联军,才再把李鸿章请到北京来,又授以直隶总督。假使没有这回的大乱子,不惟李鸿章没有复任直督的希望,恐怕这个位置并非汉人所能企望了。恰当《辛丑条约》的悲剧闭幕时,李鸿章辞世了。李于临逝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荐袁世凯继任直督,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这是因为在拳乱中,李鸿章看见他的行动与众不同,所以特别赏识了他。西太后得了李的遗疏,想了一想,除掉袁世凯,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因为从前对于他,已有相当的信任,现在又只有他所部的军队还可以镇住北方;于是就把直督兼北洋大臣一席授予他了。这是幸运照临他的又一点。北洋军阀的基础,第一步从此确定。这也可算是由反动产生出来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