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打破常规,创新开拓-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

打破常规,创新开拓-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拨乱反正与新局面的开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立即展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立见成效。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逐步展开的情况下,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决议》还对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而逐步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进行了10个方面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的前进方向。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打破常规,创新开拓-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

拨乱反正与新局面的开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立即展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立见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一结束,党中央就为彭德怀陶铸公开平反,并为他们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继之,中央又陆续为贺龙乌兰夫彭真谭震林、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习仲勋黄克诚、邓子恢等一大批老革命家平反。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在此前后,党还为一批蒙冤多年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如瞿秋白李立三张闻天等平反。同时,还对一些部门和一些事件在过去所蒙受的“不白之冤”给予纠正。大量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这使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干部及党外著名人士约300万人获得了新生;为54万名属于错划的“右派”分子和2 000多万名“四类分子”摘掉了帽子;为过去以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对待的70万原小商小贩和手工业者恢复了劳动者身份。此外,还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及去台人员的家属落实了政策。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从而使社会关系得到了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发展。

(1)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得到端正。鉴于“新的冒进”所带来的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党接受陈云、李先念等人的建议,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经过几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也从根本上得到端正;邓小平提出的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思想成为经济领域及其他领域工作的主题。

(2)政治建设步入正轨并获得较大发展。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将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所谓“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从宪法中取消,恢复、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和法令。作为政治建设的核心,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得到加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其他党内法规的制定,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外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得以形成。

(3)农村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第一步改革。到1982年6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这种“双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经达到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包干到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扩权试点”的步伐;对外开放在广东、福建两省推出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深圳、汕头、珠海、厦门4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已经打开。(www.xing528.com)

(4)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党在加强了集体领导、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同时还扩大了人民民主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逐步展开的情况下,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确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还对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而逐步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进行了10个方面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的前进方向。

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确立。

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带着这一重大收获,党领导全国人民又迈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